朱麗華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若不讀書,若沒有在書海中的精神生活,那么提高他的教育技能的一切措施就都失去意義了?!苯ㄔO書香校園,離不開一群愛讀書的教師。我們秉承師生同成長的理念,積極倡導教師閱讀,做“有光”的閱讀者,讓自己“發(fā)光”,用教師的閱讀實踐影響成長中的孩子們,讓孩子們也“發(fā)光”,經過數年積淀,取得了豐碩的教育成果。
一、“先鋒”領跑,閱讀有“方”
為更好地助力青年教師成長,2012年,在何偉俊主任的指導下,學校成立了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工作室最常態(tài)、最主要的活動便是讀書交流。加入工作室的“門檻”不高,兩個關鍵詞:自愿參加、熱愛閱讀。正因如此,成員們很快形成了共同的愿景,并始終保持著閱讀的熱情與動力。工作室首批成員9人,大多任教語文并擔任班主任或者中層以上管理工作,是學校里平時工作最忙碌的群體。這一批教師帶頭讀書,成為全校教師閱讀的先行者和領跑者,自然很有影響力,其他教師“工作忙、沒時間讀書”的理由就會站不住腳。為激發(fā)、保護工作室成員的讀書熱情,在推動教師閱讀的過程中,我們非常注意講究工作方法。
循序漸進,貼地而行。魏智淵在《教師閱讀地圖》一書中,把教師閱讀的專業(yè)書籍分為案例型、經驗型、分析型、原理型、哲學型五類。比如,于永正老師的《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教海漫記》,雷夫的“第56號教室”系列,佐藤學的《靜悄悄的革命》等,就是屬于案例型的書。從推動教師閱讀的角度來說,先共讀案例型、經驗型的書是合適的。相對而言,分析型、原理型的書則會讓不少教師讀不下去,容易喪失閱讀興趣。所以,我們對共讀書目的選擇是從案例型、經驗型入手,有了一定基礎后,再啃讀相對深奧的分析型、原理型書籍,最后進入綜合型的哲學類閱讀。為貼近教師們的工作實際,讓他們與學生擁有共同的精神密碼,除了教育教學理論書籍,我們每月還共讀一本童書,并開辟了“繪本共讀”時光。
共讀共賞,收獲漸豐。除抓好平時的古詩文誦讀、閱讀指導外,工作室積極開發(fā)校本閱讀課程,引導學生親近文學。每學期教師們都和學生集體共讀優(yōu)秀兒童文學作品,如《動物會議》《草房子》《無字書圖書館》《蘇北少年“堂吉訶德”》《我要做好孩子》……教師們帶著學生一本一本地讀,批注圈畫、交流分享……也正是在與學生的共讀中,我們創(chuàng)立了在全市都有一定知名度的“讀書最美”“曹文軒文學獎”“作文邀請賽”等主題教育活動品牌,在和學生的共讀中,教師們也擁有了滿滿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時至今日,我們的小學語文工作室已成立接近十年。十年里,成員有去有來。目前這一批成員12人,有從最初一直堅持到現在的“元老”,也有一張張更年輕的面孔。不變的是,每次交流時,那自由的氛圍、專心的傾聽、會心的微笑,以及那一顆顆熱愛閱讀、熱愛語文、熱愛教育的心……
二、全員參與,閱讀有“光”
推動教師全員閱讀,是書香校園建設的關鍵所在。小學語文工作室的教師們通過讀書滋養(yǎng)了身心,成長了自己,形成了一個教學有底氣、思想有深度、精神有“遠方”的團體,也讓身邊的其他教師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影響。有了“先鋒”的領跑,推動全體教師閱讀就水到渠成了。
融入管理。為激勵全體教師閱讀,學校制定了相關的讀書制度和考核方法。學校對全體教師(不論年齡長幼、不論任教學科)都有閱讀書籍和撰寫讀書筆記的要求,但也有分層次的細化要求:小學語文工作室教師每月至少讀兩本書,寫兩篇有質量的讀書心得;其他年輕教師每學期至少閱讀兩本書,寫兩篇讀書心得。年長的教師可以摘抄、圈畫批注為主,更歡迎教師們在“保底”的基礎上自我“提升”。對于閱讀書目,則采用自由加統(tǒng)一相結合的方式。教師一般可以自由選擇閱讀書刊、文章,只要與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相關即可。
學校對教師讀書的管理和考核只“獎”不“罰”。“強扭的瓜不甜”,調動教師的閱讀積極性,不能靠“強制”,而要靠引領。閱讀,是十分個人化的事情,需要教師的自省、自覺。我們要做的,是讓教師們在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下去自主閱讀,而不是被“趕鴨子上架”,把閱讀當作一項任務去應對。
樹立“標桿”。古人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讀書也是這樣。在管理層面,學校管理者努力做讀書的帶頭人,以自己的專注和耐心帶出一股讀書風氣。比如在春學期,我作為學校閱讀負責人帶頭報名參加全市“《論語》整本書研讀小組”,給自己一個機會,同時也挑戰(zhàn)一種可能性。在20周的時間里,我和其他書友一起完成了《論語》整本書的研讀,撰寫了《唐棣之花,何遠之有》等20篇近4萬字的讀書筆記,8月份我還作為優(yōu)秀學員代表在市交流活動中發(fā)言。到秋學期,我們組織了校內《論語》研讀小組,從組建到每周打卡學習、交流分享,一切都水到渠成。每周一段誦讀錄音、一篇抄寫、一份閱讀心得,教師們也堅持了整整20周,按時打卡,人人不甘落后,從而對《論語》整本書,對孔子的智慧人生,有了全方位的認識與理解。
我們還注意樹立教師隊伍中的模范“標桿”。比如我校的張冬琴老師自己主動參加興化市青年教師讀書班、鳳凰語文網絡研修營,如今已是泰州教學能手、高級教師,她認為:“一本好書,會讓你心里有愛,眼里有光,會為你打開一扇看世界的窗……”夏萍老師則說:“一群教師的共讀,可以靜默,可以激昂;可以相互鼓勁,更可以彼此成全……”這樣的教師就活躍在我們身邊。我們經常在教師會上介紹他們認真撰寫讀書筆記的故事,請他們分享自己的讀書感悟,以此起到較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活動促進。為促進教師的閱讀分享、交流,我們每學期都要舉行教師讀書筆記展覽;在學校網站、微信公眾號上發(fā)表教師的讀書心得;設立“教師論壇”,在教師例會上邀請教師們輪流發(fā)言,分享自己讀書或者教學的感悟,讓大家共享教育智慧;為鼓勵教師讀書,學校對愛讀書、讀書多、樂于和大家分享讀書感悟的教師,還經常進行贈書獎勵。
三、默默堅持,閱讀有“果”
一路閱讀,一路收獲。讀過的書,一摞摞;寫過的筆記,一本本;一位位熱愛閱讀的教師,帶著一群群學生走在書香四溢的道路上。閱讀,成長了學生,也發(fā)展了教師自身。
我們這所小小的鄉(xiāng)村學校,先后有5位小學語文教師在省級的語文、作文或者寫字教學評比中獲得一、二等獎。劉成燕老師,入職我校三年,即獲得興化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競賽一等獎第二名,并在泰州市小學語文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喜獲一等獎……我們這所小小的鄉(xiāng)村學校,先后有1人被表彰為江蘇省“書香人物”,5人被表彰為興化市“讀書之星”,2人被評為泰州市“校園閱讀導師”,1人被表彰為泰州市“大閱讀領航校長”。
學校的深度閱讀工作也得到市教育局的充分肯定,在第七期泰州“教育大閱讀講堂”、興化市“中小學學生素養(yǎng)提升五項工程”啟動會上,我校分別作了《經典潤童心,書香滿校園》和《教育大閱讀,向青草更青處漫溯》的專題分享。
閱讀之道,百年基業(yè)。其實,推動教師閱讀,助力專業(yè)成長,提高的是教師的修養(yǎng)和能力,而最終受益的是我們的學生。手握書卷,未來可期。我們將繼續(xù)在閱讀中汲取教育智慧,浸潤教育情懷,做“有光”的閱讀者。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戴南鎮(zhèn)張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