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庫庫
時間倒退回1.6億年前。
一顆直徑接近160千米、名為巴普提斯蒂娜的小行星在位于火星和木星間的軌道上與另一顆直徑55千米的未知小行星發(fā)生了猛烈碰撞,這次“交通事故”導(dǎo)致巴普提斯蒂娜被撞得支離破碎,散落的碎片重新聚合后形成小行星帶繼續(xù)飄蕩在太空。
對遼闊的太陽系而言,這場“意外”只不過是自它誕生以來的漫長歲月里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插曲,但接下來這次事件所引發(fā)的蝴蝶效應(yīng)卻像漣漪般波及到了地球身上并最終永久地改變了數(shù)以萬計生命的演化軌跡。
6600萬年前,有一個直徑超過10千米的小行星碎片鬼使神差地脫離了巴普提斯蒂娜小行星帶的引力束縛闖入了地球的公轉(zhuǎn)軌道,并在位于今天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淺海上演了一場天崩地裂的大沖撞,留下了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這個抹不去的傷疤。
綿延億萬年之久的“蜥形盛世”戛然而止,恐龍王朝結(jié)束了。
本次滅絕事件無差別地打擊了所有生物種群,其中陸地脊椎動物的損失情況按滅絕率計算大致如下:
1.非鳥恐龍(蜥臀目+鳥臀目):全部滅絕(滅絕率:100%)
翼龍目全部滅絕(滅絕率:100%)
鰭龍超目全部滅絕(滅絕率:100%)
2.鳥綱:反鳥亞綱和大部分的基干型今鳥類全部滅絕,僅存古顎類、雞雁小綱和新鳥小綱(同屬今顎類)三個分支幸存(滅絕率:95%)
3.哺乳綱:除多瘤齒獸外的所有異獸亞綱和大部分原始真獸類、原獸類、后獸類種群都消失了,僅剩小部分原獸類、真獸類和多瘤齒獸存活(滅絕率:90%)
4.鱷形超目:化石記錄中的鱷目10個科中有超過5個滅絕(滅絕率:55%)
5.龜鱉目:除大型海生種群滅絕外,其他大部分成員得以幸存(滅絕率:20%)
6.鱗龍類 (有鱗目+喙頭目):除海生的滄龍超科滅絕外其他大部分陸地種群幾乎均未受到太大波及,蛇類更是成為新生代后最成功的鱗龍類(滅絕率:15%)
7.兩棲類:除北美極個別屬的蠑螈和無尾類消失外,絕大部分兩棲類都存活下來(滅絕率:5%)
當(dāng)這場毫無征兆的飛來橫禍降臨之時,地球正值中生代盛世——白堊紀(jì)的馬斯特里赫特期。在這個萬物欣欣向榮、如日中天的黃金時代,地球生態(tài)圈的面貌經(jīng)過此前漫長的更新迭代已越來越接近今天我們所熟悉的模樣。直到那顆墜落在??颂K魯伯隕石坑的隕石給飛速疾馳在演化之路上的蕓蕓眾生按下了暫停鍵。
被末日陰霾(mái)所籠罩下的世界,還會有奇跡發(fā)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