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是延續(xù)和傳揚文化的基地,是各大院校師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因此各大院校應積極激活圖書館的第二課堂功能,全面強化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為助力圖書館的資源建設工作,本文基于傳統文化素養(yǎng)對圖書館在傳統文化建設階段起到的作用進行分析,探究了圖書館加強傳統文化素養(yǎng)建設的主要內涵,并結合科學創(chuàng)新圖書館資源服務模式及拓展資源收集途徑等資源建設策略做出相應闡述,以期可為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文化素養(yǎng)是源自于人們內心的文化能量,傳統文化素養(yǎng)更是直接關系到人們的文化境界、知識視野及道德品質等諸多方面。研究表明,傳統文化素養(yǎng)對于推動我國民族發(fā)展、實現中華民族振興戰(zhàn)略擁有著關鍵而深刻的影響。而圖書館作為師生汲取文化知識乃至提高文化素養(yǎng)的重要場所,更應積極做到整體激活自身引導功能,結合館內各項資源全面優(yōu)化文化素養(yǎng)的建設工作,以期助力我國傳統文化傳承,達到推動傳統文化資源合理建設的目的。
1 基于傳統文化素養(yǎng)實施圖書館資源建設的內涵
1.1 增加院校之間學術粘性,提高師生整體文化素養(yǎng)
發(fā)展圖書館資源建設,通??稍谔岣吒咝K袔熒w文化素養(yǎng),以及增強傳統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力度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傳統文化一旦出現缺失問題,即會對各大院校師生的綜合發(fā)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而在圖書館資源建設中融入傳統文化體系,往往不但可以起到文化引導作用,促進各大高校教育模塊和科研模塊的同步發(fā)展,而且還非常有助于加強各大高校間的文化溝通和文化合作,進而高效推動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協同發(fā)展。因此院校圖書館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必須要加強自身的傳統文化資源建設工作。此外,圖書館身為院校文化構建和文化發(fā)展的核心點,對院校文化形象和文化傳播通常也具備較強的輻射力[1]?;诖?,院校圖書館方面應全面激活自身在科研、環(huán)境、材料及人員等各個領域的優(yōu)勢,定期組建學術研討活動,積極安排相關人員進行多種模式的學術交流,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術文化環(huán)境,升級院校的學術層次的同時,增強院校之間的學術粘性,推動院校之間的文化合作及文化發(fā)展。
1.2 深入引導良性文化發(fā)展,全面推動德育教育工作
在圖書館資源建設期間,將傳統文化作為主題,對圖書館文化的良性發(fā)展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新時期背景下,院校文化的培養(yǎng)正面臨傳統與現代、國內與國外之間的文化碰撞,所以各大院校的學生很容易在學習階段因此而迷失方向,嚴重阻礙到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及身心健康的發(fā)展。而在圖書館資源建設環(huán)節(jié)介入傳統文化,則可以起到積極深刻的行為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塑造健康的世界觀,使學生對世界形成準確的認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加深學生對人對事的理解;引導學生營造科學的價值觀,讓學生能夠合理地待己待人。此外,因為院校圖書館文化在德育工作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所以在圖書館資源建設程序中滲透傳統文化資源,對各大院校深入貫徹德育教育具有非常顯著的實用價值。實現圖書館文化體系與傳統文化體系的融合,還可以引導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和管理階段,能夠積極結合傳統文化的優(yōu)勢和精髓,以飽滿的精神面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來開展教育教學活動,進而有效推動德育教育工作的多維度發(fā)展[2]。
2 圖書館在傳統文化發(fā)展階段起到的作用
2.1 有助于引導傳統文化實現資源整合
圖書館在傳統文化發(fā)展階段,往往需要根據信息技術和國內文化發(fā)展優(yōu)勢,結合自身的組織功能、分析功能及科研功能,實現國內傳統文化向信息化與資源化的轉型,以達到全面激發(fā)優(yōu)質傳統文化能量與價值的目的。而要做到上述內容,各大院校則一般還需要結合時代背景,針對國內優(yōu)質的傳統文化資源實施深度挖掘和合理運用。但是推動傳統文化發(fā)展卻是一項系統化的項目,因此各大院校圖書館在實際發(fā)展階段,通常還需要積極結合自身的地理與館藏優(yōu)勢,針對傳統文化實施搜索、捕捉、研究、規(guī)劃、使用、存檔及共享等操作,并做好系統性的平臺搭建工作,形成集規(guī)范化、技術化、數據化及政策保障為一體的系統平臺。由此可見,圖書館在傳統文化發(fā)展階段,不僅可以幫助人們在信息化背景下,從海量的文化資源中篩選出切合自身實際發(fā)展的資料,而且還可以引導人們完成對優(yōu)質傳統文化精華部分的科學理解和有效傳承[3]。
2.2 有助于加快傳統文化數據庫建設
圖書館在傳統文化發(fā)展期間也會受到各方因素的制約,例如技術問題、圖書館館藏、儲存程序及資金投入等。因此,圖書館應在傳統文化發(fā)展階段實施細致性的分析工作,并將所有的影響因素均考慮在內,達到信息化、資源化傳統文化系統與圖書館文化系統的高度融合,同時積極借助科研優(yōu)勢搭建傳統文化專屬數據庫,再通過數據庫針對傳統文化開展細化整理工作,實現對優(yōu)質傳統文化資源乃至稀有文化資源的合理利用,以便推動圖書館傳統文化建設的持續(xù)性和高效性[4]。
3 基于傳統文化素養(yǎng)強化圖書館資源建設的策略
3.1 結合傳統文化資源建設,創(chuàng)新圖書館資源服務模式
基于傳統文化素養(yǎng)強化圖書館資源建設,則需要對以往的服務模式進行更新。因為院校圖書館擁有特殊的科研優(yōu)勢,所以還應針對以往的圖書館服務模式實施創(chuàng)新工作,將傳統文化積極嵌合到院校圖書服務系統中,使其能夠在學生和社會群體中全面激活自身的功能和影響力,延伸出強大的知識框架。而創(chuàng)新圖書館服務模式通常還需要具備足夠的服務資源支撐,這同樣是優(yōu)化院校圖書館服務水準和服務品質的首要保證[5]?;诖耍瑸闈M足圖書館資源的建設需求,圖書館方面應做到以下幾點:(1)合理利用院校圖書資金,實現服務資金的最優(yōu)配置;(2)打破傳統服務模式壁壘,針對國內傳統文化實施深層調研,為用戶提供全面細致的資源服務;(3)積極結合系統化信息資源系統,提高使用者查詢傳統文化資源的便捷性;(4)結合數據庫系統,整合圖書館資源,優(yōu)化傳統文化資源輸出,使傳統文化充分體現自身的功能和影響力;(5)定期公示新書資訊。借助網絡、微信群及屏幕滾動播報等信息化途徑及時告知用戶新到書籍,提高用戶信息資源的及時獲取率;(6)執(zhí)行專人負責制。每期派遣一名管理人員負責書籍推薦工作,首選人文類型的圖書資源,可涵蓋藝術美學、經史子集及哲學名著等內容,著重向用戶介紹傳統文化圖書資源,包含著作名稱、主要內容及作者簡介,為用戶后續(xù)的深層品讀提供一定借鑒與參考,旨在全方位協助用戶提升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品質。
3.2 拓展資源收集途徑,推動資源多樣化發(fā)展
若院校圖書館為契合科研者和學生的需求,長時間僅靠使用文化資源購買模式采購相關文獻資料,那么終將會對圖書館傳統文化發(fā)展方面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為切實落實圖書館資源的建設工作,推動傳統文化的健康發(fā)展,相關人員可從以下幾個層面著手實施:(1)收集傳統文化書單。圖書館方面可面向廣大用戶群體,通過電子信箱、留言板及微信學習群等微端平臺獲取傳統文化書單;(2)組織用戶推書活動。引導用戶按照個人喜好向圖書館相關負責人員闡述個人想要品讀但館內暫時沒有的書籍;(3)從事匯總推書信息的工作人員應先行查驗用戶所推書籍的文化質量,隨后確定針對性的購書方案,交由管理部統一購買,以確保書籍的品質,及時滿足用戶的讀書需求;(4)采購每項資源期間,應再一定范圍內進行合理調研,全面分析用戶需求和院校文化特色,科學配置不同模式的資源占比;(5)保障基礎教學需求的同時,確保圖書館所采購的人文領域的文獻期刊、書籍及電子資源,可以精準滿足廣大用戶的實際需求[6]。
3.3 科學引入信息化教學平臺,提高用戶資源獲取便捷性
信息化背景下,網絡信息的傳送往往更具有迅速和便捷性的優(yōu)勢,而且網上學習目前已成為當代學生學習的一種主要模式。因此圖書館在資源建設階段,應與時俱進順應信息時代發(fā)展需求,滿足師生對專業(yè)知識以及實時信息的獲取需求,積極結合信息化技術完善圖書館資源建設工作,以便實現資源信息的快速滲透。為全面實現圖書館資源的信息化管理,圖書館方面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強化信息化數據庫建設。圖書館應加強信息化建設,充分結合方便快捷的數據庫平臺,提高圖書館資源的輸出效率;其次,合理提高電子資源的占比。圖書館在購入資源時,應充分分析電子資源的實用性,綜合用戶具體需求增加電子資源的實際占比;然后,適當增加電腦的數量。圖書館應為用戶提供足夠的信息化查閱設備,全面滿足客戶的信息資源查閱需求;最后,科學引進信息資源平臺。圖書館應積極引入超星電子和知網等資源,利用超星等移動學習平臺成立“文化經典”等教育專欄,使用戶借助微端設備即可快速介入到傳統文化的學習過程。
3.4 提高圖書管理人員綜合素養(yǎng),全面引導文化知識正向傳播
圖書管理人員是圖書館人力資源的關鍵組成,同時也肩負著引導知識健康傳播的重要責任。圖書管理人員通常負責著圖書借閱、信息咨詢及知識傳播等工作,與用戶直接接觸,為用戶直接提供服務,因此他們的道德修養(yǎng)、文化素質及服務態(tài)度等往往會直接作用于用戶,對用戶的閱讀體驗產生非常關鍵的影響[7]。鑒于此,為全面提高圖書館管理人員的綜合素養(yǎng),應從下述兩個方面進行相關工作的落實:(1)圖書管理員方面。圖書管理人員一定要針對個人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yǎng)方面予以足夠的重視,既要做圖書的管理者,又要做信息資源的引路人,以便為用戶的信息咨詢和傳統文化學習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2)圖書館方面。圖書館應定期組建統一的學習培訓,強化對管理人員的政治理論教育,并強調管理人員必須在規(guī)定時間內閱讀有關傳統文化類的書籍,全面提升管理人員的文化素養(yǎng),以期可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文化資源服務。
4 結語
我國有著濃厚的文化積淀,而優(yōu)質的傳統文化則是民族實現穩(wěn)定發(fā)展的根基和命脈。因此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步伐,圖書館方面必須應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加以重視。在此環(huán)節(jié),高校圖書館應在資源建設中全力提升自身與時俱進的能力,搭建傳統文化傳承機制,切實落實優(yōu)質傳統文化的傳承任務,并全面激發(fā)圖書館的資源優(yōu)勢,結合資源拓展、資源整合及成立中華優(yōu)質傳統文化珍藏庫等模式,推進我國傳統文化傳承,促進我國精神文明建設。
引用
[1] 曾麗琴.新業(yè)態(tài)下地方高校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現狀與對策——以龍巖學院圖書館為例[J].黑龍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22(12):61-63.
[2] 馬小東.新時期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分析[J].文化產業(yè),2022(13):107-109.
[3] 曾小英.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與服務創(chuàng)新研究[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22,21(9):287-288.
[4] 隋晶晶.基于圖書檔案資源借閱分析進行高校圖書館圖書剔舊[J].黑龍江檔案,2022(2):313-315.
[5] 朱文秀,汪全莉.文化自信視域下湖南省高校圖書館傳統文化數字資源建設現狀調查與對策[J].新世紀圖書館,2021(10):69-74.
[6] 熊靜.溫故而“智”新:圖書館在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中的責任與擔當[J].圖書館建設,2021(5):9-14+18.
[7] 盧冬巖.圖書館傳統戲劇文獻資源建設與文化傳播研究[J].戲劇文學,2020(12):116-120.
作者簡介:李春杰(1976—),女,山東壽光人,本科,館員,就職于山東城市建設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