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明
從前上海老弄堂溽暑的傍晚,有些人家就在家門口擺個(gè)小桌吃晚飯,小菜有咸鴨蛋、皮蛋、涼拌黃瓜、梅干菜燒肉、咸帶魚、海蜒冬瓜湯……吃碗飯,?喝碗粥,這些小菜是很般配的。
莧菜,別名“雁來紅”“老少年”,?上海人叫“米莧”,軟滑味濃,入口甘香,?可潤腸胃。米莧炒熟后,湯汁紫紅,用來拌米飯吃,讓人胃口大開,這是上海小囡喜歡吃的夏日小菜。燒莧菜時(shí)放幾瓣拍碎的大蒜頭更香,也有人將莧菜與皮蛋一起燒,多留些湯,莧菜滑軟,皮蛋晶瑩,便是一道亦湯亦菜的“莧菜浸皮蛋”。我家窗臺(tái)上種了米莧,一場夜雨,?清晨起來一看,又長了不少,葉色紅里透紫,水水嫩嫩的,收割一把,加點(diǎn)碎蒜頭清炒,吃出夏日的情懷。莧菜還可以用來煮粥、包餃子、包餛飩。餐廳里的“上湯米莧”除了放皮蛋,還要放瑤柱、火腿、開洋、高湯,味道當(dāng)然不一樣,普普通通的米莧馬上連升三級(jí)!
以前沒有冰箱的年代,家里會(huì)存些醬菜、咸菜、咸帶魚、咸黃魚、咸肉等。20?世紀(jì)五六十年代,小菜場里咸魚特別多。夏天,寧波運(yùn)來的大黃魚、帶魚賣不完,只能撒粗鹽腌起來,曬干。買回家清蒸、油煎都好吃,味道特別鮮?,F(xiàn)在上海人家不太吃咸魚了,那些吃咸帶魚、咸鲞魚、咸鴨蛋、咸蘿卜干的夏日只能留存在回憶中。
以前夏天,父親會(huì)做很好吃的泡菜。制作泡菜必不可少的是泡菜壇,要用一種壇口突起、壇口周圍有一圈凹形托盤、扣上扣碗可以密封的壇子,它可以使泡菜在缺氧的情況下加速發(fā)酵,產(chǎn)生大量乳酸。后來我到韓國,在首爾市的腌菜博物館里看到泡菜詳細(xì)介紹,除文字說明外,還可以用手摸,用鼻聞。博物館還將蘿卜、白菜做成卡通角色,泡菜制作的整個(gè)過程通過動(dòng)畫演示,讓人看得津津有味。
宜興紫砂壺大師范洪泉的女兒范范近日送我一大盒宜興百合。宜興盛產(chǎn)百合(藥百合),和江西省萬載縣(?龍牙百合)、甘肅省蘭州市(?甜百合)?并稱“我國三大百合產(chǎn)地”。萬載縣白水鄉(xiāng)還被稱為“百合之鄉(xiāng)”,據(jù)《萬載縣志》記載:“萬載龍牙百合粉自宋朝開始就作為朝廷貢品,以后歷朝相延?!标懹斡性娫疲骸胺继m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種玉簪。更乞兩叢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睋?jù)當(dāng)?shù)厝苏f,南宋詩人陸游云游到萬載白水時(shí),吃了用白水清泉沖泡出的清澈透明、味甘可口的百合粉羹,又見了讓他賞心悅目的百合花,之后作下此詩。我們小時(shí)候吃的蘇州百合那股苦味很清心,不過,蘭州百合嫩白而沒有苦味,可以涼拌生吃,很爽口。
今年夏天最開心的是原上海“綠楊邨”酒家總廚、中國烹飪大師李興福先生邀我去他家做客,因去年我?guī)退塘艘环剿灻蹠玫男彰?。李大師親自掌廚,燒了幾道菜,干燒大明蝦鮮香入味;熟醉蝦味道濃郁;紅燒小黃魚煎得透,燒得紅潤,魚肉微硬有嚼頭;芙蓉蝦仁上桌,富貴容華的一道菜,雞蛋皮、香菇、雞肉搭配,色彩鮮明,芙蓉花色,滋味柔和;油燜茭白燒得像油燜筍,調(diào)味完美,茭白的甜香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改良了的老上海兩面黃不是一大盤面,而是一小卷一小卷,便于進(jìn)食,?面條外脆里軟,鮮汁浸透面條,格外好吃。餐后,李大師還贈(zèng)我一包用荷葉包裹的粉蒸肉帶回家品賞。
最近“好年農(nóng)莊”快遞來一只白皮筍瓜,色白潔如玉,放在書房可以清供欣賞。筍瓜是葫蘆科南瓜屬植物,原產(chǎn)于南美洲的玻利維亞、智利和阿根廷等地。中國的筍瓜可能由印度傳入,品種有黃皮、尖頭、厚皮、五彩等。它與西葫蘆不同,筍瓜是藤本植物,果梗為圓柱形,而西葫蘆是草本植物,果梗有明顯的棱溝。兩者味道都寡淡,全靠咸鮮的食材來搭配,比如蝦仁炒筍瓜、豆瓣醬炒筍瓜、開洋涼拌筍瓜,干貝炒筍瓜。
收到吳江“老鎮(zhèn)源”酒家姜總快遞來店里自制的蝦子醬油、蝦油、辣醬、太湖籽蝦干,都是夏日里的美食。嘗了幾只籽蝦干,咸鮮味濃,我們昆山人每到初夏有買來籽蝦煮熟后曬干當(dāng)零食或燒菜的習(xí)慣。碼字之間,朋友光頭爺叔小劉快遞來兩瓶他自制的“宮廷御廚祖?zhèn)髅刂频奈r子醬油”。
不久前,昆山“天香館”老板劉錫安推出“富春大肉面”,這是一碗有文化內(nèi)涵的面。昆山城內(nèi)古婁江(東塘河)?上有富春橋,原是明代木橋,后改建為石橋,俗稱“高板橋”。橋堍有“富春園”,是為紀(jì)念詩人龔自珍而建。晚年的龔自珍住在昆山羽琌山館,富春橋東有玉龍橋,西有半山橋,“昆山奧灶館”?的前身“天香館”就在半山南橋堍。舊時(shí),昆山文人雅士喜歡吃面,劉大師獨(dú)創(chuàng)的“富春大肉面”配方獨(dú)特,做到肉白、湯白、面白,糟香味美,醇香撲鼻,?是一碗適合夏天吃的面。
“小暑黃鱔賽人參”,炎熱的夏日怎么可以少了黃鱔這道美味?今年7?月,?蘇州“吳江賓館”推出的“小暑黃鱔宴”,?有江南脆鱔、熗虎尾、瓜姜鱔絲、梅香大燒馬鞍橋、蝦爆蝴蝶片、爆鱔紅湯龍須面等十余道大廚親自掌勺的以黃鱔為主材的菜肴。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吳人在這個(gè)時(shí)節(jié)素有吃“三寶”——黃鱔、蜜汁藕、綠豆芽的習(xí)俗。今年上海人不方便去吳江,等待來年去吳江嘗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