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儀
健康長壽是每個人的愿望??傻搅艘欢挲g,體內(nèi)各種器官的生理功能和內(nèi)分泌系統(tǒng)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衰退,“青春難留,青春不再”誰也不能抗拒,但若能堅持“四勤”,延年益壽便不再是難事。
1勤動腦
“大腦乃生命活動之中樞”,五臟六腑的功能及肢體活動都由大腦控制,只有大腦健康,長壽才有可能實現(xiàn)。人的大腦約有140億個腦神經(jīng)細胞,成年以后不斷衰減。40歲以后,人的腦組織開始縮小,空隙部分日益增多,懶于用腦的人比勤于用腦的人萎縮要快。
如何勤于用腦呢?就是要勤于讀書學習,包括讀書、看報、看電視、收聽廣播、上網(wǎng)等,獲得更多信息,保持“智力青春”,能寫作就更好了。
讀書學習是一種全身性的活動,眼、耳、口,腦、手并用,最有益于身心健康,能增強大腦的新陳代謝活動,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有利于激活腦細胞。正所謂腦越用越靈,能有效地防止腦細胞的衰退和衰老。此外,讀書學習還可以集中意念,有“定志凝神”的作用。“人過三十不學藝”是一種錯誤的觀點,要堅決摒棄!人接受知識越多,對大腦產(chǎn)生的保護作用越強,就越能夠延緩衰老。
2勤動腿
據(jù)“康壽八段經(jīng)”記載,散步有康壽作用。醫(yī)家認為,腳底是人的“第二心臟”。人體內(nèi)有流動不息的血液,血液從心臟泵出,輸送到全身各處,但要到達身體末端,特別是到達腳底較難,腳底因此常感到血流不足,故有“人老先從腿上老”之說。刺激腳底可提高心臟泵血功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腳底就不至于缺血了。
而散步是最好、最方便的刺激方式之一,因而有“走,百種健身之首”之說。
洪昭光教授經(jīng)常出書、辦講座、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他能保持旺盛精力的秘訣是:心態(tài)平和,粗茶淡飯加上每天走路。
3勤動手
運動使心血管更具有彈性,還會使大腦釋放類啡肽等有益的活性物質(zhì),促進人的思想和智力發(fā)揮。特別是運動手指更有利,因為手和手指的運動,能使大腦得到良性刺激。寫字,畫畫、敲擊鍵盤、編織等手工操作都很有益大腦,對延緩衰老功不可沒。另外,生活中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盡量自己去做,一方面少麻煩別人,另一方面還增加了自己的動手機會。如有可能,還可再找份差事干干,既充實自己,又發(fā)揮“余熱”造福社會。
4勤交流
離退休老人不再有工作打擾,遠離了應酬。有些人一下子難以適應退休生活,總感到空虛無聊、無所適從。為了避免孤獨,要走出室外,創(chuàng)造條件多與人交流,說新聞、談形勢、聊發(fā)展、看未來。不能老是離群寡居,應多交筆友、球友、棋友,書友、舞友、戲友等,特別是單身老人,更不能“深居閏中”,要拾起自己年輕時來不及發(fā)展的興趣和愛好,與有相同愛好的朋友切磋交流,使自己的退休生活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