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娃
“文如其人”說的大抵就是文字流淌出了一個作家的性情。即使未曾謀面,透過文字對作家本人也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作家高寶軍的《半畝閑田》,就是將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經(jīng)歷、所見的山川濃縮在了工作之余的創(chuàng)作中,他稱之為閑田。半畝,自然就是工作之外的生活,能稱其為半畝,可見對文學(xué)之愛,落筆之重之深。
作家高寶軍,他的散文曾獲得第四屆、第五屆“冰心散文獎”等獎項?!栋氘€閑田》是他2021年11月新近出版的散文隨筆集。得到了知名作家李敬澤、賈平凹、邱華棟的大力推薦。他們同時提到了——高寶軍老師走出了一條散文隨筆的新路子,散文中有詩歌的身影有小說的趣味,是一本適合各種群體閱讀的書。
不得不承認,當下的散文寫作越來越趨向小眾,讀者更愿意去讀小說或是詩歌,與散文有了疏離感。而作家高寶軍《半畝閑田》新的散文寫作路徑,為眾多的散文寫作者打開了一扇全新的窗。
本書分為六個部分共有70篇散文。每一篇文字都躍動著輕盈,流淌著文字的灑脫。如文中所寫“暖陽輝映下的河水,說不清是藍是綠,只覺著它清澈、透明且富有色彩,如一條柔滑的綢緞在抖動,似一縷飄逸的云絲在舒卷”、“晨曦把一抹紅光灑向河面,驚動了一條長腿鷺鷥,它伸了脖子翅膀一扇騰空而起,掠過兩岸的樹叢,融入瓦藍的天穹,仿佛要把這一河的清韻帶向遙遠的天邊?!?/p>
文字中透著詩意的美,將自然風(fēng)景如畫般呈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作家駕馭文字的能力,已然純青到信手拈來。題目的精心雕琢更是韻味十足、有著簡潔之美。如“阿里看云;春遲春淺春好短;春聲帶著季節(jié)走……”
而且整本散文集,在謀篇布局上,遠景近景交替進行,推開拉近,讓讀者從視覺上、感官上的舒緩,利于持續(xù)的長時間的閱讀。先是大自然的遠景描寫——云、風(fēng)、河,之后是村落中的晨曲、青稞田、人。接著又是野玫瑰、藏野驢、班公柳、神仙草、村里的雪、潔白的哈達。睡夢中的村里人、想起老羊倌……在不知不覺的狀態(tài)中,便撐起了作者真實的生活姿態(tài)。
在《村莊沒有記住我》一文中,作者借物來抒發(fā)離鄉(xiāng)的情緒。文中寫道:“會平家的院子應(yīng)該認識我、貴學(xué)家的大窯會記住我、潤娃家的老宅子會記住我,但它們都不記得我了,村子里的狗兒、蘆花子公雞、炊煙也忘記了我,只剩下我孤單的身影。在《聽懂村莊的聲音》中,從鳥聲過渡到人聲,繼而拉開以往的生活場景。讓物說話,采用小說的架構(gòu),層層打開情緒,于散文是新鮮的。
在《半畝閑田》中,純樸的童年、藏區(qū)的生活工作經(jīng)歷,如暗夜中的一顆顆珍珠,散發(fā)著作者的氣息,這里有他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他的珍惜、有他的愛戀、有他的執(zhí)著,所有的一切匯集成了一個立體的高寶軍,一個熱愛生命熱愛腳下這片土地的一個真實的高寶軍,這是他的人生富礦。欣喜的是,今天他將這些變成文字,奉獻給了讀者。
西藏,一直是許多人想去的地方。有的人去了若干次還想去。西藏不僅僅是旅游的勝地,對于更多的人是心靈的圣地。這本書完全可以作為旅游攻略去讀。字里行間有自然景觀也有民俗風(fēng)情。
《藏西散記》描寫了只有藏西才有的植被、動物、古城?!栋⒗锟丛啤分械脑朴兄ё税賾B(tài),作者說它是有味道的。作者說,在眾多寫云的文章中,卻找不到一篇描寫阿里之云的章句,答案是這些文豪們沒有到過阿里。能看到阿里的云,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兒,怎么想都心里甜。而噶爾縣左左鄉(xiāng)的老百姓過林卡時,載歌載舞,平常樸實木訥的牧民,怎么夸張怎么跳怎么高興怎么唱,唱的人陶醉了,舞的人心醉了、喝的人酒醉了,而聽的看的人被別人的快樂和自己的開心給美醉了。在《過林卡》中,我們領(lǐng)略到了獨特的牧區(qū)林卡文化?!都幽镜囊埂?,一股帶著原始、夾著甘甜、含著親切的鄉(xiāng)村黑香之味迎面而來,瞬間打開了讀者心中對于夜的記憶。而沙子大坂、219國道、獅泉河這一帶的風(fēng),從戈壁而來?!帮L(fēng)還沒有來的時候,我的衣襟動了一下,發(fā)梢也動了一下?!痹凇讹L(fēng)從戈壁刮來》,我們從作者精準細膩的描述中,似乎也感覺到了風(fēng)馬上就要來了。在古格城,歷史的風(fēng)塵撲面而來,文中寫道:城比白天看起來更大,天比白天看起來更深邃。夜靜得沒有一點聲響。讓人有一種進入夢境的感覺,如果不是自己知道這座城建成于何年何月,恐怕很難想象出這地方有多么古老。”
這樣的描寫隨處可見。西藏的面目在這樣清晰的文字下,有了具體的、可以觸摸的真實。它沒有旅游推介的那么華麗,卻十分實用。
所以,作家高寶軍的散文集《半畝閑田》,不僅文字輕盈、讓物說話、整體布局有新意,而且通過西藏的風(fēng)情描寫,讓人們看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眾?!栋氘€閑田》適合粗讀也適合細讀,適合在燈下靜讀也適合在地鐵站的碎片閱讀。但毋庸置疑,這是一本適合多次閱讀的書。
——選自西部散文學(xué)會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