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玉
修道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
兩個孩子淘氣,有些老師的做法是分別找他們談話,讓兩個人互相揭發(fā),誰背叛得徹底誰就獲得從寬處理。我是非常排斥這種做法的,這會讓孩子認為,出賣朋友可以從中獲益,忠誠反倒會使自己陷入困境。當然,不能就此說這老師缺乏道德修養(yǎng),只是他的做法有些不妥罷了。
我在微信群里問大家一個問題:令你印象最深的老師是什么樣子的?碧月說她初中的語文老師特別嚴厲,同學們都怕他,他的課上大家都是靜悄悄的,沒人敢搗亂。有一次,講課的中途,老師突然停頓,渾身發(fā)抖,嘴角微微抽搐,滿頭大汗,同學們都沒敢動,只是靜靜地看著。但看得出來老師特別痛苦,10多分鐘之后,老師又如無事發(fā)生般給同學們講課。那是同學們聽得最認真的一堂課。這種敬業(yè)精神,是師者的靈魂。
我們上小學那會兒,中心思想總是圍著傳統(tǒng)美德。寫作文都是拾金不昧,撿到什么小圖釘、小螺絲都交給老師,老師都成了雜貨鋪的老板了。還有助人為樂的題材,總盯著老爺爺老奶奶過馬路,然后好沖上去扶一把,殊不知自己冒冒失失,讓人家更提心吊膽。那時候,孩子真是孩子,不像現(xiàn)在的孩子,激素吃多了,發(fā)育提前,連心理都少年老成的樣子。
一家公司的副總在職時,逢年過節(jié),他的家里都門庭若市。有一年秋天,這位副總因故被免職了,剛好接他位子的后任住在斜對門。到了中秋的時候,進出這條巷子送禮的人,照舊很多。有一天,前任副總的一個最小的孩子站在門口玩耍時,正好看到那些平時送禮來家的熟人,手提著東西,走向斜對門那邊去了。孩子天真無邪地大聲叫著說:“伯伯,我們住在這里,你們走錯了!”弄得送禮的人好尷尬,一臉苦笑。
媒體人羅振宇有一個比方,道德像內褲,應該穿,但是不能逢人就說我穿了內褲,也不能滿大街對著別人說:你沒穿內褲,不信你證明給我看。此刻,這個敢說皇帝光著屁股的孩子,把那些勢利之人的內褲剝得精光。
一位富人在兒子出生后,大擺滿月酒,以昭告親朋。他還邀請了一位族中的長者為其子賜福。儀式開始,長者開口就鄭重地說道:“相信福運此時降臨在孩子身上的人,請雙手合十。”在場的人包括富人夫婦都沒有雙手合十,因為他們忙著觥籌交錯,以為這是長者在為后面的儀式預熱。但在那個隆重而嘈雜的聚會上,富人的大女兒,即新生兒的十來歲的姐姐,卻虔誠地雙手合十良久。姐姐是有多么愛這個弟弟啊!這一幕使我深受觸動,我始終覺得長者是在考驗所有人,而只有“姐姐”通過了考驗。而這一“雙手合十”告訴我們,何為謙卑,何為教養(yǎng)。
在倫敦,沃德豪斯把寫好的小說寄到出版社,或是給朋友寫信,總是足不出戶,只要把信從窗口扔出去,外面的行人拾到一封貼了郵票寫了地址的信,就會把它投進郵筒,從而順利地到達收信人的手中。沃德豪斯多次實驗,從未錯過一次。這是教育的作用,師長們打小就教育每一個孩子,要努力成為一個君子紳士。
一個偷車賊,偷車后開出很久,才發(fā)現(xiàn)車內有一個剛出生八個月大的嬰兒,于是偷車賊打電話報告車子的位置,棄車而逃。所幸,這位偷車賊的道德內褲沒有一褪到底。
如果你能讓一個饑餓的人在十分鐘之內填飽肚子,你的錢就有了美德感;一個人想睡覺,你只須給他一張床,你若非要給他一沓鈔票,他反而睡不著了;多少人砍價成功,卻總是不開心,以為自己吃了更大的虧……真正有修養(yǎng)的人,不張揚,不計較,給永遠多于拿,是一個人內在品德的呈現(xiàn)。它像一面鏡子,“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