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小華
一、說在故事前——賽馬的歷史
“馬”在古代中國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勞動需要馬的參與才能事半功倍,軍事有馬的參與所以所向披靡,也就是說通過馴馬、養(yǎng)馬、相馬、御馬……我們的祖祖輩輩與馬相處了數(shù)千年?!百愸R”是其中重要的活動,在孫臏到齊國做田忌門客之前其實已經(jīng)十分盛行。一方面,是由于戰(zhàn)爭的需要。在兩千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代,為遴選出優(yōu)良的戰(zhàn)馬而舉行的賽馬活動,其實是為隨時都可能發(fā)生的大規(guī)模戰(zhàn)事做準備。另一方面,是由于貴族之間的攀比需要。春秋戰(zhàn)國時期,注重商業(yè)經(jīng)濟的齊、魯兩國逐漸變得強大起來,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日益多元化,從上層貴族到市井小民,諸如投壺、賽馬、斗雞、走狗等比賽游戲都已成為生活的日常。當然像賽馬這種活動,只有貴族才玩得起,以此作為自己與眾不同的方面。但無論是出于何種目的,在賽馬風氣的帶動下,馬匹能得到經(jīng)常性的訓練,其體質(zhì)也會得到整體性的提升。本文講述的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開展的競技活動。
二、解讀孫臏的靈活思維
( 一) 孫臏的遭遇與機遇——大局觀思維
讓時光回到田忌賽馬之前的孫臏故事。孫臏是著名軍事家孫武的后代,孫武就是那個寫就《孫子兵法》的人。史料記載,年輕時,孫臏與龐涓一起跟隨縱橫家、軍事家鬼谷子在深山當中學習兵法,兩人都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曾相約一起建功立業(yè)。
后來,龐涓先孫臏一步下山,被魏王拜為魏國的將軍。之后,孫臏也下山來找龐涓,希望借龐涓之力一起大展宏圖。但是,龐涓這個人自私心、妒忌心十分嚴重,他知道孫臏是一個非常聰明并且實力在自己之上的人才,所以殘忍地對孫臏“處以刖刑而黥之,使其不得用于世”(砍去了孫臏的雙足并在他臉上刺字,想使他埋沒于世不為人知),后來孫臏裝瘋賣傻、茍且于世。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孫臏具有大局觀,因為孫臏一直忍辱負重,他知道只有這樣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先求生存再謀求東山再起。好在到訪魏國的齊國使者覺得孫臏不同凡響,偷偷地用車將他載回了齊國,后來他做了田忌的門客。這個故事教育我們,一定要“慧眼識朋友”,要交益友,不要交像龐涓這樣的自私自利的損友。
田忌認識孫臏后,為孫臏的遭遇所震動,交談之間又覺得他是一個人才,所以一直對孫臏禮遇有加,而孫臏總是想報答田忌對自己的恩惠,但一直沒有發(fā)揮自己的能力,總感覺自己好像紙上談兵,孫臏內(nèi)心應該是有愧的。這次孫臏陪同田忌參加賽馬比賽,如能幫助田忌贏得比賽,既是報答田忌的知遇之恩,更是發(fā)揮自己才華的大好機會。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田忌賽馬”對孫臏來講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這就是孫臏的大局觀——既為自己謀發(fā)展,也要為幫助自己的人謀勝利;既要對得住別人的恩惠,也要不愧于自己的才能。正是這樣的大局觀思維,使其在后來齊魏戰(zhàn)爭中,以“減灶”之法讓龐涓藐視自己、藐視齊軍,從而把魏軍引入陷阱以消滅魏軍主力,最終讓齊國稱霸天下。經(jīng)此一戰(zhàn),成就了孫臏成為一代軍事家,讓孫臏顯示了比肩先祖孫武的軍事才華,也成就了后來的《孫臏兵法》,這自然是歷史的后話。
(二)孫臏之分析與謀劃——運籌力思維
1.分析人物形象,做好策略準備
田忌作為一名馬上將軍,十分愛好賽馬,田忌不僅跟其他貴族一同賽馬,甚至與齊國的國君齊威王也多次一較高下。但田忌可能馬術(shù)不濟,又或者不懂相馬之術(shù),每每比賽都落敗而歸,齊王也經(jīng)常調(diào)侃他贏不了自己,這讓田忌很是苦惱,畢竟作為一名貴族和將軍總是輸,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他的很多門客對此也無能為力,孫臏看在眼里,暗暗發(fā)誓為田忌謀取勝利。為此,他作了人物分析:第一,他看穿了田忌的性格。作為一名貴族子弟,田忌沒有一般貴族子弟的紈绔不羈,相反,他禮賢下士,有理想、有抱負,雖然多次失敗,但總是不服輸,這種優(yōu)點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急于求成,不會反思。之前的賽馬,田忌多次輸了比賽,卻沒有吸取經(jīng)驗教訓,也沒有制定下一步的策略,總是“一腔熱血”地比賽,這樣往往會失敗的。面對總是失敗的困局,一般的人都會勸說他放棄,但是孫臏反其道而行之,繼續(xù)勸說田忌進行比賽,并以“一定讓您贏”作為保證。出于對孫臏的信任,田忌選擇了繼續(xù)比賽,這為田忌賽馬的贏做了很好的鋪墊。第二,他看穿了齊王的驕傲。作為一直都是賽馬勝利者的齊王,自然對自己的馬的水平絕對有信心,甚至“過于自負”,過于自負的人往往不會覺察自己的失敗原因,只會認為是自己一時的失誤、對手一時的僥幸,這就為孫臏接下來的比賽進一步贏作鋪墊。這兩位人物的性格特點早已經(jīng)在孫臏的洞察之內(nèi),只要根據(jù)實際稍微變動一些策略,那么勝敗的天平就會發(fā)生逆轉(zhuǎn)。
2.分析敵我力量,制定決勝策略
既然孫臏作了保證,那么馬上就要制定策略了。這里,我們看看孫臏超強的思維。首先體現(xiàn)在敏銳的觀察力思維。田忌先是觀察齊王與貴族的幾場比賽,發(fā)現(xiàn)“馬腳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上、中、下三等”,也就是說大家都是按照等級去比賽的,同等級的馬差不多,不同等級的馬卻差很遠,這一發(fā)現(xiàn)了不起,孫臏經(jīng)過認真的分析,斷定其實不是田忌不懂相馬之術(shù),也不是馬術(shù)不濟,而是由于齊威王是國王。他身邊有大把的良馬資源,還有相馬的人,更有營養(yǎng)豐富的飼料,所以他的馬匹肯定是全國最好的馬匹,田忌的馬再好也贏不了,這就是殘酷的現(xiàn)實。這就是為什么“齊王敢自負、田忌總是輸”。于是,孫臏稍微地調(diào)整了對戰(zhàn)的順序,以田忌的下等馬對齊王的上等馬(輸),田忌的上等馬對齊王的中等馬(贏),田忌的中等馬對齊王的下等馬(贏),一下子扭轉(zhuǎn)了勝負。但是,我們不禁會想,難道齊王不會察覺嗎?畢竟他身邊有那么多能人。其實,孫臏除了敏銳的觀察力,更有出色的心理戰(zhàn)思維。心理戰(zhàn)是戰(zhàn)爭雙方心理上的較量,而孫臏則是心理戰(zhàn)的大師級人物(前文提及的“減灶”就是心理戰(zhàn)的運用)。
首先看第一場比賽——田忌的下等馬對戰(zhàn)齊威王的上等馬,結(jié)果自然是田忌的馬輸了。此時,我們可以發(fā)揮聯(lián)想,這個時候的齊威王自然高興萬分,心里肯定在輕蔑地嘲笑田忌:“我的馬這么厲害。田忌,無論你比賽多少次,還不是輸?”這個時候,齊威王肯定也默默看著田忌大笑。但同學們,你看田忌的反應——“不動聲色,一點都不著急”,因為田忌肯定也知道了輸?shù)慕Y(jié)果,知道了結(jié)果的人往往平靜。我們可以想象到,齊威王看到田忌一聲不響,肯定也在想:下一場,我肯定要打垮你、打到你哭。所以,第一戰(zhàn)孫臏使用心理戰(zhàn),讓齊王得意,麻痹大意。
然后看第二場比賽——田忌的上等馬對戰(zhàn)齊威王的中等馬,結(jié)果自然是田忌的馬贏了。我們又不妨發(fā)揮聯(lián)想,這個時候的齊威王自然是怒氣未消的,面對自己的失敗也會產(chǎn)生一瞬間的疑問(為何如此),但是田忌的反應呢?既沒有狂歡,也沒有狂喜,只是“微微一笑”,在齊王看來,這場失敗應該就是田忌僥幸而已,畢竟一直以來的賽馬都是自己贏,自己也將會贏下去。所以,齊王沒有找人去核對,選擇繼續(xù)比賽。所以,第二戰(zhàn),田忌繼續(xù)讓齊王麻痹大意。
至于第三場的結(jié)果,大家都知道是田忌贏了,這個時候田忌的反應才不過是“滿意地笑了”,這里既有對結(jié)果的滿意,更是對孫臏的贊許。孫臏憑此一戰(zhàn)得到了齊王的賞識,也成為田忌、齊國的軍師,幫助田忌成為一代名將。從這兩點分析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孫臏超常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運籌能力,在短時間內(nèi)進行敵我分析,繼而快速地謀劃布局,可謂撥草瞻風。其實他已經(jīng)對賽馬的規(guī)則、人的個性洞若觀火,看破了一切的人怎能不贏呢?
三、說在故事后
同學們,通過對本文的解讀,我們確實學到了很多的道理:生活中我們做每一件事都要三思而后行,才不至于總犯錯,即使犯錯了也要善于總結(jié)經(jīng)驗,這樣才能面對以后的工作;學習上更要先思而后做,我們才能更好地習得知識和技能,從而更好地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同時,我們還要有良好的觀察力思維,所謂“疾風知勁草”,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區(qū)別,這些細微的區(qū)別能夠幫助我們知曉事物的不同,從而更好地去做不同的事情。此外,我們還要有一定的推理能力,才能制定相對應的策略,保證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無往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