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燕
肺栓塞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急癥類型,由外源性或內源性栓子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所引發(fā)。最常見引起肺栓塞的是血栓栓子,大多來源于深靜脈;空氣、羊水及脂肪等非血栓栓子也會導致。因此,根據(jù)栓子性質不同,肺栓塞包括肺血栓栓塞癥、脂肪栓塞綜合征、羊水栓塞、空氣栓塞等。
近年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肺栓塞的發(fā)病率呈遞增趨勢,尤其以中老年人群居多。但老年人高發(fā)不代表年輕人就與肺栓塞無關,因為肺栓塞的危險因素除了高齡、高血壓、心臟病、血脂異常、長期臥床等,還包括久坐不動、肥胖、妊娠或產(chǎn)褥期、深靜脈血栓、惡性腫瘤、糖尿病等因素。
肺栓塞是致殘率、致死率很高的疾病,對老年性肺栓塞患者而言,及時、準確的診斷和治療,是降低其病死率的關鍵所在。但是,臨床誤診的情況普遍存在,尤其在低級別的基層醫(yī)院。究其原因,主要有下面兩點:
肺栓塞癥狀多樣,有的會出現(xiàn)類似冠心病的癥狀,如胸悶、心絞痛樣胸痛。我們吸入的氧氣在肺部進行氣體交換,一旦發(fā)生肺栓塞,會導致肺部氣體交換障礙,血液中含氧量急劇下降,就會導致心肌及其他器官致命性缺血。同時,部分患者還會伴有肌酸激酶、乳酸脫氫酶以及心肌肌鈣蛋白水平升高,易被誤診為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另外,因患者年齡較大,心肺功能較差,結合患者咳嗽、胸痛、發(fā)熱的臨床表現(xiàn),以及肺部陰影或紋理增粗等影像學檢查,會首先被誤診為肺炎。這也是導致老年性肺栓塞誤診的重要原因。
實際上,肺栓塞的臨床表現(xiàn)同心內科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均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單純憑借呼吸困難、胸痛的癥狀,無法對患者病情作出明確判定。胸腔積液、暈厥、咯血、發(fā)熱等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若未能及時與有關疾病進行鑒別診斷,就容易出現(xiàn)誤診,以致造成治療時機的延誤。
部分醫(yī)生在臨床接診后并未對肺栓塞引起高度重視和警惕,加之對疾病相關特征缺乏了解,缺乏對疾病的綜合診斷思維。另外,若未對患者病史進行詳細詢問,且未開展有關檢查,僅靠醫(yī)技檢查獲得結果,最終也會導致出現(xiàn)誤診。例如,有的患者存在不典型癥狀,結合心電圖改變、心肌肌鈣蛋白異常,部分臨床醫(yī)生極易因呼吸困難、肺部炎癥改變及胸痛等忽略了發(fā)生肺栓塞的可能,從而并未開展深入性檢查。
那么,如何能準確診斷肺栓塞呢?肺動脈造影是該疾病診斷的“金標準”,但其屬于侵入性操作,且具備一定風險,故患者接受度較低;D-二聚體檢查雖具備較高的敏感度,但其特異性較差,對于高度懷疑肺栓塞的患者,不能根據(jù)D-二聚體水平診斷或排除本病,還需結合其他檢查;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心電圖異常,超聲心動圖可以提示肺栓塞,并幫助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CT肺動脈造影能準確發(fā)現(xiàn)肺動脈內的栓子,是確診肺栓塞的有效手段之一;放射性核素肺通氣/灌注掃描檢查也是肺栓塞的重要診斷方法。
綜上所述,缺乏對患者病史的了解、警惕性不足、不具備綜合診斷思維及缺乏臨床特異性表現(xiàn)等,均是導致老年性肺栓塞出現(xiàn)誤診的原因,需引起臨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視。臨床醫(yī)生需提高對肺栓塞疾病的認知,增強對疾病的鑒別診斷能力,必要時可借助肺動脈造影,提高檢查的準確性,減少誤診情況出現(xiàn),從而可使患者獲得積極、準確的治療,改善其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