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亭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jiān)河侯。監(jiān)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曰:‘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
——《莊子·外物》
莊子家里非常貧困,常常因為沒錢買糧挨餓。一天,家中揭不開鍋的莊子,不得已向監(jiān)河侯借糧食。監(jiān)河侯說:“借給先生糧食當然可以,但要等我過段時間收完封邑百姓繳納的租稅后,才能借給你300金買糧,你覺得可以嗎?”
為人清高的莊子聽后氣得滿臉通紅,憤然說:“我昨天在來你這里的途中,聽到了急促的呼救聲?;仡^一看,發(fā)現(xiàn)干枯的車轍里有一條小鯽魚在掙扎。我問它:‘鯽魚,你在喊叫什么?鯽魚答道:‘我本是東海里的水族,不幸被人捕走掉到了這里,你現(xiàn)在能用一升半斗的水救活我嗎?莊子說:‘這好辦,我正要去南方游說吳王和越王,便請他們把西江的水引來救濟你,你看如何?鯽魚一聽氣得變了臉色,憤然說:‘我沒了賴以生存的水,無法活下去。我現(xiàn)在只要一升半斗水就能活命,你卻說要去南方引西江水來救我。既然你這樣說,不如到那時直接到干魚鋪子上見我吧!”
莊子講完這個事,頭也不回地走了。后人據(jù)此提煉出成語“涸轍之鮒”。
智慧小語
“涸轍之鮒”源于寓言故事,成語相關典故最早見于《莊子·外物》一文。“涸轍之鮒”意思是干涸了的車轍里的鯽魚,也就是即將干渴而死的魚,比喻在困境之中急待救援的人。在句中一般作主語、賓語。
該成語告訴我們: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誠心誠意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決不能只說大話,開空頭支票。同時,諷刺世人不從實際出發(fā),做些無效的事。
(編輯 王圓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