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華
成本方面,公司2022年半年度營銷費用11.17億元,同比增長42.09%;銷售費用同比增加3.10億元,增長38.37%,主要是營收增長銷售費用相應增長。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彩妝賽道遇冷,一眾化妝品品牌將側重點紛紛轉至護膚品的大環(huán)境下,珀萊雅卻持續(xù)在其旗下彩妝品牌“彩棠”上發(fā)力。上半年,彩棠銷售額達2.32億元,占總營收的8.87%,同比增長110.57%。
珀萊雅逆勢“抄底”彩妝目的與成績如何?通過拆解財報可尋到答案。
線上直營持續(xù)增長
分渠道來看,珀萊雅上半年線上銷售額占比高達87.93%至23.0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9.29%。其中,直營渠道為17.46億元,同比增加60.00%;分銷渠道為5.63億元,同比增加24.21%。
線上直營是珀萊雅最核心的銷售渠道,包括天貓旗艦店、抖音、快手、京東等。珀萊雅在線上的運營策略包括深度運營店鋪會員、強化品牌自播、店播等。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珀萊雅實現(xiàn)抖音自播銷售超過達人銷售。
而珀萊雅的線下銷售額,則不出意外地持續(xù)下降。財報顯示,從2019年至今,珀萊雅線下銷售占比從46.91%縮減至今年上半年的11.73%;銷售額也持續(xù)降低至3.07億元。這得益于珀萊雅的渠道策略及時轉向,線上增量完全彌補了線下的收縮。
作為創(chuàng)立于2003年的老牌國產品牌,珀萊雅在渠道上的轉型堪稱典范。早期,珀萊雅的起勢與一眾國產品牌相同,以國際大牌尚未進駐的三四線城市CS渠道為主戰(zhàn)場。但隨著CS渠道的衰退,以及國際大牌下沉帶來的市場過度飽和,珀萊雅提前一步將視線轉移到新興的電商渠道中。
2012年,珀萊雅就開始與淘系、唯品會等頭部美妝渠道進行合作,但真正讓線上營收大增的關鍵,是珀萊雅吃到的一波渠道紅利。
紅利來自抖音,2019年7月,一款叫泡泡面膜的產品登頂抖音美容護膚榜,彼時的抖音,還未搭建自己的獨立電商體系,但抖音帶來的話題度,使這款面膜在淘寶單月銷量超100萬盒,3個月銷售額超3億元,一度刷新淘寶面膜單月銷售紀錄。
這款面膜爆火并非偶然,在產品上市之初,珀萊雅在抖音、小紅書等多個平臺中進行轉化測試,最終敲定發(fā)力抖音的投放。
“鑒于電商渠道在公司整個渠道體系的突出地位,2018年,公司將持續(xù)加大對電商渠道的各項資源投入,通過在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開展立體化營銷推廣、與線下營銷活動聯(lián)動、著力打造‘爆品等方式,提高電商網站流量和轉換率,最終實現(xiàn)銷售增長?!?/p>
珀萊雅在2017年的年報中如此寫道。彼時,還沒有“大單品”這類“黑話”出現(xiàn),但珀萊雅用樸素的語言體現(xiàn)出其前瞻性。
其后,抖音電商逐步“吃進”更多的化妝品份額,2021年底,達到了淘系的20%,而珀萊雅作為抖音頭部品牌,又吃到了一波紅利。據財報顯示,今年618,珀萊雅成為抖音美妝國貨排名第一;京東美妝國貨排名第一;天貓美妝國貨排名第一,GMV獲天貓美妝排名第五。
電商轉型的成功讓珀萊雅“翻紅”,后又推出紅寶石系列、雙抗面膜、羽感防曬等大單品,使公司旗下的同名品牌“珀萊雅”站穩(wěn)了腳跟。
告別渠道紅利的第二曲線
穩(wěn)健的數據背后,珀萊雅仍有憂慮。
珀萊雅2022年上半年的凈利潤為2.97億元,與26.26億元的營收相比,凈利率僅有11.75%。作為對比,華熙生物上半年凈利率為16.00%,貝泰妮(薇諾娜)為22.78%。
而珀萊雅的毛利率,卻呈現(xiàn)逐年遞增的趨勢。據財報表格可以看出,是銷售費用率拉低了珀萊雅的凈利率。關于銷售費用的變動,珀萊雅財報顯示,主要原因為營收增長對應的銷售費用增長,而其中形象宣傳推廣費增加2.64億元,同比增長40.52%,主要用于新品牌孵化與品牌重塑。
事實上,珀萊雅找到第二增長點的意愿十分強烈。同名品牌珀萊雅在全公司的銷售額中占比,常年處于80%以上。而珀萊雅這單一品牌的增速,與競品相比,并不算快。
財報顯示,過去3年間,珀萊雅品牌同比增長始終在30%以下,2020年甚至只有12.43%。
雖然珀萊雅品牌的增速今年上半年突破至43.12%,但依舊能看出,倚靠單一品牌支撐公司營收增長,風險更大。
以珀萊雅意欲看齊的國際巨頭歐萊雅為例,歐萊雅旗下有赫蓮娜、阿瑪尼、蘭蔻、碧歐泉等高檔品牌,以及科顏氏、羽西、歐萊雅、美寶蓮、YSL等更為平價的品牌,以及薇姿、理膚泉等藥妝品牌,它們構成覆蓋全人群的品牌矩陣,即便消費者選擇使用其他價位的品牌,可能依舊隸屬于集團旗下。
其中,包括赫蓮娜、蘭蔻所在的高檔品牌部是歐萊雅旗下銷售額最高的部門,但整個部門在集團中的銷量占比也未超過40%。
如今,珀萊雅的主推商品以中高端價位的大眾精致護膚品牌為主。其中包括價位200—400元的科技護膚品牌珀萊雅、150—200元的國風彩妝彩棠、150—200元的洗護品牌Off&Relax、260—600元的高功效護膚品牌CORRECTORS,以及唯一一個平價品牌,50—100元針對大學生等年輕女性的悅芙媞。
除彩棠外,其余品牌銷售額加起來不足珀萊雅總銷售額的10%,在財報中被歸到“其他品牌”一欄中。
彩棠是珀萊雅2019年收購的彩妝品牌,并明確將其定位為今年的主要產品之一。據第三方數據顯示,彩棠2019年時的銷售體量僅為2000萬元級別,到2021年時翻了10倍有余。
這得益于珀萊雅的力推,去年上半年,珀萊雅銷售費用同比增加3.05億元,其中主要用于孵化新品牌的形象宣傳推廣費就有3.16億元。
而今年上半年,包括完美日記在內的許多品牌面對彩妝賽道的冰冷,選擇降本增效,降低營銷費用,但珀萊雅繼續(xù)為新品牌砸錢,上半年的宣傳推廣費,同比又增加了4.47億元。
珀萊雅財報對上述宣傳推廣費的增加可解釋為:主要系新品牌孵化(如彩棠、OR)與品牌重塑(如悅芙媞)等,增加形象宣傳推廣費投入。
文中提到的3個品牌,除彩棠外,規(guī)模全在千萬級別。
再加上財報中對彩棠的重視程度,可以推測,珀萊雅宣傳推廣費的大頭,花在了彩棠身上。
簡單估算,珀萊雅超過1/3的銷售費用,都用來推廣彩棠,成本上幾乎是完美日記同期銷售費用的一半。
在上半年彩妝賽道普遍低迷的情況下,珀萊雅押注彩棠,有點“抄底”的意思。這也使彩棠成為為數不多的,在過去幾個月依舊保持高速增長的彩妝品牌。
據財報顯示,彩棠2022年H1實現(xiàn)銷售額2.32億元,占比8.87%,有擔當起珀萊雅第二增長曲線的潛力。
但珀萊雅仍需顧慮的是,隨著我國化妝品行業(yè)供應鏈端的發(fā)展成熟,彩妝品牌的同質化現(xiàn)象嚴重,如果沒有產品上的核心競爭力,難以建立起消費者黏性,很容易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中,一旦降低營銷投入,銷售額就會下滑,完美日記就是典型的案例。
更重要的是,當下幾乎所有的社交媒體、電商平臺都呈現(xiàn)出“品牌過度飽和”的現(xiàn)象,當渠道紅利不再,僅憑在營銷上砸錢,彩棠是否還能復制過去幾年幾個頭部品牌崛起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