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慶迎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學校可以適當選用或開發(fā)教材之外的優(yōu)質(zhì)教學資源,以補充教材的教學內(nèi)容。因此,教師可突破教材制約,充分挖掘教材以外的資源。英語繪本內(nèi)容豐富,圖文并茂,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適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需求,符合學生語言發(fā)展水平,是對主教材的有效補充與拓展。
一、主題契合,深化情感內(nèi)涵,提升育人價值
《課程標準》強調(diào)對主題意義的學習,但教學中,部分學生對主題意義的了解不夠深入,無法引起情感共鳴。因此,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特點和語篇主題,適當補充繪本,延伸主題意義,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外研版《英語》五年級上冊Module 7 Unit 1 He cant see一課,屬于主題“人與自然”范疇下的主題群中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講述的是Sam、Amy和Lingling一起看電視,電視里主持人介紹了狗幫助盲人、聾人以及幫助消防員救人的事例。主要句型為“This__________is__________. He/She cant__________.__________helps/can help__________.”,主題鮮明,句式簡單,學生易掌握。大貓英語分級繪本The Helper Bird,講述了在草原上,一種來自埃及的紅嘴鳥是如何幫助其他動物的,與主教材主題高度契合。于是,筆者以“融合式主題”為核心,聚焦關(guān)鍵詞“help”,將教材與繪本進行融合式的整合與續(xù)編,創(chuàng)編出“People and Animals”主題式語篇,由主教材的“動物幫助人”延伸到“動物幫助動物”“人幫助動物”,主教材與繪本在語言內(nèi)容與主題意義等方面實現(xiàn)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體現(xiàn)人與自然相互依存、人與動物互相幫助的大主題。
二、情境融合,延展課文語境,激活學習意趣
主教材限于篇幅,往往文字簡短、插圖簡單、人物單一,而且課文情境往往是片段式的,不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語言運用的場景。繪本有精美的圖畫,直觀形象、生動有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生動的場景,貼近生活,可以豐富兒童的情感體驗;有完整的情節(jié),引人入勝,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因此,教師可基于主教材的主題,選擇與主教材情境相匹配的繪本,延展主教材的文本情境,讓主教材的故事更完整生動,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激發(fā)其深度閱讀的興趣。 例如,外研版《英語》三年級上冊Module 4 Unit 1 Its red一課,主題是“人與自然”,話題是顏色,文本情境描述的是熊貓盼盼遇到變色龍,驚奇地發(fā)現(xiàn)變色龍會變色,將其變化的顏色大聲地說出來。繪本A Color of His Own,話題也是顏色,繪本與主教材的主題契合、情境相符。于是,筆者將繪本與主教材進行整合,融合繪本與主教材情景,創(chuàng)設“變色龍之苦惱”的語境,具體思路如下:
(1)導入情境,引出問題——以繪本情境為主:變色龍的苦惱。播放繪本視頻的前半部分,講述了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顏色,變色龍卻沒有屬于自己的顏色。以此引導學生邊觀看視頻邊思考:變色龍的煩惱是什么?怎么解決煩惱?
(2)融合情境,學習理解——繪本與主教材情境初步融合:熊貓關(guān)心變色龍,了解其苦惱。依托主教材文本情境介紹了變色龍變色過程,引導學生學習關(guān)于顏色的單詞和句型“Its...”。
(3)延續(xù)語境,練習鞏固——繪本與主教材情境深度融合:熊貓建議變色龍居住樹葉里??上щS著季節(jié)的變化,樹葉由綠變紅、變黃,最終掉落,變色龍的苦惱依舊未解決。以此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練習描述顏色“Its...”的表達。
(4)擴展語境,拓展運用——呈現(xiàn)繪本故事的結(jié)尾:這只變色龍遇到了另外一只變色龍,共同生活,雖然環(huán)境在變化,它倆的顏色始終是一樣,從而感受到陪伴的快樂。引導學生邊看邊思考“What color is it?”,并讓學生在完整的繪本情境中體會到友誼的力量。然后,學生拿著透明的變色龍卡,運用所學的句型“What color is it? Its...”,開啟繽紛多彩的“課堂變色”之旅。
三、內(nèi)容相合,拓展文本語言,豐富認知體驗
主教材的內(nèi)容有限,很多時候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此教師可以拓展學習內(nèi)容,將繪本與主教材的內(nèi)容進行整合,實現(xiàn)對主教材知識的鞏固和強化、補充和延伸,豐富學生的認知體驗。例如,外研版《英語》三年級上冊Module 10 Unit 2 Point to her nose一課,課文情境是 Sam 和弟弟Tom在玩指認五官的游戲。本課教學內(nèi)容只有四個重復的句子,而且句型“Point to...”是舊知,只有四個五官的單詞“nose, ear, eye, mouth”是新知。主教材的內(nèi)容較為單薄,句式較為單一,不足以吸引三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尔惵暠睒O星分級繪本》第一級I Can See,課文情境是一個小女孩分別和家人做游戲,詢問家人“Can you see ...”,家人回答“I can see ...”的過程。其話題與主教材相同,功能語言與主教材相合。于是,筆者將主教材與繪本進行整合,鏈接其語言功能,拓展其語言內(nèi)容;基于話題擴充詞匯量,讓學生學習更多關(guān)于身體部位的表達;同時,滲透閱讀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具體步驟如下:
1. Pre-reading(閱讀前)。
復習第一課時有關(guān)身體部位的知識。(1)Listen and do(聽、做)。課件呈現(xiàn)繪本主人公小女孩的輪廓圖,學生聽教師指令,做動作,激活已有的關(guān)于身體部位的知識儲備。(2)Look and say(看、說)。將繪本主人公小女孩的輪廓圖轉(zhuǎn)成詞匯云圖,學生在詞匯云圖的幫助下,用“This is...”介紹身體的部位。
2. Wile-reading(閱讀中)。
繪本與主教材整合,創(chuàng)設境中境。(1)Watch and learn(看視頻、學內(nèi)容)。呈現(xiàn)繪本主人公觀看主教材中Sam和Tom做游戲的畫面;然后播放主教材中Sam和Tom做游戲的視頻,學習主教材中的五官單詞 “nose, ear, eye, mouth”和句型“Point to ...”;順勢導入繪本——女孩想與家人玩猜五官小游戲。(2)View and predict(圍觀、預測)。引導學生觀看封面,了解繪本標題、作者等信息,預測繪本的話題、內(nèi)容,培養(yǎng)其良好的閱讀習慣。(3)Watch and answer(看視頻、做回答)。播放繪本視頻,回答問題“媽媽看見了什么”“爸爸看見了什么”,鞏固單詞eye、nose的學習,并融入“Point to...”句型的練習。同時,通過問題“Why does mum say‘no, but I can see some little black eyes.? ”滲透“觀圖、預測”繪本閱讀策略。引導學生推測爸爸媽媽看見了什么。(4)Read and sort(閱讀、分類)。小組合作閱讀第6~10頁的繪本,梳理信息“爺爺、奶奶、小貓看見了什么”并填入表格,學習拓展句型“Can you see...”“I can see...”以及單詞face。
3. Post-reading(閱讀后)。
通過聽音跟讀、角色扮演、續(xù)編故事等活動,鞏固語言知識,梳理故事脈絡。同時,引導學生開拓思維、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編繪本結(jié)尾“What happens next?”,豐富學生的語言,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小學英語繪本與主教材整合,能夠讓英語學習不再枯燥。但這種整合應基于教材、基于學情,選擇合適的繪本;基于主題、基于情境、基于內(nèi)容,找準連接點,實現(xiàn)繪本與主教材無痕鏈接。如此才能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學習語言、探究意義,促進發(fā)展語言能力,促進思維品質(zhì)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 本專輯責任編輯:蘇少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