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榮豪
很多時候,教師的身份是多重的。課堂上,教師是教授學生知識,給他們答疑解惑的領路人。而在課下,教師便分了“派系”,有的教師仍然端著師者的架子,十分嚴肅,讓學生望而生畏;有的教師則和學生“玩”在一起。很榮幸,我屬于后者。其實,選擇和學生玩在一起時,我是思考了一個問題的——拋開老師的身份,我能給學生們什么?課下的我們,都是有著七情六欲的普通人,高興了會笑、難過了會哭、被冤枉了會跳腳……如果不能和學生成為朋友,從他們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真實情感,那么如何去引導他們的想法和行為,將德育落到實處呢?
我喜歡和學生們玩。我喜歡和他們打乒乓球,可別小看了和他們打乒乓球的舉動,這里面包含了我的一系列構想和實踐。首先,打乒乓球搭建起了我們之間平等不設防的溝通渠道。在對戰(zhàn)的過程中,學生常會冒出幾句“金句”,有些是夸贊對手的,也有一些不符合校園規(guī)定的不文明用語。記得有一次,我和隔壁班的一個學生對戰(zhàn),你來我往交戰(zhàn)了十幾個回合,形勢很膠著。說時遲那時快,我抓住了一個絕佳的機會朝他的反手打了個旋球,他回球用力過猛出界,由此我鎖定了勝局。他在輸球的那一刻,嘴里突然冒出了一句臟話,原本歡樂的氣氛瞬間變得微妙起來,周圍同學也躁動起來。有的臉上抑制不住地壞笑了起來,有的瞪大了眼睛扭頭望向我,有的嘴里小聲嘟囔著“老師要發(fā)火了,老師要發(fā)火了”。這群學生中,既有很多我叫得上名字的,也有好幾個低年級的小朋友。在轉身撿球的那一刻,我在想:我該怎么做呢,是不分場合劈頭蓋臉批評他一頓,還是考慮影響,換種溫和的方式?我選擇了后者,在轉頭面向他們時,我臉上帶著微笑,我的“對手”看到我的笑臉立馬感覺到自己的話逾矩了,于是悻悻地耷拉著腦袋。這時,我開口了:“你球打得真不錯,就是表達心情的時候措辭有點不太好,你看咱們這還有好多低年級的小朋友,誤導了他們多不好啊,下次我們不這樣說了,好不好?”說完,我便真誠地看著他,等著他的表態(tài)?;蛟S是我的反應出乎了他的意料,出乎了周圍“熱心群眾”的意料,球臺上的氣氛變得異常安靜,過了幾秒之后,便聽到了對手用異常堅定的聲音說:“好的,好的,好的?!蔽蚁?,他的表態(tài)一定會落到實處,因為他堅定的眼神說明了一切。我相信他!
還有一次,我在辦公室備課累了,便到操場閑逛,恰好我班的學生在上體育課。一到自由活動的時間,幾個男生就一窩蜂地跑到乒乓球臺邊,我看到后也湊上前去,準備跟他們來幾下。學生們看到我到乒乓球臺邊,便紛紛地也過來了,球臺邊一下子就熱鬧了起來。有學生嚷嚷著要和我切磋球技,我反問:“怎么個切磋法?”學生們似乎早有準備,異口同聲地答道:“三球兩勝。”我看著摩拳擦掌的他們,回答:“那就來吧!”看到球臺對面學生們雖然嬉嬉鬧鬧的,但一個個排好隊準備交替上場,再望望我的身后,沒有一人。我知道他們已經有了排隊打球的規(guī)則,卻賦予了我不用排隊的“特權”。這是他們對我的尊重,但一想到自己并不是第一個來到球臺邊排隊的人,而現(xiàn)在卻拿著球拍準備開始第一輪比賽,我深感這樣是不妥的!于是,我便將球拍放在臺面上,笑著對最先來到球臺邊的學生說:“你們先玩,老師去排隊?!笨粗肄D身去排隊的背影,學生們都說:“老師先玩會,老師先玩會。”我仍兩手一背,乖乖地到后面去排隊了,我不想破壞了學生們的規(guī)則,也不想行使他們善意賦予的特權。
是?。≌l不會犯錯呢?是啊!誰不愛玩呢?即使學生犯錯了,給予他們正向的引導要比劈頭蓋臉的指責要有效得多。還有,學生們的規(guī)則也是規(guī)則?。〗處煵粦心嘤谧陨淼纳矸荻袒怂季S,不應把學生們對我們的尊重當成理所應當,享受著他們賦予的特權。教師說的德育原則比誰都多,但掛在嘴上說,不如實際行動做給學生們看,自己踐行了德育的原則,尊重了學生,他們就會耳濡目染地接受,德育目標的實現(xiàn)也就只是早晚的問題了。
我們是教師,但不應僅僅是教師,我們更應該是學生的朋友。我們做德育工作,不應只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更應該在生活大課堂做德育。如此,德育之花方能真正開在學生們的心里!
(作者單位: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qū)董店中心學校
責任編輯:王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