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寧寧
探究是學習方式中的一種類型,指的是通過采集信息、總結信息、分析信息鍛煉科學思維的一種方法。這樣能有效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和積極性。高中歷史課堂以往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都是采用“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雖然能加速教學進程,豐富教學內容,但是不利于學生各方面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他們不懂得主動去學習知識。為了轉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思想,下面我將分析高中歷史探究式學習模式的運用策略。
一、探究式學習首先要有方向
構建探究式學習模式首要的目標就是要有探究的方向和興趣。如果學生沒有明確的探究方向,自然就會在學習中毫無頭緒。沒有學習的興趣,自然就不會用心去探究問題,也就沒有思考的動力和積極性。傳統(tǒng)的高中歷史教學由于提問內容過于僵硬,從而無法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老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播放有關歷史事件的視頻,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生動、多彩的畫面能幫助學生理解重點問題,而且還可以激發(fā)他們思考的興趣,打開思維的大門。
例如,在學習“古代的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這部分知識時,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播放九章算術和珠算在古代實際運用過程的視頻,生動的畫面能使學生直觀感受到古代人的智慧,明白歷史發(fā)展的變化之大。在視覺和聽覺的刺激下還能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當學生的熱情高漲后,就可以主動思考問題:如何在生活生產中使用算盤?通過思考和自主探究,學生就能完整地學習古代數(shù)學的發(fā)展過程,打開思維的大門,全身心投入到對歷史的學習中。
二、探究式學習鼓勵質疑
俗話說:解決多個問題不如提出一個問題??上攵胝嬲岣邔W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那么學生就要敢于質疑和發(fā)問。高中歷史課堂不應該是“灌輸式”“滿堂灌”的形式,要構建公平、公正、交互的學習平臺,讓學生在面對問題時有自主發(fā)言權,敢于表達自己的質疑和想法,包容學生的奇思妙想,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例如,在學習“經(jīng)濟全球化的世界”這部分內容中,學生在對課堂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可以思考:“為什么當下購買的產品有好多來自國外?”有學生說:“國外的技術更先進。”而有的學生就會質疑:“中國制造現(xiàn)在并不落后,如果落后,為什么在紐約建立起海爾集團北美總部?”……學生提出各種觀點以后,可以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交流。學生敢于質疑,更能間接表明在認真探究和學習。
三、探究式學習要各抒己見
探究的過程中依靠單人的力量往往很難全面地解決歷史問題,因此可以開展小組討論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去探究問題,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探究能力、掌握探究方法,而且還能培養(yǎng)團隊意識、合作能力和表達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例如,在學習“羅斯福新政”這部分內容中,就可以開展小組討論,分析問題:如何評價羅斯福?在討論中學生各抒己見,激發(fā)思維的火花,根據(jù)各成員的觀點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羅斯福對美國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更能討論出有價值的內容,互相借鑒、互相學習,從而得出全面、準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