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霞
通過閱讀整本書,學生能夠逐步開拓閱讀視野,不再局限于單篇文章的詞句理解和對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欣賞,而是深入分析更為繁復的文章內容,從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衍生自己對不同文化內容的認知,更有助于豐富精神世界?,F(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存在學生學習熱情降低、分析能力下降、缺少學習指導、交流形式單一等問題,教師應當在分析問題成因的同時,廣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在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
一、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閱讀熱情難以持久
有的教師會在書籍推薦過程中融入些許的主觀意愿,導致所推薦的書籍不符合學生的心理預期和閱讀水平,小學生很難進行有效的自主閱讀。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整本書閱讀缺乏實效性,其學習的興趣會逐漸降低,閱讀的熱情也難以長久維持,不利于提高教學實效。
2.閱讀分析能力較低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會通過提問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但也可能由于提問的頻率過高,學生會為了尋找問題答案而盲目地閱讀特定材料,導致難以形成良好的閱讀思維。教師頻繁對學生進行提問,干擾了學生的正常分析思維,不利于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來開展教學活動,比較容易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3.缺乏明確學習指導
在對整本書閱讀進行教學設計時,有的教師要求學生簡單閱讀相關書籍,沒有為其制定詳細的閱讀學習目標,也忽視了與閱讀評價環(huán)節(jié)的銜接,導致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指導,無法根據(jù)教師給出的評價找準學習方向,很難體會到閱讀的樂趣。
4.交流活動形式單一
在實際的閱讀交流環(huán)節(jié),教師長時間采用問答的方式與學生討論所讀內容,致使交流活動形式相對單一,很難激發(fā)學生與教師溝通和交流的積極性,無法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小學中高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1.躍式猜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進行“躍式猜讀”,調動學生對閱讀的探究欲望,不斷激發(fā)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例如,在講解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中《中國古代寓言》部分內容時,首先,教師以跳躍速讀的方式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根據(jù)《漢書·霍光傳》改寫的古代寓言故事,猜測“主人”家中失火的可能性,由此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指導學生帶著自己的猜測閱讀寓言,了解“主人”撲滅火后,大費周章宴請鄰居的心理活動,從中分析聽取“客人”勸言的重要性,教師可以讓學生驗證自己的猜想,明白其中“聽人勸”的道理。最后,無論學生猜與讀的結果是否一致,教師都要鼓勵學生繼續(xù)思考后續(xù)故事,以此維持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集中精力閱讀《中國古代寓言》中的其他故事,不斷激發(fā)學生的主觀學習能動性,提高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2.比較朗讀,培養(yǎng)正確閱讀思維
通過比較的方式進行朗讀,能夠發(fā)現(xiàn)不同文本之間的異同,再以分析、概括、組合的方式,發(fā)掘不同文本信息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優(yōu)化信息群,不斷提高學生閱讀學習質量。
例如,在講解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中《安徒生童話》部分內容時,首先,讓學生通過比較《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兩則童話,簡單了解《安徒生童話》一書的特點,通過比較,從原本看似互不關聯(lián)、獨立成篇的童話中,理解童話的內在聯(lián)系,從中收獲感悟,了解丑小鴨的“勵志變身”過程,感受賣火柴小女孩的悲慘經(jīng)歷,提高共情能力。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以“圈點”的方式來閱讀不同的童話故事,對比自己標記的詞語,以多次朗讀的方式,分析不同詞語所發(fā)揮的作用,從而懂得從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角度來思考寫作用意,形成正確的閱讀思維。最后,鼓勵學生自行朗讀《堅定的錫兵》《善良的拇指姑娘》等童話故事,比較不同故事中講述的道理,使之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思辨能力。
3.探究品讀,合理引發(fā)閱讀思考
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追求“高層次閱讀”,圍繞既定閱讀目標不斷篩選語言信息,根據(jù)有價值的文本內容作出合理的判斷,在求證的過程中引發(fā)閱讀思考,不斷提高閱讀效率,增加閱讀理解的深度。
例如,在講解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中《西游記》部分內容時,首先,引導學生圍繞“神通廣大的孫悟空”主題,品讀名著《西游記》中扣人心弦的故事,從人物特點、對話內容、動作神態(tài)三個角度鑒賞不同的名句佳詞。其次,讓學生思考孫悟空在“三打白骨精”中的表現(xiàn),分析師徒之間產生分歧的原因,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品讀熱情,合理引發(fā)其閱讀思考,使之能夠結合“火眼金睛”“妖氣”等文本信息進行推理,在品讀中得出“唐僧凡人之眼難以識別妖怪”的結論,從而引發(fā)不同的哲理思考。最后,教師鼓勵學生品鑒“三打白骨精”故事中的精彩環(huán)節(jié),聯(lián)合人生經(jīng)歷與現(xiàn)實生活,引發(fā)其對個人能力與社會貢獻的思考,使之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有效提高教學的實效。
4.討論齊讀,營造優(yōu)質閱讀氛圍
教師通過齊讀討論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可以不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力。因此,在師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與學生一同討論并齊聲朗讀,動態(tài)化推進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營造優(yōu)質的讀書氛圍。
例如,在講解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中《童年》部分內容時,首先,以齊讀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閱讀《童年》選段,并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討論阿廖沙為何與外祖母之間有深厚的親情,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其次,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來提出問題:“如果不存在外祖母的角色,阿廖沙的命運將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學生回答完:“阿廖沙很可能被逐出家門?!苯Y合學生的觀點來與之進行交流,逐步引導其閱讀選段之外的文本內容。最后,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分析作者高爾基在敘述阿廖沙感受世間溫暖和美好的用意,以齊讀相關文本的方式,為深入討論做準備,營造優(yōu)質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氛圍。
綜上所述,學生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需要“廣泛讀、規(guī)范讀”,唯有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才能夠實現(xiàn)“讀好書、好讀書”的學習目標。小學語文教師通過采取不同形式的閱讀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按照正確的方式來閱讀整本書,不斷啟迪學生的思維,使之能夠產生思想共鳴,獲得閱讀學習的全新動力,感受閱讀的樂趣,不斷增強對整本書的邏輯理解能力。
【注】本文系2021年度甘肅省“十四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立項課題《小學中高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1]GHB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