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一
我看著他走出去的背影,忽然覺得兒子已經(jīng)長大了,即將一個人走過風雨煙云,邁向星辰大海,就像鳥兒要飛往它的山。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在14年的育兒生活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謝謝兒子來到我的生命中。從幼兒園、小學到初中,我從不期望他出類拔萃,只想他擁有自己喜歡的人生。對我而言,他的存在就是永恒的驚奇。
幼兒園:兵荒馬亂
兒子是一個秉性忠厚、單純善良,但反應不算靈敏的男孩。他頭大,骨架更大,在外面玩兒時,路人的感嘆都是“嘿,這小孩真壯啊”。在媽媽眼里,自己的孩子總是特殊的??粗鴥蓚€小胳膊渾圓,走路一甩一甩的,我甚至覺得他是世界上最好看的小孩。
他從小有點兒感統(tǒng)失調(diào),走路總是摔跤,經(jīng)常把腿磕破。爸爸常常不理解:“怎么走路還能摔倒,就不能看著路嗎?”但是,我知道他已經(jīng)很努力了,在他跌倒時,我總是走過去扶起他,鼓勵他。
他性格靦腆,不太主動找小朋友玩兒。我就帶著他到小區(qū)附近廣場找小朋友做游戲,寶兒和紫暄成了他的好朋友。兩個小姑娘經(jīng)常來我家串門,每次都是和兒子象征性打個招呼,就跑過來找我玩兒。兒子遠遠地坐在地板上玩“鎧甲勇士”,偶爾看我們幾眼。
上幼兒園后,兒子音、體、美各方面穩(wěn)穩(wěn)盤踞班級后列,拼音數(shù)字更是一竅不通。期末考核的內(nèi)容是口頭表達學過的一些內(nèi)容,他的成績卡上一片空白。老師說,不管問什么,他都“三緘其口”。
更出乎我意料的是,一向憨厚的兒子竟然榮登“四大金剛”寶座。“四大金剛”是班里最調(diào)皮搗蛋的四個男孩。
后來兒子才告訴我,學拼音的時候,他分不清也記不住左右,就借助身體來記憶。比如,“d”是向左開口的,就一定要把身體扭到左邊數(shù)次才記得住。上課時,別的小朋友都乖乖坐好,兒子卻一會兒身體向左扭,一會兒向右扭,在老師眼里,大概真的調(diào)皮到極致了吧?
還有一次,幾個男孩在走廊里跑來跑去,摔了一只杯子。老師問:“誰剛才在走廊里打鬧了?”闖禍的男生都鴉雀無聲。老師說:“犯了錯誤不可怕,只要承認了就是好孩子。要是承認了,老師肯定不懲罰他,還會表揚他?!眱鹤酉?,自己雖然沒參與打鬧,但當時也在走廊里,就勇敢地主動承認了錯誤。結果,他被老師批評了一頓。
兒子一直不喜歡幼兒園,從那之后就更抵觸了。有一次,老師批評一個男孩說:“你再這么調(diào)皮,明天不用來上學了?!甭牪怀觥跋彝庵簟钡膬鹤幼プ 安挥脕砩蠈W”這個關鍵信息,怯怯地問:“老師,那我也可以明天不來嗎?”這個火上澆油的舉動,讓盛怒之下的老師牢牢記住了他。兒子因此榮升“四大金剛”榜首。
我希望兒子擁有一個快樂童年,不想給他任何壓力,所以沒有報任何輔導班,也沒教他任何知識。結果,他在幼兒園生活得一點兒都不快樂,沒有老師的表揚,沒有同學羨慕的眼光,還被貼上了“四大金剛”的標簽。
小學:詩詞唱和
小學生活馬不停蹄地開始了。
吸取幼兒園的教訓,我想通過培養(yǎng)他的優(yōu)勢學科建立自信,讓兒子愛上校園生活。我這個當媽的,煎炒烹炸,一竅不通;琴棋書畫,樣樣不行;唯獨詩詞因為真心喜愛,基本能過目成誦。本著“兒子隨媽”的樂觀想法,我決定就從詩詞抓起。
我教兒子背的第一首詩,是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笔朗伦兓?,滄海桑田,少小離家,八十而歸。舊人舊物不在,風光景物已新,只有鄉(xiāng)音依舊。我是滿帶旅途塵土、跋山涉水萬里而來的歸人,而孩子們卻以為,我只是個匆匆過客。
多精準的描述,多到位的感情!想象中,兒子肯定會像我當年一樣過目成誦,并且真心喜愛。但兒子讀起來,不但毫無感情,還一個字一個字地向外“蹦”,磕磕巴巴。
一個周末,我?guī)鹤尤游飯@。秋高氣爽,大雁南飛。觀賞白鷺時,我忽然想起“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給他講解這首詩,兒子聽得興致勃勃。不一會兒,竟然把整首詩完整地背下來。
我驚喜不已,和兒子使用“一應一答”背詩法。我說上句“黃河遠上白云間”,他接下句“一片孤城萬仞山”;我說“羌笛何須怨楊柳”,他接“春風不度玉門關”。
黃昏,在廣場上蕩秋千,我一邊推他,一邊和他對詩;牽著他的手走在路上,我們一邊聊天,一邊對詩;睡覺前,躺進被窩里,我們也要對兩首詩。
通過詩詞,兒子收獲了自信。慢慢地,他成了班里的“詩詞小達人”,開始被關注,被表揚,也越來越愿意去上學。每次回答問題時,聲音都格外響亮。我想,自信,大抵就是來自一次又一次對成功的體驗。
后來,他已經(jīng)不滿足背誦,而是希望通過這些詩句看看詩人的生活,了解詩人的性格以及詩歌背后的故事。他開始讀與詩人相關的書籍,逐漸從文學到科學,從李白到霍金,涉獵面日廣。
背詩詞,像是一個正能量的起點,連通了閱讀、寫作、交談和自信,乃至對世界的認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詩詞,我和兒子有了共同語言,親子關系融洽。
我們喜歡一起看《中國詩詞大會》《向上吧,詩詞》,而且有了自己喜歡的風格:他喜歡大漠孤煙塞北,我喜歡杏花春雨江南;他喜歡李賀,我喜歡李白;他喜歡軍旅戰(zhàn)爭題材,我喜歡傳情達意款式。
我心中的風是楊柳春風,花是陌上桃花,雪是紅梅映雪,月是海上明月;他心中的風是鐵馬秋風,花是戰(zhàn)地黃花,雪是樓船夜雪,月是邊關冷月。
詩詞和閱讀滋養(yǎng)的自信,也讓他成績一路領先,五年級之前一直穩(wěn)居班級第一寶座,被老師戲稱為“千年老龜”。
初中:找回初心
2016年,兒子的生活發(fā)生了變化。那一年,他迎來妹妹,從眾人矚目的焦點迅速變成被“老大”的孩子。
我們抱著妹妹從醫(yī)院回到家的晚上,兒子偷偷溜進我房間,趴在小床邊看著安睡的妹妹,用手指動一動她的小手說:“媽媽,她怎么這么小。”
爸爸語重心長地說:“從今天起,你就是老大了,要自己照顧自己!”
妹妹2歲2個月的時候,我們因精力有限,把她送進幼兒園。兒子不但凡事要靠自己,還承擔了一些家庭責任,比如做飯,接妹妹放學。
或許是初中課程更難,或許是我再也沒有精力給予高質(zhì)量陪伴,或許他自己也有點兒貪玩……兒子的學習成績雖然在學校里依然屬于第一階,但再不復“千年老龜”的盛景。
和10年前相比,我的心態(tài)和對他的期許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寫作業(yè)粗心,收拾東西不利落,打掃衛(wèi)生不干凈,都能成為母子交戰(zhàn)的“導火線”,甚至一言不合就“暴力溝通”?!氨┝贤ā边@種事一旦開啟,就有停不下來的感覺。以至于兒子在母親節(jié)時寫的心愿是:希望媽媽情緒平和,能回到像小時候那樣融洽的親子關系。
疫情期間,大時代中的小家庭,多了細碎的柔情時刻。周末的時候,我們用全民K歌進行“家庭斗歌賽”。每天最溫暖的鏡頭,是和兒子一起夜跑,路燈發(fā)出昏黃的光,白日里的喧囂漸漸沉寂,路旁的丁香花發(fā)出幽幽香氣。而身邊的兒子,已是身高一米八的少年。
前日,兒子下樓做核酸時被密接,要單獨隔離14天。他拉著皮箱走的時候,回頭說:“媽,我答應你兩件事:一是好好照顧自己,二是好好學習。”
我看著他走出去的背影,忽然覺得兒子已經(jīng)長大了,即將一個人走過風雨煙云,邁向星辰大海,就像鳥兒要飛往它的山。而我能對他做的,就是永遠相信,堅定支持和從不停息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