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雪
智慧教育是以數(shù)字化信息和網(wǎng)絡為基礎,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上建立起來的收集、處理、整合、儲存、傳輸和應用教學、科研、管理等校園信息的虛擬教育環(huán)境。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無線通信、5G等技術的發(fā)展和廣泛應用,智慧教育逐漸成為當下教育領域的關鍵詞,智慧教育模式已經(jīng)成為小學英語教學的發(fā)展方向。在智慧教育模式趨向下,將網(wǎng)絡教學與課堂教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已經(jīng)逐漸受到小學英語教師的關注,有助于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提升學習能力,且?guī)熒g有了更多的交流平臺,對小學英語教育的發(fā)展有著積極影響。
一、小學英語混合式教學的意義探究
(一)線上平臺助力,打破時間和空間局限
英語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是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而這就需要其不斷積累英語語言知識和中外文化知識??梢姡胍嬲嵘龑W生的英語素養(yǎng),僅僅依賴課堂教學時間是不夠的。然而,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足,自主學習效率不高,需要教師為其提供幫助,教育時間和空間不足一直都是困擾教師的難題。而在智慧教育模式下,教師通過開展混合式教學,可以讓線上平臺助力課外英語指導工作,學生離開校園后,依然可以隨時隨地地得到教師的指導,提升英語水平。
(二)線上活動豐富,支撐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不同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以及學科興趣都有所差異,這一點在英語學科學習期間的體現(xiàn)尤為明顯,部分學生難以快速融入課堂,部分學生無法高效參與課堂練習活動,部分學生課后復習和拓展探究期間很難取得滿意的成果。混合式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幫助教師借助線上平臺各種豐富的教學活動,如趣味英語游戲、動聽的英語兒歌、多樣化的英語體操等,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確保每個學生學有所得,及時應用,提升教學活動開展的有效性。
(三)線上數(shù)據(jù)分析,優(yōu)化教學管理與評價
與線下課堂教學相比,線上教學期間,教師可以以數(shù)據(jù)的形式收集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情況,在大數(shù)據(jù)技術的輔助下全面、系統(tǒng)地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進步情況,并結合線下教學期間對其性格、行為習慣的觀察,更好地開展教學管理工作。教師應為其設計科學的學習計劃,開發(fā)恰當?shù)膶W習資源,并采取多元評價方式,公平、公正地開展教學點評工作。
(四)線上線下結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素質教育要求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通過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素材,并引導學生之間討論相關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集體意識、創(chuàng)新和邏輯思維等都可以得到提升,有助于成長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二、智慧教育模式趨向下小學英語混合式教學設計策略
鑒于混合式教學對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有著積極影響,教師要緊跟智慧教育模式的趨向,積極開展小學英語混合式教學。
(一)課前準備:線上共同準備
教學準備是教學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開發(fā)教學資源。學生也要做好預習工作,為課堂活動的開展做好準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線上準備的方式。以閩教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1 Meeting New Friends”Part B教學為例,線上準備包含以下環(huán)節(jié):
1.教師初步準備——開發(fā)預習資源
教師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收集或通過EV錄屏等軟件自主開發(fā)預習微課,從而使學生在微課的輔助下獨立完成預習活動。在此基礎上,利用問卷星等平臺設計線上預習檢測試卷,從而根據(jù)學生的答題情況進一步開發(fā)授課資源。開展本課教學準備工作期間,教師可以結合教材錄制對話微課,在其中加入恰當?shù)膱D片,如Peter說出“The girl with short hair.”這句話時,微課視頻中可以展示Lily 的圖片,突出Lily 短發(fā)的特點。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跟讀,重點引導其分析“Who's that girl?”“The girl with...”“Come and play...with...”“short”等句型和詞匯,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設計網(wǎng)絡試卷。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注意設計簡單的選擇題,避免為學生造成過大的學習壓力。本次預習網(wǎng)絡試卷設計期間,教師可以設計以下類型的問題:
(1)長發(fā)(? )
A. short hair? ?B. long hair
(2)那個女孩是誰?
A. Who's that girl?? ?B. Which girl?
(3)Lily is a girl with short hair.
A. True.? ?B. False.
(4)預習期間遇到了哪些難題?
前兩類問題可以對學生詞匯、句型的掌握程度進行分析,第三類問題可以檢驗學生預習的細心程度,最后一個問題有助于學生反饋自己預習期間遇到的問題。通過對學生試卷完成情況進行整合和判斷,有助于教師更好地檢驗學生預習成果。
2.學生預習準備——利用預習資源
教師及時將開發(fā)的教學資源分享給學生,鼓勵學生在微課的輔助下主動進行跟讀,并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次觀看微課視頻,如發(fā)現(xiàn)問題后,及時在教材或筆記上做好批注,記錄自己的問題。經(jīng)過充分的預習活動,學生可以嘗試完成線上試卷,并根據(jù)分數(shù)判斷自己是否取得滿意的預習成果。在成績不佳的情況下,學生需要重新閱讀教材,從而有效利用預習資源。最后,學生要獨立朗讀 Listen and follow板塊對話,以錄音的形式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分享給教師。
3.教師最終準備——開發(fā)授課資源
學生完成預習活動后,教師要及時分析學生的預習成果。首先,教師要判斷學生試卷中各個問題的得分情況,判斷學生對不同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如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都能準確地記憶詞匯、短語的含義,但只能記憶對話中的關鍵句子,卻不能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運用重點句型的問題后,教師要在開發(fā)授課資源期間,多在課件中加入句型練習的情景圖片,并鼓勵學生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對話練習。其次,教師也要關注學生在試卷中的留言,結合其提出的問題設計解決方案。最后,教師要聆聽學生分享的朗讀音頻,分析其中是否存在語調不恰當、“hair”“basketball”等詞匯發(fā)音不準確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教師沒有時間傾聽每一個學生的朗讀情況,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將其劃分為三個等級,在每個等級中盡可能多地抽查學生的朗讀情況。完成學生預習情況收集與整合工作后,教師可以合理開發(fā)英語教學資源,如為詞匯發(fā)音記憶不深刻的學生編創(chuàng)趣味性的英語兒歌,為詞匯含義記憶不扎實的學生設計動作有趣的英語體操或舞蹈,幫助學生突破學習困境。
以上,通過線上教學的方式完成教學準備工作,可以使學生高效地參與預習活動,提升預習成效,培養(yǎng)學習信心。同時,教師也可以更好地明確每一課時的教學重難點,確保后續(xù)教學活動順利開展。
(二)課堂教學:線下共同交流
做好課堂教學準備后,教師要利用好線下課堂教學時間,采用多元互動教學法,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期間通過與教師、同學的交流,解決預習期間產(chǎn)生的困惑,保障學習效果。以閩教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3 Easter Eggs”Part A教學為例,通過對學生的預習成果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遇到了無法準確應用“be going to”相關語法知識的問題,表現(xiàn)為部分學生在為選擇題:“What are you going to do?”選擇答語時,選擇了:“I'm going to hiding the Easter eggs.”“He is going to hides the Easter eggs.”“I'm hiding the Easter eggs.”等干擾項。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教學活動:
1.師生交流——突破難點
教師利用教學課件展示例句:
(1) I'm going to hide the Easter eggs.
(2) They are going to make some Easter eggs.
(3) He is going to color the Easter eggs.
鼓勵學生結合預習成果,梳理例句的特點,歸納相關句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出“I'm going to...””They are going to...“He is going to...”這三個句型。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做出總結:be going to在課件上圈畫出三個句子中hide、make、color三個動詞,請學生分析be going to后所加動詞的形式,進而使學生意識到be going to后應使用動詞原形。
最后,教師切換教學課件,展示下列句子:
(1) I'm going to hiding the Easter eggs.
(2) He is going to hides the Easter eggs.
(3) I'm hiding the Easter eggs.
(4) We are going to color the Easter eggs.
鼓勵學生判斷上述句子是否正確,如不正確,將其改為正確句子。為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練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使用趣味性的夸張動作指出學生的答案是否準確,并設計激勵性的評語。
如學生提出(1)I'm going to hiding the Easter eggs.正確時,教師可以將小臂交叉,做出“×”的姿勢,對其樂于配合教師參與課堂活動的方式表示感謝的同時,提出:“be going to后應使用動詞原形?!甴iding的原形是什么?”當學生完成句子修改后,教師要進行點評,指出:“You can use ‘be going to to talk with others. It will be better if you can be more careful.”并簡要翻譯教師評語,從而使其獲取愉悅的師生交流體驗。
2.生生交流——及時鞏固
師生交流時間有限,教師很難及時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組織生生交流的方式,幫助學生及時利用所學知識參與練習活動,使其在意識到并糾正自己的問題的同時,及時鞏固所學知識。為提升生生交流的有效性,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法,分析學生預習期間的成效,選擇多個預習成果較好的學生,將其分散到各個學習小組中,引導學生課前根據(jù)分組情況調換座位,鼓勵其輔助組員有效開展練習活動。
(三)課后鞏固:線上共同突破
即便經(jīng)過了充分的學習準備,課堂教學期間,依然會有部分學生出現(xiàn)無法在課堂活動中及時理解所學知識的問題,也有部分學生會產(chǎn)生“學得快,忘得快”的難題。鑒于此,教師可以組織課后鞏固活動,通過線上教學幫助學生共同突破。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要發(fā)揮自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以閩教版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4 Mother's Day”Part A教學為例,完成基礎知識講解后,教師可以設計以下線上鞏固環(huán)節(jié):
1.學生討論——快速復習知識
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組間討論,回顧教材中的知識,判斷自己是否熟練地掌握了所學語音、詞匯和語法知識。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部分學生可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熟練使用will相關的一般將來時表達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向組員求助,解決自己的困惑。同時,當個別組員出現(xiàn)無法準確判斷“-th”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發(fā)音情況且其他組員無法幫助其解決問題時,則可以將這一問題分享給教師,尋求教師的幫助。
2.教師講解——快速攻克難題
教師通過收集學生的復習反饋、總結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等方式,可以繼續(xù)設計線上講解活動,設計線上教學時間安排表,在教學內容中引入“will的用法講解與練習”“will與be going to的對比”“-th字母組合發(fā)音教學”等教學主題,并結合實際情況標注上課時間,從而使學生能夠有選擇地參與學習活動,得到教師有針對性的教育和指導。
3.一對一交流——推動個性發(fā)展
完成線上教學后,針對部分依然無法解決自己學習期間困惑的學生,教師可以開展師生之間的一對一交流活動,更好地發(fā)揮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積極影響。
(四)單元總結:線下共同梳理
單元總結環(huán)節(jié)是教師需要重點開展的環(huán)節(ji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線下課堂教學的方式,與學生共同梳理單元重點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計思維導圖或知識表格框架,引導學生翻閱教材,將重點知識填補到圖表細節(jié)中。
三、結語
簡言之,智慧教育模式已經(jīng)成為小學英語教育的發(fā)展方向,教師要基于智慧教育模式,探索小學英語混合式教學設計的有效方法,科學設計課前活動、課堂活動、復習活動和單元總結活動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教學軟件等,打造智慧課堂,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小學階段打好基礎,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擴充知識儲備,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合作意識、集體意識等綜合素養(yǎng),為其今后的發(fā)展提供幫助,推動小學教育的發(fā)展。
注:本文為福州市教育科學研究“十四五”規(guī)劃2021年度立項課題“智慧教室環(huán)境下小學英語高年級混合式智能教學模式”(研究編號:FZ2021GH101)研究成果。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