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睿
自從我國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與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各個學校都在積極落實“雙減”教育政策,希望為減輕學生學業(yè)負擔、課外培訓負擔做出一份努力。要想真正讓“雙減”教育政策落實下去,只依靠學校、教師、學生的努力是不夠的,需要重視開展家校共育活動,利用家校共育來科學策劃教育計劃、教育方案,真正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學習壓力、課業(yè)負擔,達到減負增效的教育成果。同樣,在小學語文課程活動中,也要積極落實“雙減”教育政策,通過開展家校共育活動,促使學校和學生家長之間的互動、溝通,讓學生家長更好地配合學校、教師開展教育工作,在共同努力下,減輕學生的語文學習負擔,培育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促使學生的個性化、全面化成長與發(fā)展。
一、“雙減”背景下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家校共育的必要性
(一)促使教師和家長的共育、合作
基于“雙減”背景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家校共育,能促使教師和家長之間的共育、合作,改變以往教師主導的教育形式,而是在教師、家長、學生的協(xié)同努力下,收獲理想化的語文教學成果。目前,很多學生家長只關注孩子的在校學習成績、是否完成語文作業(yè)、學習能力是否有所提升,只是依靠成績來評價、管束自己的孩子,這樣不僅無法對孩子進行全面、正確的評價,還會增加小學生的學習壓力。通過家校共育活動,教師在和家長交流過程中,能讓家長樹立積極、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給學生提供實質(zhì)性的教育引導,促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同時,家校共育活動能讓語文教育方案、進度更加合理,在真正了解小學生的情況下,教師和家長共同來商議教學調(diào)整方案,豐富語文教育資源,提高語文課程活動的有效性。
(二)彰顯學生的語文學習個性
基于“雙減”教育背景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家校共育活動,能展現(xiàn)學生的語文學習個性,改變小學生以往被動式的學習狀態(tài),使其能更自主、積極地融入語文學習活動,促使學生的個性化成長、發(fā)展,真正收獲學科知識、掌握學科技能、鍛煉學科思維,為之后投入語文學習活動、運用語文知識奠定一個扎實的基礎。同時,當前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快速追趕教學進度,會選擇讓孩子利用周末、寒暑假參加補課活動,這樣不僅會增加孩子的學業(yè)壓力、課外補課負擔,還無法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效。家校共育活動,能讓家長意識到科學開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再盲目強迫孩子參加補課活動,而是有技巧、有方法地引導孩子,激發(fā)孩子的學習潛力,促使孩子個性化成長、發(fā)展。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家校共育存在問題
基于“雙減”教育背景下,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會通過家校共育活動來緩解學生的學業(yè)壓力、課業(yè)壓力,讓學生從中收獲更多的學習成果。但是在實際的小學語文家校共育活動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教師與家長“知行不一”,雖然雙方都擁有著非常強烈的合作意愿,但是在具體落實過程中,雙方缺乏互動、溝通、交流,通常都是教師單方面發(fā)布一些教育文件,學生家長閱讀相關教育文件,認為這就是完成家校共育任務,根本無法展示出家校共育的教育優(yōu)勢。其次,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只有在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才會開展家園交流,但是并沒有形成常態(tài)化的互動機制,家長雖然表面上較為配合教師的教育工作,但是缺乏實質(zhì)性的幫助,只是關注孩子的語文學習成績,忽視了解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不利于促進學生身心綜合成長。最后,在當前的小學語文家校共育活動中,雙方的溝通方式較為形式化,部分家長對教師存在不信任、不理解的情緒,雙方無法對了解小學生真實學習現(xiàn)狀達成共識,根本無法通過家校共育來引導學生查漏補缺。
三、“雙減”背景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家校共育的方法
(一)優(yōu)化語文教育資源,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基于“雙減”教育背景下,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活動中,教師要借助家校共育來優(yōu)化語文教育資源,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注意,教師不要把語文教育資源局限在語文教材中,而是要注重對現(xiàn)有語文教材知識進行延伸與拓展,以此來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視野,改變傳統(tǒng)語文教育中書本知識灌輸式的形式,而是采用一些學生能接受、感興趣的趣味素材來開展教育活動,讓學生能以最放松、最佳的狀態(tài)融入語文課堂活動,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取得理想化的學習成果。當前處于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背景下,在小學語文家校共育活動中,也要積極利用信息技術來優(yōu)化語文教育資源,為學生呈現(xiàn)更為豐富的文本素材,把語文素材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深度融合在一起,讓學生感知到探索、學習文本知識的實用性與必要性,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比如,教師可以采用微課的形式, 為學生布置課前預習微課資源,引導家長對學生的預習情況展開監(jiān)督、管理,以此來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預習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預習成果。如在講解“小馬過河”文本知識之前,教師可以把小馬過河的核心內(nèi)容用微視頻的形式匯總在一起,通過動畫形式來呈現(xiàn)趣味故事,讓學生自主預習,鼓勵家長監(jiān)督學生的預習情況,這樣能讓學生的預習活動更有目的性、針對性,為正式投入學習活動做足充分的準備工作。在正式開展課堂活動期間,教師可以結(jié)合場景來提出問題:“為何小馬停下來,它遇到了哪些問題?”讓學生回答問題,鍛煉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講解一些其他趣味故事,并且把自己講課視頻上傳到學習網(wǎng)站中,讓家長和學生在家庭生活中共同觀看,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提高語文課程活動質(zhì)量、效率。
(二)建設網(wǎng)絡學習平臺,實現(xiàn)家校之間深度交流
在“雙減”教育背景下,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要想展示出家校共育的教育優(yōu)勢、作用,學校要注重建設網(wǎng)絡學習平臺,以此來實現(xiàn)家校之間的深度交流,讓學校、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無障礙、更順暢,共同打破傳統(tǒng)家校共育中的局限性,在共同努力下,為小學生營造一個溫馨、和諧、高質(zhì)量的學習氛圍,促使小學生全面成長。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也更加便利,同樣,在小學課程活動中,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網(wǎng)絡學習平臺,優(yōu)化語文教學結(jié)構(gòu)、形式,鼓勵學生家長也積極參與語文教育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潛力、學習動機,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微信群開展家校共育活動,把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德育情況全面反饋給家長,家長要對教師的反饋進行應答,實現(xiàn)教師和家長之間的密切配合、深度互動,共同來督促、監(jiān)督學生的發(fā)展。教師還可以定期在微信群中分享一些正確的家庭教育文章,引導家長科學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這樣才能展示出家校共育的教育作用、優(yōu)勢。其次,可以借助移動校訓的方式開展家校共育活動,借助移動短信、網(wǎng)站發(fā)布校園教育中的事務,積極向家長傳遞科學教育觀念,強化學校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最后,可以借助微信公眾平臺開展家校共育,在學校微信公眾號中發(fā)布一些教育咨詢,引導家長積極開展家庭教育活動,科學監(jiān)督孩子學習語文知識、展開閱讀,構(gòu)建融洽的家庭教育氛圍。
(三)通過家校共育活動,開展課內(nèi)閱讀教學活動
在“雙減”教育背景下,在小學語文家校共育活動中,要積極開展課內(nèi)閱讀教學活動,通過教師、家長的合作,為小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健康的閱讀氛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其從中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閱讀方法,培育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首先,在家校共育活動中,一定要為學生營造和諧的閱讀氛圍,比如,在語文課堂活動中,要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的方式開展閱讀活動,以此來活躍閱讀氛圍,讓學生樂于閱讀、愛上閱讀。在課堂活動結(jié)束之后,教師要督促家長陪著孩子共同閱讀,對課堂文本知識進行鞏固、提升,幫助學生構(gòu)建完整的知識結(jié)構(gòu)。其次,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在家校共育活動中,要定期開展親子共讀教育活動,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自信心、榮譽感,還能增進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情感,促使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最后,在小學語文課內(nèi)閱讀教學活動中,要通過設定懸念、疑問開展課堂導入,讓學生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經(jīng)驗來進行閱讀、認知,從中獲得更多的閱讀體驗、感悟。比如,在學習《清平樂·村居》文本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描繪文本中的故事,為學生營造濃烈的鄉(xiāng)村生活氣息,讓學生自主發(fā)表觀點、想法,融入真實情感去閱讀。在課堂活動結(jié)束之后,教師可以布置家庭作業(yè):“通過課堂閱讀活動,發(fā)揮自身的想象能力、觀察能力,對故事內(nèi)容進行拓展與延伸,并且講給自己的父母聽”,通過布置這個家庭作業(yè),促使學生和家長之間的互動,家長要認真點評孩子的閱讀成果,激發(fā)孩子參與閱讀分享活動的自信心。
(四)重視開展課外閱讀,促使家校共育活動落實
基于“雙減”教育背景的家校共育活動中,教師要注重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以此來拓展學生的閱讀知識面,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充分展示出家校共育的教育功能、優(yōu)勢、作用,取得理想化的語文教學成果。要想讓學生愛上閱讀,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習習慣,教師與家長之間要定期舉辦課外閱讀實踐活動,讓小學生擁有更多參與閱讀活動的平臺、空間、機會,從中收獲更多閱讀成果。學??梢远ㄆ谂e辦專題閱讀活動,通過讀書討論、同讀一本書、推薦一本好書、讀書講解等活動,讓家長與孩子共同來讀書,從中來展示閱讀成果,讓家長、學生之間共同進步與成長,構(gòu)建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豐富學生的閱讀知識面?!懊夏溉w”的故事教導我們,家庭成長環(huán)境對孩子身心成長、學習習慣養(yǎng)成有著很大的影響,家長要意識到自身職責的重要性,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中的學習榜樣,在日常生活中要多閱讀,帶領孩子共同探討、學習,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除此之外,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實現(xiàn)課內(nèi)閱讀的課外延伸、拓展,比如,在講解了《地震中的父與子》之后,可以開展課外故事演講大會,讓學生和家長共同來搜集資料,選擇一些具備感染力的感人故事,讓學生和家長共同完成演講、閱讀,以此來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自主學習習慣,緩解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畏懼心理,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五)改革語文教學評價,大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
基于“雙減”教育背景下,在小學語文課程活動中,要想體現(xiàn)家校共育活動的作用,一定要改革語文教學評價,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教學評價是語文教育中的核心構(gòu)成部分,通過教學評價能對學生產(chǎn)生一種激勵情緒,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在學習活動中查漏補缺,發(fā)現(xiàn)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從而加以改正,讓知識結(jié)構(gòu)更為完整。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育活動中,只關注評價學生的語文學習成果、學習成績,忽視了評價學生的學科綜合素質(zhì)。由此,在家校共育活動中,一定要注重對學生展開綜合性評價,不僅要評價學生的語文學習成果,還要評價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課前家庭預習情況、課后家庭復習情況、道德修養(yǎng)展開全面的評價,積極挖掘?qū)W生的學習閃光點、優(yōu)勢,提高學生參與語文學習活動的自信心。同時,通過改革語文教學評價,要讓每一個學生家長、學生、教師都積極參與教學評價,不僅要讓家長客觀地對自己孩子展開評價,還要讓家長掌握教師對學生作出的綜合評價,在共同監(jiān)督、管理下,對學生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評估。學??梢栽O立綜合素質(zhì)評價網(wǎng)絡平臺,借助教學軟件來制作學生成長記錄冊,從中記錄學生的成長、學習過程,其中具體包含審美和表現(xiàn)、互動和交流、自主學習、學科素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等,并且通過學生自評形式、學生互評形式、教師評價形式、家長評價形式,更為全面地了解學生,讓學生能隨時通過平臺來查看自己的學習情況,及時查漏補缺,積極尋求家長、教師的幫助,在共同努力下,促使學生的全面化成長、發(fā)展。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程教育活動中,教師要積極落實“雙減”教育政策,注重開展家校共育教育活動,以此來提高語文課程活動質(zhì)量、效率,促使學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在小學語文家校共育教育活動中,教師和家長之間要多互動、多溝通,對學生有一個綜合性的評價,了解學生真實的語文學習困惑、差異化學習進度,在共同探討下,科學策劃語文教育目標、語文教育方案、語文教育活動,真正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作業(yè)負擔,使其能以最放松狀態(tài)融入語文學習活動,取得理想化的語文學習成果,培育學生學科綜合素質(zhì),為之后參與學習活動、現(xiàn)實生活奠定扎實的基礎。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