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艷
猥褻、校園暴力、PUA(精神控制)一系列詞匯頻繁地曝光在我的咨詢工作中,作為心理咨詢師我深感難過,為什么那么多年輕的女性因為這些問題而導致對男性、對自己的認知都有一種自知不合理的偏見,以及活在煩躁不安的擔憂、焦慮中,甚至出現(xiàn)社交障礙、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
我們真的很有必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以及兩性肢體接觸的意義和尺度,從而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她行走在大學校園里,正在上樓梯,突然有人從背后沖過來,一把抱住她,并且摸了她的胸。她當時就僵住了,不曉得怎么動了,隱約覺得這個人是自己認識的,但是已經不記得當時自己是怎么做的了,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反抗,甚至后來都沒有勇氣去報警。她知道當時有人看到了這個人,也會和其他同學說起這件事,但是沒有找到目擊者一起去報警。
幾個月之后,她父親去世了。之后的幾年里,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生活的,只知道自己情緒變得暴躁,特別容易發(fā)脾氣,對待身邊的人都很防范,總覺得別人不懷好意。有一次因為大發(fā)脾氣,摔了東西,驚動了大學輔導員,導致家里人把她強行送進了精神病院,在醫(yī)院里住了一周。
對此,她一直耿耿于懷,是什么讓生活變得如此糟糕?她想改變,但是她很難,面對每一個想要接近她的男性,但凡身體上想要靠近的,她都會覺得特別可憎,會有厭惡的反應,同時身體是僵硬的。
事情還要從最開始的一件小事說起。18歲的時候,有一次男同學來她家,準備一起去看其他同學,結果那個男同學就扒拉了她的衣領,她覺得在那個還穿著短袖的夏天,她的身體都被對方看見了。從此她覺得男性的面目都很可憎。
這不是電視劇,這是現(xiàn)實。年輕姑娘的細膩和敏感,你甚至有點無法想象。但是情竇初開的姑娘,對自己的身體,對男性觸摸自己的身體,是相當敏感的。如果你正好也有某種“潔與不潔”的觀念存在,你真的是會在當下被“震驚”的,然后就杵在那里,不會動彈了。
日后多年都容易情緒暴躁,面對男性有莫名的恐懼和煩躁,這就是典型的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癥狀。創(chuàng)傷事件發(fā)生的時候,當事人是無助且失控的,這種創(chuàng)傷沒有被處理,可能就會引發(fā)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
在這里,我更想提醒年輕姑娘們的是正確的身體觀念。
第一,身體是自己的,觸摸身體是需要經過自己允許和愿意的,但凡沒有被允許或者自己愿意的身體接觸,都可以說“不”,并且嚴肅警告對方。姑娘們如果曾經歷過莫名其妙、突如其來的身體觸摸,可以選擇警告、報警來懲罰當事人,也可以選擇放下那段往事,從現(xiàn)在開始大膽勇敢地捍衛(wèi)自己身體的“所有權”。你是你身體的主人,你的身體不隸屬于任何人,也不需要聽命于任何人,而委屈自己去做一些自己身體不愿意做的事情。
第二,身體被觸摸過之后或被異性看到之后,也沒有什么“潔”與“不潔”之說,貞操觀過于強烈只會干擾了自己正常的生活。如果不是自已愿意發(fā)生的行為,或者是沒有準備突然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被觸摸、被看,自己都是受害者。該被譴責和聲討的應該是做出這種事情的人,而不是受害的人。
這就猶如你家有個寶貝,貼了標簽,請勿觸碰,但還是有人碰了,是不是應該打那個人的手呢?然后把寶貝擦洗干凈,它還是你的寶貝,對不對?不會因為被摸過之后,寶貝就不是寶貝了。你的身體也是一樣,如果覺得不舒服,好好清洗一次便好,不需要處在長久的自責之中。畢竟被觸摸過身體,被偷看過身體這件事情并不會影響以后的戀愛和嫁人,如果真的影響了,也是因為那些拿著“貞操”與“干凈”想要控制女性的男性們,有這樣思想的男性們,不要也罷。
愛自己的身體猶如愛自己的寶貝一樣!不因他人的任何“評價”而詆毀自己的身體,貶低自己的價值。
第三,身體是有享受愉悅的權利的。如果你的身體感受到需要被撫摸,需要被愛撫,那是正常的生理需求,沒有必要覺得羞恥,認為自己很“邪惡”,很“壞”,擔憂自己是不是會“勾引”別人。
看到過小貓被愛撫,小狗被愛撫的人,都知道身體的撫摸有按摩和療愈的作用,小時候經常被父母抱抱的小孩,安全感都比較好,不會擔心身體的接觸有什么問題。當你的身體需要被抱抱的時候,說明你確實需要溫暖、力量和支持;當你的身體需要那種有愛的撫摸的時候,說明你的生理沖動喚醒了,你需要某種能量的釋放。
你意識到你需要是一回事,你要不要馬上滿足是另一回事,你選擇讓誰來幫助你滿足更是一個理性的決定。然而這一切的前提是你要認可你身體的這種信號是正常的,不是骯臟的,不是羞恥的,不是邪惡的。這就好像你感覺到肚子餓了,流口水了,你會認為這是骯臟的、羞恥的、邪惡的嗎?食色性也,人體基本需求。但是你會選擇,吃什么,在哪里吃,跟誰一起吃,怎么吃等,你是理性的,有選擇地決定怎么來滿足自己的胃和嘴巴,你一樣會理性地選擇怎么來滿足身體的需求。
希望所有年輕的姑娘們以及年輕姑娘的父母們都能夠了解這幾點,勇敢地面對自己內心發(fā)生的排江倒海和千絲萬縷,從永不止息的擔憂和恐慌中走出來,必要時尋求專業(yè)的心理幫助。
生活很美,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