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霞
(山西省太岳山國有林管理局,山西 介休 032000)
中華金葉榆為優(yōu)良彩葉榆樹新品種,是我國北部重要的綠化樹種之一,由河北省林業(yè)和草原科學研究院培育[1]。中華金葉榆生長速度快,葉片金黃色,樹冠豐滿,抗寒能力強,且病蟲害少,在園林綠化中可作行道樹、綠籬等,發(fā)展前景好[2]。為了盡快滿足市場需求,利用現(xiàn)有砧木培育出優(yōu)質(zhì)苗木,筆者對中華金葉榆的嫁接育苗技術(shù)進行了研究,以期為該樹種在山西省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試驗地設在山西省太岳山國有林管理局青崗坪林場,位于太岳林局西部,霍州市東北部,地理坐標東經(jīng)111°52′~111°59′,北緯36°37′~36°43′。地勢西高東低,海拔1 140 m~2 504 m。氣候?qū)倥瘻貛Т箨懶约撅L氣候,四季分明,溫和干燥,年平均氣溫約9 ℃,日均溫≥10 ℃的年積溫4 000 ℃左右。年降水量650 mm,多集中在7月和8月。年日照2 600 h,無霜期140 d,主要氣候災害有大風、冰雹、春旱等。試驗地地面較平坦,土壤質(zhì)地為重壤至輕粘土,土層厚度約80 cm,pH值5.5~6.8,有機質(zhì)含量1.8%,土壤類型為棕壤。
在青崗坪林場圃地內(nèi)原有的4 500株2年生榆樹苗中,選取胸徑3 cm以上、主干通直的苗木作為砧木。2021年3月,從河北省林業(yè)和草原科學研究院引入2年生中華金葉榆嫁接苗500株,按1.5 m×1.5 m的株行距定植于圃地。成活后剪取粗約0.4 cm,長6 cm~8 cm,帶芽的當年生健壯枝條作為接穗。將采集的接穗用濕河沙埋藏,草簾蓋嚴,于0 ℃~5 ℃窖中沙藏備用。
樹體萌動前,采用3種方法進行嫁接[3,4],每種方法100株,秋季調(diào)查成活率。
1) 劈接。在砧木高2 m左右處鋸斷,削平茬口,于中心處直劈一刀,深度約2.5 cm。取出接穗,在芽體兩側(cè)各削1個長2.5 cm的削面,削成偏楔形,一邊稍厚,另一邊稍薄,要求削面以上有2個健壯飽滿芽。用嫁接刀將劈口撬開,將接穗厚的一邊慢慢插入劈口內(nèi),再用塑料帶綁緊。劈接一般可以同時插入2根接穗。
2) 腹接。接穗長度、留芽個數(shù)同劈接,不同處是在砧木斷面一側(cè)進行,削面長度2 cm左右。
3) 插皮接。接穗長度、留芽個數(shù)、砧木高度同劈接,不同處是選取砧木樹皮光滑的一側(cè),用嫁接刀斜切1個切口,接穗削面長為3.0 cm~3.5 cm,將接穗大斜面順砧木切口插入。
于2021年3月10日至4月30日每隔10天嫁接1次,每種方法每次60株,共嫁接6次。秋季調(diào)查成活率。
采用白蠟、石化劑、套袋、纏農(nóng)膜4種方法保存接穗,以不做處理為對照,每種方法處理60個接穗。按劈接法進行嫁接,秋季調(diào)查成活率。
不同嫁接方法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見表1。
表1 不同嫁接方法成活率比較
從表1可看出,3種嫁接方法中,插皮接嫁接成活率最高,達91%;劈接嫁接成活率略低,為88%;腹接嫁接成活率最低,為82%;3種方法均能達到生產(chǎn)嫁接成活的要求。腹接嫁接成活率最低,其原因是砧木較粗,砧木切口操作較難且切面過大。
不同嫁接時間3種嫁接方法的嫁接成活率見表2。
表2 不同嫁接時間3種嫁接方法的嫁接成活率比較
由表2可見,插皮接、劈接、腹接在6個嫁接時期,均以3月30日嫁接成活率最高,分別為90.0%、86.7%、81.7%;4月10日次之,3月20日和4月20日稍低,3月10日和4月30日最低,但相差較少;這6個時期的嫁接成活率均能滿足生產(chǎn)要求。因此,從3月10日到 4 月30日都可以進行嫁接。如果考慮到當年接穗新梢生長量,應在4月20日前嫁接,嫁接時間越晚,生長時間越少,生長量則較小。
不同保濕措施對接穗成活率的影響見表 3。
表3 接穗不同保濕措施成活率比較
由表 3 可以看出,4 種保濕措施以白蠟封閉效果最好,其次為石化劑,套塑料袋及纏農(nóng)膜(芽外漏)略低。前 3 種措施均能達到生產(chǎn)育苗要求,可以在嫁接生產(chǎn)中應用。纏農(nóng)膜費工,不宜使用。對照成活率遠遠低于4種保濕處理,由此可知,接穗的
1) 嫁接中華金葉榆,可以用插皮接、劈接、腹接3種嫁接方法。其中,以插皮接和劈接效果最好,在最佳時期嫁接成活率均達85%以上。
2) 在青崗坪林場從 3 月 10 日至 4 月 30 日,都可對中華金葉榆進行嫁接。考慮成活率和新梢生長量,應在 4 月 20 日前進行嫁接。
3) 嫁接中華金葉榆,接穗保濕很重要。用90 ℃~95 ℃白蠟液速蘸封穗效果最好,操作簡便,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