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蓮
正月新春,又近元宵節(jié)。城市的元宵燈展又此起彼伏之際,我卻開始深深懷念外婆家的燈游會了。合河村的外婆家離馬鎮(zhèn)只有十里之遙,但他們鬧元宵的方式卻是我迄今見過最為盛大隆重的。合河的正月十五元宵盛會在家鄉(xiāng)大名叫社火,昵稱燈游會。由擺供迎神、扭秧歌、轉(zhuǎn)燈游會等幾部分組成。白天的人晚上的燈在神社的引領(lǐng)下,巧妙有序地組合在一起,給故鄉(xiāng)的新春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給家鄉(xiāng)的人民蓄積了滿滿的希望。
擺供迎神是燈游會的重頭大戲,儀式莊嚴神圣。早在年前,負責供品制作的白氏家族就備齊了所有的食材和人員,著手準備所有供品項目。年三十晚上,新年鐘聲敲響之際,由會主家管事引領(lǐng)清一色男子沐浴齋戒后,在家祠供桌上焚起三炷香敬了神,所有物資便歸神所有,不能有絲毫克扣和不恭了。至此他家男人們便禁近女身,開始制作各式供品共計六六三十六桌。水是由專人一名青壯年男子一大早從井里第一個挑回來,并在籮子上篩過了放在大缸里的,與其他平時飲用的水分開,由專人照看,不允許閑雜人等靠近(特別是女人),并美其名曰圣水。一起過籮子的還有所有祭祀用的小麥面粉和素油,其它物品也是在桌上供著單放,不允許沾染香蔥、韭菜、大蒜、酒、肉之類氣味濃烈油膩葷腥的東西,因為敬的是佛爺爺(佛爺爺就是釋迦牟尼,一個由香木雕制成的五寸高的佛像)傳說中,他老人家不近女色,而且五葷不動。所以在制作供品期間,任何女人包括三歲女嬰也是不能進那個大院的。被女人或葷腥粘過的器物,也要在清水里洗過打了醋炭才能用,否則就會被佛爺爺怪罪要降災(zāi)的。傳說有一年制供品時。保存了半年之久的西瓜從井里拿出來雕花時,汁水依舊新鮮四溢,有個青年男子偷食了豬油卻貪饞,趁別人不注意偷偷啜了一口留下來的西瓜汁,結(jié)果在正月十五晚上轉(zhuǎn)燈放二踢腳炮仗時,便被炮仗蹦瞎了一只眼。血流不止卻哭不出來,直到家人上廟里焚香禱告才問明原因,并許愿管糕(為鬧社火的人員提供一頓油糕粉湯)才止住血,但眼睛是保不住了,所以那人現(xiàn)在還是個獨眼龍。這也許就是合河村的擺供在迎供的過程中,幾十年從未少短任何一件器物的神力之源吧!
正月十四日的中午時,廟上三聲鐵炮鳴響,秧歌隊便敲起了上廟鼓。鐵炮是元宵盛會的總號令。第二次鐵炮鳴響,三十六桌或六十四桌供品便在合河狹窄的老街道上一字排開。香爐、燭火、紙做的百花、面蒸的百鳥、五谷蔬菜、水果、面花五禽六畜各色食物精美有序分門別類地擺放在長條供桌上。每張桌上都插兩枝碩大的紅色紙花,有單瓣的,也有重瓣的。紅花綠葉金黃的花蕊迎風(fēng)顫巍巍地晃,在陜北黃河岸邊經(jīng)歷了水瘦山寒的一個冬天后煞是艷麗而招人喜歡。但并沒有人敢輕易用手碰,因為那花既寓意家鄉(xiāng)農(nóng)人們一年紅紅火火的日子,又是給抬供桌的后生準備的酬謝。因為有“今年拔花花,明年生娃娃”的神諭,所以抬供桌的大多是十里八鄉(xiāng)精壯的求偶或求子嗣的后生,女子是不可以靠近的。抬供桌也是有講究的,要男子在抬的過程中步子勻稱平穩(wěn),供品在沒有任何固定設(shè)施下(香爐除外,因為太高了。)保證不位移不損傷。我就親眼見過那放在水盆里,用棉花與蠟光紙做的水鴨子和鴛鴦,被抬了一路也只是在水里輕輕地游動,不見得有一點水星灑出來。從主家到神廟,一路狹窄且山勢陡峭,可從未見哪年出過差錯。所以家鄉(xiāng)有“抬過供桌的小子,穩(wěn)妥著咧”這樣的評價標準。合河村的老街四米多寬,迎供的隊伍浩浩蕩蕩。供品由南向北擺好后,管事會首便開始莊嚴地用大鐵勺從頭到尾打醋炭。古老的大鐵勺里盛滿陳醋,另一個會首把爐膛上燒得通紅的炭火夾進去,刺啦一聲長響,大鐵勺里陳醋泡沫翻滾沸騰冒出一股濃濃的白煙,沖鼻子的醋煙味便彌散在空氣中久久不散,刺激著人的鼻腔肺腑令人產(chǎn)生莫名的興奮。這種古老的消毒方式,在馬鎮(zhèn)人的記憶中是濃濃的年味,且能消除百病降妖除魔。打醋炭的大鐵勺要從每一張供桌和抬桌人的頭頂掠過,從頭到尾醋煙不斷這才圓滿,預(yù)示著新的一年五谷豐登、六畜興旺、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這時候抬供桌的和旁觀的群眾都會跟著會首祈禱:“一年通順哇!”這時候,是不允許有一個女人在近旁的。于是臨街人家的腦畔上、墻頭上、紅棗架子上、沿街的十字路口上、路兩旁的山坡坡大石頭上便擠滿了看熱鬧的人。這些地方是沒講究的。供桌由會主家抬至廟里,祭祀過了便可以撤下來。這時,供桌上的花便可拔下來。供桌由專人再轉(zhuǎn)至另外一個主家。迎供的儀式便會再來一遍。此時那些抬過供桌的后生就會驕傲地把花朵別在領(lǐng)口上,雙手舉著用過的桌子,一路奔跑著,送給下一家,或急切地加入下一場迎供大游行。這時大街小巷的人們都在議論著供品的花色種類繁多,制作形態(tài)栩栩如生,白氏家族面花技藝的長進精湛。那高如小山的馓子,形色如真的鮮果百花六畜等供品,如不是會后嚴格地分發(fā)給各家各戶并親口品嘗過,真不相信他們是面做的、油炸的、火烤的、鍋蒸的。多年后,在視頻上見貴州的長街宴,總覺得平平淡淡。有親臨長街宴的鄉(xiāng)親回來也有同感時,我才知少年時所見過的外婆家的迎供場面可能是全國限量絕版的。
迎供儀式結(jié)束后,秧歌便成了元宵盛會的主打項目。外婆村的秧歌隊是有嚴格規(guī)矩的,成員是由各家各戶各出一名,男女不限,可一旦選定就在社里登記,不可變更擅離職守,也不可有情緒,否則是會受到神的懲罰的。選定成員后,會有角色分配。外婆村的秧歌隊分四種職責:有主扭秧歌的,有主唱的,有主舉牌燈的(白天是跑旱船的),有踩高橋的。記憶最深的是扭秧歌的主隊。排頭由兩個壯碩的德高望重的男子擔任。一個是頭戴前進帽,一副風(fēng)墨鏡,肩膀上搭墊肩,脖子上系條雪白毛巾,手拿斧頭的年輕工人;另一個是手拿鐮刀,白羊肚手巾紅腰帶,腰間別個羊腿把(水煙鍋子的一種),吊個水煙袋,額頭和眼角畫滿皺紋的老農(nóng)民。寓為工農(nóng)聯(lián)盟,開路先鋒。后面有解放軍警察保家衛(wèi)國,醫(yī)生護士守護健康,教師學(xué)生傳承文明,商人等各行各業(yè)繁華社會。還有少數(shù)民族,唐僧師徒,花花公子,地主和他的狗腿子。副隊是劃水船組(也叫跑旱船)花旦組和高蹺隊組成。晚上迎火龍時,會有醉漢、二老爺、燈官。高潮是“老王八送閨女”,葷素不忌。
鐵炮響后,鑼鼓便有節(jié)奏的敲響。開場鑼鼓招人攢,起勢鑼鼓做準備。傘頭哨子一響鑼鼓節(jié)奏驟變,嚴陣以待的秧歌便扭起來了。秧歌是扭的!進城后聽城里人說,跳秧歌,演秧歌。我這個徹頭徹尾的鄉(xiāng)下人第一次在心里鄙視他們:土包子。扭起來了,工人農(nóng)民有力地揮舞著斧頭鐮刀,有開天辟地的無畏氣勢,也有愚公移山的堅韌精神。解放軍和警察一個緊握鋼槍,一個晃一副明晃晃的手銬。目光炯炯、神情莊重地扭過來了。強壯的手臂書寫著安邦定國、國泰民安。醫(yī)生穿著白大褂,脖子上掛著聽診器。護士頭戴燕尾帽,手拿注射器,扭過來了。救死扶傷的臉上是懸壺濟世杏林的擔當。教師手里的巨筆,學(xué)生手中的厚書,展示著中華五千年文化的薪火相傳。唐僧的佛珠禪杖、孫悟空的金箍棒、豬八戒的九齒釘耙,一個個舞得虎虎生風(fēng)取經(jīng)布道降妖除魔守護著人間。最調(diào)皮的是警察和地主家狗腿子,一正一邪最引人注目。白上衣、紅領(lǐng)章、大檐帽、民警藍褲子、大頭皮鞋的公安警察,有時會把手銬向圍觀的不聽話小孩兒晃動。年輕的父母便會借機告誡孩子:“可不敢做壞事,要不警察叔叔就給戴上手銬抓走了。”那些有點想法的小孩對他很是忌憚。但地主家的狗腿子鼻夾墨鏡、歪戴禮帽耀武揚威地過來時,小孩子們便會趁機推他一把或踹一腳。這時不但沒有人制止,還會被大人贊譽愛憎分明。后面跟著的花花公子中,那個化三花臉的也是可以和觀眾互動的。但大多數(shù)情況會被潑辣的小媳婦們扭住耳朵,擰歪帽子,假意搶走扇子,順勢抽一巴掌。逗得場內(nèi)外一片歡笑聲。鑼鼓聲中節(jié)奏勻稱統(tǒng)一的腳步,舒展有力的手臂,靈活輕盈的腰肢,熱情洋溢的笑臉,那些平時死乜塌興的姑舅倆姨一旦化了妝換了衣服扭起了秧歌,便如換了個人似的神采飛揚生龍活虎起來。用活力展示著家鄉(xiāng)鬧社火的祈愿:今年扭一扭,好運天天有。劃水船的一路風(fēng)擺楊柳猶如輕功水上漂。翻卷草帽的艄公一支船槳左點右靠,似乎是黃河漂流隊在過急流險灘,動作迅即卻又氣定神閑,一如平日里黃河擺渡時的從容不迫。只有經(jīng)歷驚濤駭浪,才能眼里波瀾不驚。那些久居山里定力不足的老婦人看著看著常常會抱怨:那個劃水船看得我暈乎乎的。周邊的親戚便會輕笑著隨聲附和:“暈吧,暈完了,一年順風(fēng)順水。”老秧歌舅舅常說鬧元宵時艄公劃的不是水,而是一年的風(fēng)調(diào)雨順。難怪那個艄公從我記事起一直到我成年,他胡子花白腰肢佝僂了還在劃呢!社火敬神,也不過是家鄉(xiāng)人民對平安生活的期待罷了。
小孩子最喜歡的是高蹺隊,個高腿長傲視群雄有一覽眾山小的豁達胸襟的高蹺隊最吸引人。隊里面那個男扮女裝的青年尤為引人注目。他穿著藍底白花的大襟上衣,胸口塞兩大團棉花,系條小花圍裙,梳著兩條長長的辮子,辮梢上還俏皮地扎了一對粉紅色蝴蝶結(jié)。在三尺高的高蹺上扭起來左右摔打嫵媚多姿。加上姣好的面容:白粉臉,柳葉眉,杏核眼,櫻桃小嘴一點點。和他丑各卷的真名一點也不匹配。而且他性格很好,小孩子有在看秧歌擠不進去急得快哭時,只要找候場子的他高伸雙手笑瞇瞇地叫他一聲舅舅,他就會彎腰拉起小孩,一晃悠就放在街邊人家的墻頭棗架上,讓人一飽眼福。臨走還會叮囑順墻慢慢往下溜,別摔著。他和那個大個子扮歪嘴公子的紅高蹺是完全不一樣的。紅高蹺只會齜牙咧嘴冷不丁粗聲大氣地在人頭頂炸雷似的叫一聲:“嘿,地蘑菇。”許多小朋友會嚇得一個馬趴倒地不起,膽小的瑞芳被嚇哭過好幾次,有次嚇得鞋也跑掉了一只,他卻在后面撫掌拍腿哈哈大笑。打又打不著,罵又不敢罵,很是氣人!
但是紅高蹺也有令人佩服的時候,他秧歌唱得好。見材起意就地取材,各種內(nèi)容信口拈來,唱十幾家都不重樣。別人拜年唱:“某老財,你才來,你到合河趕會來。趕了佛爺爺?shù)臒粲斡螘?,一年四季大發(fā)財?!彼麉s會唱:“三印大夫本領(lǐng)高,救死扶傷你最在行。打針吃藥帶扎針。妙手回春把病醫(yī)好。哎嗨喲,妙手回春把病醫(yī)好。”一向不屑唱秧歌的父親在聽了這樣的評價后,常會笑逐顏開地雙手奉上禮金香煙水果。他也會還禮,就又唱:“三印大夫真能行,秦晉兩地好名聲。治病救人千千萬,三印的名聲你熬哈?!备赣H因行醫(yī)多年,幾乎走遍了秦晉兩省周圍百里左右的每戶人家。馬鎮(zhèn)的鄉(xiāng)親們親切地送他封號“三印大夫”。一印為每戶人家門前有父親治病時走過的腳印。二印為每戶人家的炕頭上有父親看病時坐過的臀印。三印為每個六〇年以后零五〇以前的孩子屁股上有出生時父親拍下的手印。以至父親去世后,我每次走在鄉(xiāng)間路上,總是會反思我是否踩上了父親的腳印。而文學(xué)中的有口皆碑說的大概就是這樣的狀況吧。
晚上的秧歌是沒法看。人太多,擠得喘不過氣來。迎火籠時,因為有“老王八送閨女”的組合,萬人空巷的詞絕對是準確而形象的。牌樓下的場子,里三層外三層人圍得水泄不通。秧歌演一條街,看一條街。只要擠進了場子里,絕對沒有人中途退出。而我和表姐妹、弟弟因個子矮,常常是擠擠紅火就去看迎火籠了。迎火籠是會主家的男丁抱著佛爺爺,跟著打長簽的會首,念經(jīng)的和尚,吹著笙,拍著镲,打著鑼走家串戶地送福氣。伴隨的還有二老爺和兩個翻穿皮襖,頭戴氈帽,臉上沾著棉花的醉漢到各家門口的火籠(又叫火塔子)祭拜祈福,并通知各家各戶去燈場布燈。那年舅舅家喬遷新居,當主家管糕,所以迎火籠念經(jīng)時間較長,我正好被推擠到供桌跟前,第一次在燈下看到了被稱為佛爺爺?shù)恼嫔恚阂粋€五寸左右黃銅澆鑄的坐佛,和馬鎮(zhèn)的三寸高小金佛,相貌長得一樣,且一樣的慈眉善目,拈指微笑,有普度眾生的向心力。兩個醉漢在供桌前用棍子敲打著指責著:“燈火不明,火籠不高,罰米三斗,好酒一壇?!倍馉敔斒墙渚迫澋模司税言缫褱蕚浜玫拿赘?、紅棗、水果用托盤盛著虔誠奉上。主家把佛爺爺放在供桌中間的米盤上,意為佛道(福到)。和尚便吹笙拍镲嘟嘟囔囔的念起經(jīng)來。打長簽的會首點燃黃表紙,我們一眾人等便在火籠旁邊的供桌后磕頭。弟弟聽不懂經(jīng)文,和小表弟偷偷嘀咕:“和尚不念經(jīng),咬得舌頭疼?!蔽覀儼司艂€孩子便低下頭偷笑著等著分供品吃。佛爺爺在每家停留的時間很短,但二老爺卻因隊伍龐大逗留的時間長。二老爺是一個僅僅憑借一副馬鞍韉就騎在一根半濕水椽柳上的男子。二老爺在前一天要像姑娘出嫁前一樣離門(就是到另外一個親戚家住一天)。然后由兩個身強力壯的年輕男子護著騎在綁有馬鞍的水椽柳上,由六到八個年輕力壯的人抬著跟隨佛爺爺走家串戶迎火籠。那個穿長綢衫,戴大禮帽,掛長須,搖羽毛扇子的二老爺就會被晃得抽緊身子抓緊馬鞍韉,兩腿一張一合衣衫飛揚地呼扇呼扇的上下躍動。周圍人都會大笑著起哄:“悠高點兒,悠高點兒。”燈管也會出場,但只有在轉(zhuǎn)燈時才由兩個提燈小孩子引導(dǎo),被八個人平穩(wěn)地抬在太師椅上,如四川的滑竿一樣慢慢走。除了炫耀子孫滿堂,家門興旺,福壽綿長,實在沒什么看頭。
但很快我們便會去看燈。在村子的每個路口都會掛花紙(相當于會場的彩旗)、搭牌樓、裝彩燈。因為靠近柏樹成林的西津寺,所以牌樓便是用新伐的柏樹枝搭建的。香氣馥郁,翠綠可愛,過完會打火烤饃吃有一股柏樹的清香。合河的花紙和牌樓都沒有馬鎮(zhèn)的好看。馬鎮(zhèn)的花紙是蘸的,即把白麻紙折成八角狀,邊緣用紅黃綠三色點染。展開后如星光四射的七彩霓虹般漂亮。配以波浪形的粗細兩翼,四字一組,和風(fēng)吹拂招展飄搖在初春的藍天下,十分美麗。馬鎮(zhèn)牌樓是搭成雙層樓宇狀甚是威武,并在四面配上紅框白底黑字的匾,宛如岳陽樓般氣派。合河的牌樓只是一個平板狀的門,匾也少,但他們的字卻是用染色的米粒粘貼而成,平整飽滿顯得十分厚重。只有十字街的大牌樓才令人流連忘返。華燈初上之際,大牌樓四角的彩燈和中央頂上的汽燈早已五光十色地亮起來。但最吸引人的是汽燈下面的走馬燈,在一個叫文則的巧手匠人設(shè)計下,四方的燈內(nèi)裝了個會旋轉(zhuǎn)的輪,輪子輻射出如皮影似的各種圖案,在燈光下不停游走。影子投在雪白的粉蓮紙燈罩上,神秘而美麗。每年我都會把弟弟架在肩膀上,讓他近距離地看個夠,有三國人物、西游記師徒四人、四大美女、白蛇傳、水滸人物108將……但當時我力氣太小,并沒有支撐到那么久。而弟弟一看完便要轉(zhuǎn)場看焰火,怕他走丟或掉進枯井,我只好緊追其后。所以我一直沒有見過走馬燈完整的走一圈兒是什么樣子。不知什么時候,電燈代替了油燈,就再也沒見過。
燈游會上的焰火永遠比挑在三尺燈桿上的花燈對弟弟有吸引力。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那是文人墨客才能欣賞的,小孩子不在此列。在看完富有家的西瓜燈和二各角舅舅家的荷花燈后,九曲黃河燈陣的最大吸引力是轉(zhuǎn)燈開場的麻火,馬鎮(zhèn)方言叫不裂子火。究竟怎么個什么樣子作為女孩子的我竟從沒見過。當入場的鐵炮三聲過后,只見一個會首頭上頂個大方木托盤,另一個人用火香點燃引線。于是許多小型煙花炮便帶著冷焰般的箭羽四散飛射,那個頂木盤的人像陀螺一樣轉(zhuǎn)個不停,飛箭般的火炮便吱吱地鳴叫著在轉(zhuǎn)燈的人群腿中飛竄。驚叫聲、嬉鬧聲、花炮聲、鑼鼓聲、笙歌聲響徹云霄熱鬧非凡……會主家就乘此機會打著長簽敬著佛爺爺跨入曲門開始轉(zhuǎn)燈,轉(zhuǎn)燈的隊伍從曲頭排到曲尾,人人手上舉一炷點燃的檀香,云霧繚繞地一直到轉(zhuǎn)完燈后插在出口的燈堆上,寓意紅紅火火一年到頭百病全消。九曲黃河陣一圈轉(zhuǎn)下來所有的人都能見一面,讓人想起楊家將抗遼寇殺敵的英雄歷史。如果兩個小伙伴有嫌隙,那是一定要相跟著去轉(zhuǎn)一場燈游游會的,據(jù)說這樣就會冰釋前嫌。燈陣中有固定的路喻為生門與死門,燈與燈間的土壟是不可以跨越的,否則人便會變成毛驢。但搗蛋的弟弟從不顧這些,他要撿竄天猴炮(我們叫它起火,點燃后“瞿~~”的一聲就火焰四射氣急敗壞地躥天上啪的一聲炸裂了,也有叫他火箭炮的,但好像沒有我們的形象有情味。)放完后落下的小竹棍和吐彩珠的煙花炮桿兒。每年會罷,他都會像凱旋的將軍點數(shù)軍功章一樣抱兩大孔炮桿回家來,陳列在躺柜上的廣口瓶里,一直炫耀到夏天的山丹丹花開才換。而且每有客人來都會驕傲地炫耀:“我就跳過土壟了???,還沒變成毛驢吧。”然后是對花炮興致勃勃不厭其煩的介紹,逗得人家哈哈大笑,他卻從不尷尬。成年后,我常常會對著一地五顏六色的花炮桿發(fā)呆,似乎一眨眼那個天真爛漫的小孩子就會沖出來撲上去抓起滾燙的桿子驕傲地說“:姐姐,我又搶的一個!”
轉(zhuǎn)燈的時候,每到一曲頭上都要唱秧歌,這一習(xí)俗至今都保留著,而且歌詞幾十年沒有變化:“頭九里來才來冬,單人獨馬尉遲恭。唐王手下為宰相,日伴君王徐茂公;二九里來冷氣生,趙王領(lǐng)兵下河?xùn)|,幽州困住楊文廣,金花小姐搬救兵;三九里來下雪霜,設(shè)下三關(guān)楊六郎,六郎把守三關(guān)口,焦贊孟良殺出城來;四九里來十二王,張飛馬上耍刀槍,刀槍耍到徐州縣,日行千里搬大王;五九里來水倒流,馬超十八坐荊州,荊州好比黃沙縣,抓住曹操報舊仇;六九里來打罷春,驚起五方揭地神,張良辭朝歸山去,韓信失在未央宮;七九里來六十三,仙人路上把衣?lián)?,設(shè)下南唐高宗寶,五花城池劉金定;八九里來李世民,海東返了蓋蘇文,沙河困住唐天子,白袍將軍搬救兵;九九里來又一九,世上黃牛遍地走,開春起來安種上,但等八月早收秋?!蔽铱偸撬较麓鄹母柙~:“六郎把住三關(guān)口,焦贊喲孟良喲搬兵救?!币驗槭菞罴覍⒐世铮荫R鎮(zhèn)自古流傳為楊家將養(yǎng)馬的傳說,所以聽了后,總覺得自己的家族在歷史上也是保家衛(wèi)國的英雄后代,很是驕傲的。任表姐妹如何糾正,我都不改,氣得她們每次都說明年不讓我進會場。
彈指間三十多年過去了,因疫情中斷的燈游會又有了新的消息。禁令初解,白發(fā)的表姐微信上傳來了燈游會的視頻,看著在柳椽上晃悠的二老爺,我不禁脫口而出:“正月十五元宵會,三位喲娘娘喲下凡來。擺下九曲黃河陣,王母娘娘設(shè)下喲蟠桃會。”明年一定要去趕外婆家的燈游會。
——選自西部散文學(xué)會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