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
2022年,隨著氣溫上升的,還有國內(nèi)的咖啡市場。
成立5年的瑞幸咖啡業(yè)績向好,門店總數(shù)一度超過了入華耕耘20多年的星巴克;坐擁超5萬個營業(yè)點的中國郵政跨界賣咖啡;Seesaw咖啡完成數(shù)億元A++輪融資;已開出超400家門店的Tims中國持續(xù)擴大其在國內(nèi)的市場份額;風靡全球的Blue Bottle中國內(nèi)地首家門店開業(yè)當天就爆單,續(xù)寫“開一家火一家”的傳奇,半年完成4輪融資;一度坐上咖啡投資風口C位的2平方米小店Manner Coffee(以下簡稱Manner)也跳出“開一家純粹的咖啡館”的情懷故事,成立7年破例開放外賣,并一口氣開出200家新店,在咖啡圈中再次掀起熱度。
本文我們一起重點探討一下Manner,作為中國精品咖啡領域頗具傳奇色彩的一個重要篇章,這家2平方米小店到底如何在咖啡店密度極高的上海站穩(wěn)腳跟,又如何在星巴克、瑞幸等巨頭的眼皮底下快速且迅猛成長?
Manner于2015年由韓玉龍夫婦成立于上海。在咖啡店密度頗高的城市,剛開始很少有人留意到蝸居在南京西路和靜安寺小路間的Manner。
一是它的選址周圍競爭對手林立。不管是連鎖咖啡館還是獨立咖啡店,每一家在成立的時間、店鋪的面積以及固定的客群等維度都吊打Manner。
二是它實在太小了。當時它的門面只有一個藍色雨篷以及一個約80厘米寬的小窗口,左邊是居民樓的入口,右邊則是服裝店,這樣的選址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不是一般糟糕。
雖然這種只做外帶生意的窗口咖啡館在歐美很常見,但是在當時星巴克式第三空間體驗盛行的國內(nèi)咖啡市場,Manner算得上是一個獨特的存在。最重要的是,Manner抓住了一個變革性的機會:在已經(jīng)不太需要再被教育的上??Х仁袌?,大部分消費者不再執(zhí)著于咖啡文化的輸出,而是回歸到咖啡的日常飲品屬性。
而咖啡日?;淖铌P鍵表現(xiàn),自然是價格。通過剔除空間體驗,Manner每杯咖啡的售價僅介于10—25元,自帶杯子還能再減5元,價格一度做到了星巴克等老牌選手的1/3—1/2。這樣的低價,為其贏得了一大批將咖啡視為日常的客群。
不過,僅有低價,在咖啡競爭激烈的上海可能留不住回頭客。雖然Manner當時的門店只有2平方米,但它在咖啡品質的體驗上卻很賣力。店內(nèi)用的是豪華品牌La Marzocco的GS3單頭家用機,牛奶用的是價格不低的朝日唯品鮮奶,咖啡豆則全為自烘。
精品咖啡的體驗與性價比兼具的策略讓Manner成為上海小有名氣的網(wǎng)紅咖啡店,人們專門趕來打卡,且不少頭回客都成功轉為回頭客。此外,“好咖啡日?;笔荕anner一直強調的方向。在創(chuàng)始人的故事里,咖啡不再僅僅是某一層面高大上的代名詞,而是所有人都消費得起的日常飲品。
總的來說,咖啡店扎堆的選址保證了客流量,2平方米小店降低了租金成本,10元左右的售價加快了銷量的快速累積,客人的高頻消費又促進了小店的健康運轉,這些一起構成了Manner初期純粹的“為咖啡而咖啡”的故事。
在2015—2017年兩年時間內(nèi),Manner憑借“好咖啡日?;钡拇蚍ㄕ痉€(wěn)了腳跟,但兩三家店的數(shù)量遠遠未形成規(guī)模。直至風投女王徐新的出現(xiàn),才讓Manner的規(guī)?;辛酥洹?/p>
徐新看中了Manner身上咖啡可以兼顧低價和品質的模式,再者Manner注重在高流量的地段開店,門店面積都很小,這樣既能承接流量,又能降低店租,早早就實現(xiàn)了單店贏利。
2018年,今日資本以數(shù)千萬元的金額獨家投資了Manner,還派出了投資經(jīng)理金斌斌深度參與Manner的日常運營管理。徐新的資金與人才輸入都促進了Manner的發(fā)展,成立3年僅有3家門店的Manner隨即開啟了規(guī)?;瘮U張之路。
隨后的兩年時間,其加速拓店的動作也沒斷過,徐新的加持為Manner獲得了更多明星資本的熱捧。繼今日資本之后,2020年12月,Manner完成B輪融資,投后估值超10億美元。
緊接著在2021年2月至6月,Manner又在4個月時間內(nèi)密集地完成了三輪融資,投資者中不乏淡馬錫、美團龍珠資本、字節(jié)跳動在內(nèi)的明星資本,估值更是從84.5億元飆升至162.5億元。根據(jù)窄門餐眼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22年2月,Manner在營門店共382家。
不過,獲得風投資金是一回事,當與一群產(chǎn)品外觀看起來差不多的對手競爭,吸引足夠多的客戶、以高增長支撐高估值則是另一回事。
在創(chuàng)業(yè)起步期,“開一家純粹的咖啡館”的故事是有效的,因為它提供了一種方式,一種讓顧客了解為什么Manner會誕生以及它是如何進入市場的故事,同時可以在多個層面與顧客的心智建立連接。
只是,如今只靠“開一家純粹的咖啡館”情懷維持增長的方法不那么管用了。一方面是2021年全球咖啡豆減產(chǎn)、海運等物流價格高企、本土咖啡人工成本飛升、租金紅利消失等不利因素帶來的利潤增壓,另一方面則是競爭對手群起的“圍攻”。
先是同樣奉行“低價+擴張門店”策略的瑞幸咖啡。根據(jù)瑞幸2021年財報,截至2021年12月31日,瑞幸門店總數(shù)已達到6024家,包括4397家自營門店與1627家加盟門店,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之一。
此外,更多的咖啡新勢力也忙于搶位。2022年2月,連鎖咖啡品牌Seesaw咖啡完成數(shù)億元A++輪融資,品牌方透露計劃2022年繼續(xù)在2021年基礎上實現(xiàn)3倍業(yè)績增長,并在未來5年內(nèi)開出500—1000家門店。
而憑借燕麥曲奇拿鐵等爆品和“一店一設計”創(chuàng)造第三空間2.0模式的M Stand,則計劃2022年在全國范圍內(nèi)拓展80—100家店鋪,繼續(xù)挖掘高端創(chuàng)意咖啡的增長空間。
背靠全球第二大連鎖咖啡品牌Tim Hortons的Tims中國,自2019年2月進入中國市場至今,3年時間就憑借“咖啡+新鮮暖食”的差異化路線在國內(nèi)的一二線城市開出400多家店,并將以旗艦店、經(jīng)典店以及Tims Go三種門店形態(tài)擴大其在國內(nèi)高增長咖啡行業(yè)的市場份額,實現(xiàn)到2026年年底開出至少2750家可贏利門店的目標。
雖然大家主打的模式不同,但是目標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要讓自己成為消費者的習慣。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在于咖啡的獲取更為便捷。星巴克的門店密度可以在一個商圈內(nèi)達到5家以上,如果可以證明顧客覺得跨過馬路買東西很麻煩,那么星巴克很愿意在現(xiàn)有的星巴克的對面再開一家店。
傳統(tǒng)邏輯會認為這樣做會吞噬一部分原有店面的銷售額,但星巴克不這么認為,它認為如果你可以讓顧客不穿過馬路就能買到咖啡,你就能賣出更多咖啡。
事實上,Manner上海門店也是這個邏輯,憑借扎堆的高密度門店布局,其在上海主戰(zhàn)場,是一個能和星巴克面對面打擂臺的存在,甚至有坊間傳聞,如果在星巴克對面開一間Manner,星巴克的客流量會掉30%。
此外,Manner也沒有把砝碼都壓在3—10平方米的原版Manner小型店鋪上,而是擴展出20—50平方米的Manner主力店型、80—100平方米的咖啡+烘焙門店以及150平方米左右的咖啡+簡餐+烘焙門店,四種門店場景基本覆蓋了白領從咖啡到Brunch(早午餐)以及下午茶的用餐需求。
在拓店之外,Manner還需要更大的流量入口——美團外賣。3月13日,Manner通過一條公眾號信息,正式開放美團外賣服務,外賣上線地區(qū)包括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接入第三方外賣平臺,對Manner來說是個巨大的轉變。雖然讓Manner開通外賣的呼聲一直有,但是為保證咖啡體驗而成立7年不開通外賣卻是消費者選擇Manner的理由之一。
不過外送服務無法給消費者帶來情感上的連接,產(chǎn)品體驗也無法與門店相匹配,但在疫情減少門店客流量的現(xiàn)實壓力之下,開通外賣帶來增長就顯得很有必要了。至于會不會被早早開通外賣服務的瑞幸和星巴克摁在地上“摩擦”,那就是另話了。
成癮性以及高復購率,使得咖啡成為資本眼中的好生意。
根據(jù)弗若斯特沙利文數(shù)據(jù),中國咖啡市場在2013年開始高速發(fā)展,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達29.54%,并預計以25.99%的年復合增長率繼續(xù)增長,2023年咖啡市場規(guī)模預計將達1806億元。有調研機構預測,中國人均咖啡消費杯數(shù)將從2021年的9杯提升至2023年的11杯。國內(nèi)的咖啡市場遠未飽和。
最開始,你如何分類自己對成功是至關重要的,憑借去空間化、出杯快、品質好、價格低、門店可快速復制的模式,Manner在國內(nèi)的咖啡市場找到了財富密碼。
但老大星巴克也不是吃素的,憑借多年的耕耘與超過5500家門店的布局潛入大部分人的生活里。
瑞幸也以大家熟知的燒錢模式換市場,實現(xiàn)了讓咖啡從某種地位和品位的象征到日常飲品的轉化。
咖啡新勢力們也競相以更瘋狂的融資、更猛的打法讓自己成為顧客的選擇。畢竟,只有當顧客產(chǎn)生了對你持續(xù)性與習慣性的購買時,你才能保持住地位。
但是,吃掉大塊市場或是構建消費忠誠的機會越來越難找了,因為尋求新鮮感與多樣化,也是消費者的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