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靈
從哲學思想上來看,酸菜秉“大道至簡”,而制作工藝上,則傳承了泡菜秘籍。泡菜重在一個“泡”字,屬于鹽水漬菜。鹽水漬菜的基本公式是,將蔬菜瓜果浸泡在鹽水里,利用乳酸菌發(fā)酵產(chǎn)生大量乳酸,從而隔絕空氣,達到腌制效果。酸菜里有哲學,泡菜里則有江湖。
四川泡菜,堪稱江湖里的一代宗師。
“泡菜”一詞,首次出現(xiàn)在清代四川才女曾懿撰寫的《中饋錄》里,文中記載了“制泡鹽菜法”:“泡鹽菜法,定要覆水壇。此壇有一外沿如暖帽式,四周內(nèi)可盛水; 壇口覆一蓋,浸于水中,實空氣不得入內(nèi),則所泡之菜不得壞矣。泡菜之水,用花椒和鹽煮沸,加燒酒少許?!薄冻啥纪ㄓ[》中則記錄了22種“家家均有的家常泡菜”:魚辣子、泡大海椒、泡藠頭、泡蒜、泡蘿卜、泡地瓜、泡藕、泡茄子、泡黃瓜、泡青菜、泡芹菜、泡蘿卜纓、泡苦瓜、泡蓮花白、泡刀豆、泡姜、泡蒜苔、泡萵筍、泡芋頭、泡李子、泡筍子、醋泡大頭菜。在川菜博物館內(nèi)有一副對聯(lián)——“制泡菜如水淹七軍,釀豆瓣似火燒連營”,展現(xiàn)了泡菜制作的精髓;館內(nèi)清康熙年間制的“青花四開光山水人物泡菜壇”,則以鎮(zhèn)館之寶的身份揭示了泡菜的江湖地位。
四川泡菜秉承“不擇蔬菜貴賤、皆入甕泡制”的原則,以“川菜之骨”支撐著川菜的半壁江山。根據(jù)用途,四川泡菜分為調(diào)料菜和下飯菜,調(diào)料菜用來烹飪菜肴,如泡椒、泡姜、泡豇豆、酸菜、酸蘿卜等。泡椒和泡姜兩位百搭型選手,種類非常多:單泡椒而言,就有小米椒、二荊條、燈籠椒、野山椒等;泡姜則有仔姜、洋姜之分。泡椒和泡姜主攻腥味重的食材,是肝腰合炒、泡椒雞雜等菜肴的重要調(diào)料,也是味道創(chuàng)造機,魚香味、姜汁味、泡椒味都離不開它們;泡豇豆,成全了下飯神器爛肉豇豆;酸菜和酸蘿卜,則繪制了酸菜豆花、酸菜魚、酸蘿卜老鴨湯里的經(jīng)典底色。
下飯菜則是佐餐小菜,比較常見的有泡萵筍、泡蘿卜、泡蓮花白、泡藠頭等。不得不提,四川泡菜里的方言疊詞化現(xiàn)象格外明顯。為了方便食用,萵筍會切成條狀,方言里叫泡萵筍條條;青菜,不做酸菜魚的話,就去葉取莖,叫泡青菜梆梆;胭脂蘿卜,單獨泡莖葉的是泡蘿卜纓纓,只要皮的叫泡蘿卜皮皮;泡蓮花白的根部,非常形象地把這稱為泡蓮花白腳腳。
按照制作工藝,四川泡菜又可劃分為深水菜和滾水菜。深水菜,即泡制時間較長的泡菜,長年累月都待在泡菜水里,老壇酸菜和酸蘿卜就是其中代表;滾水菜,則指泡制時間較短的泡菜,短則待幾個小時,長則過夜,因此也被稱作“跳水泡菜”和“洗澡泡菜”。
無論是酒樓食肆還是蒼蠅館子,老饕們大魚大肉過后,干飯時刻總少不了吼一句“老板,來一碟泡菜”。這時候端上桌的泡菜,叫“壓桌碟”,是老饕們檢驗川菜館水平高低的最后一題。川菜館里的泡菜壇子,只要有胭脂蘿卜皮打底,壇子里所有食材都會自動打上腮紅。碟子里夾入幾根青綠喜人的萵筍條條,橘黃亮眼的胡蘿卜圈圈,粉紅俏嫩的蘿卜顆顆(丁?。?,舀一勺熟油海椒(熟油辣子),撒一丟丟味精,都不用攪拌,直接端上桌。熟油海椒艷紅透亮,還未來得及溶化的味精粒粒分明,再加上各式各樣色彩斑斕的“洗澡泡菜”,一口下去,脆嫩爽口,心花怒放,滿分答案也不過如此了。
川菜在民間,四川泡菜家家都泡,但戶戶不同,全靠主婦拿捏。舊時嫁娶會考驗新娘子的泡菜水平,在川南、川北地區(qū),泡菜更是必不可少的嫁妝之一。俗話說“嫁妝沒泡菜,女兒頭難抬”,母親為女兒準備的泡菜壇子越多,越是光彩。在大婚當日,新壇大甕還要披紅掛綠,格外喜慶。此外,母親還會從自己的泡菜壇子里舀出一壇“母水”(舊鹽水)一并裝入嫁妝,讓泡菜基因得以傳承下去。四川的泡菜繼承人中,當屬新繁泡菜和東坡泡菜最為得意。新繁泡菜行銷全球,帶著中國泡菜走出去;東坡泡菜則扎根蘇東坡的故鄉(xiāng),建成了國內(nèi)首家泡菜博物館,把一代宗師的江湖傳奇留存下來。
廣西人嗜酸,仗“酸”走天涯,把快意恩仇都泡進了酸嘢里。
方言里“嘢”指東西,顧名思義,“酸嘢”就是酸東西,是由時令果蔬浸泡在醋水鹽水里,佐以辣椒、白糖等腌制而成的四季酸品。相傳是秦始皇下令修靈渠時,由外省工匠傳入的泡菜幾經(jīng)改良形成的。作為廣西泡菜里最野的一種,酸嘢可謂攔路虎,當?shù)赜小坝⑿垭y過美人關,美人難過酸嘢攤”“行人難過酸嘢攤”等俗語。美人也好,行人也罷,遇見酸嘢攤,都會心甘情愿地留下“買路錢”。
酸嘢遍布廣西全境,各地酸嘢爭奇斗艷,桂北、桂南兩派尤為突出,活脫脫的“絕代雙驕”。桂北派,腌制時間長,風味酸濃、辣烈,行俠仗義,拯救食欲;桂南派,口味生冷、淡酸、微甜,訴說俠骨柔情。廣西街頭隨處可見的酸嘢攤,走的是蔬果混搭風,木瓜、杧果、菠蘿、沙梨、楊桃、芭樂等瓜果做成“水果酸”,蓮藕、蒜頭、胡蘿卜、藠頭、刀豆、姜芽、青紅辣椒、豆角等時蔬造就“酸壇酸”,靚麗誘人的時令果蔬集合在一個個玻璃罐子里,令人大飽眼福,坐實了“外貌協(xié)會會長”的傳聞。其中,蘿卜酸、菠蘿酸是入門級的酸嘢,手夾李子泡醬油、刀切木瓜泡酸水、椒鹽蘸青杧果則是高段位吃法。在每個酸嘢攤上,都會放置甘草鹽、辣椒酸醋水等蘸料,供食客享用。酸勁十足的“水果酸”和“酸壇酸”,遇上甜咸辣的蘸料,只道是“金風玉露”,個中滋味,百轉(zhuǎn)千回,欲罷不能。
等回過神來,才發(fā)現(xiàn)廣西泡菜深藏功與名,在其眾多酸中,只要“生化武器”般重口味的酸筍一出場,那便是“勝卻人間無數(shù)”?!吧钜故程冒灾鳌甭菸嚪壑阅軌蛞粦?zhàn)成名,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它的得力干將——酸筍。嶺南地區(qū)腌制酸筍,古已有之,清嘉慶年間白山司巡檢王言紀在《白山司志》中寫道:“四五月采苦筍,去殼置瓦壇中,以清水浸之,久之味變酸,其氣臭甚,過者掩鼻,土人以為香。以小魚煮之,為食中美品。其筍浸之數(shù)年者,治熱病如神,土人尤為珍惜……司地山水極寒,非辛辣之味濟之不可也。夫辣以祛寒,筍以治熱,二物備而水土不災。”持“香”度爆表的酸筍,味道濃郁綿長,是治療暑熱的良方。此外,酸筍還是解酒佳品,《紅樓夢》里寶玉痛飲兩碗的酸筍雞皮湯,就是薛姨媽專門做來給他解酒的。
高手如云的廣西泡菜,飛沙走石間,用其酸食之道,撰寫著存在感最強的武林群俠傳。
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這個中國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地,刮的是“最炫民族風”,組的是“泡菜紅花會”。與江湖里其他泡菜相比,朝鮮族泡菜更愿意“看萬山紅遍”,更樂意在“層林盡染”中傲視群雄。
《中國國家地理》中寫道:“東北的朝鮮族嗜辣。對此,清代即有記載,‘不分貴賤,嗜辣成性’。今天,正宗的朝鮮族泡菜也能辣得許多川湘籍人士都心生敬畏?!币葡壬凇独蔽督防镉涊d:“在北方各少數(shù)民族中,全民都嗜辣而且食辣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朝鮮族?!薄俺r族,是北方民族中唯一一個離開辣椒無法生活的民族……辣椒在朝鮮族日常食物中的‘寄主’有二:一是辣醬,一是辣白菜。”
辣白菜是朝鮮族泡菜的典型代表,從選菜、泡菜、殺青、抹料到發(fā)酵,其制作技藝堪稱“天龍八步”。其中,抹料最為關鍵,決定著辣白菜的口感和味道。朝鮮族抹在大白菜上的料,由輔料、香辛料、調(diào)味料組成。輔料,分蔬菜類(胡蘿卜、韭菜、蘿卜等)、水果類(蘋果梨、蘋果)、堅果類(松子、栗子等)、淀粉類(米粉、糯米粉)、海鮮類(牡蠣、魷魚等);香辛料,可選大蔥、大蒜、生姜、辣椒粉、蘇子粉、芝麻等;調(diào)味料,基本以食鹽、醬油、糖稀、蜂蜜為主。非常有料的辣白菜,制作過程也十分“民主”,在食鹽、辣椒面、蔥、大蒜、蘿卜、蘋果梨的基本操作上,其他調(diào)料都可以自行搭配。
在朝鮮族的飲食習俗里,泡菜不僅是“越冬菜”,更是日常佐餐小菜。鮮辣爽口的朝鮮族泡菜,選料廣泛,品種繁多,至少有200種,除了大白菜,蘿卜、黃瓜、紫蘇葉、桔梗、香蔥、櫻菜、小根蒜、沙參、蕨菜等都是泡菜缸里的???。同時,作為朝鮮族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和文化的象征,朝鮮族泡菜制作技藝已納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在泡菜江湖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最紅泡菜書寫史章。
在四川泡菜、廣西泡菜、朝鮮族泡菜組成的競技場上,還有“霸得蠻”的湘西泡菜和腦洞大開的滇式泡菜,從家里的餐桌走到街邊的飯桌,各顯神通,為街頭美食添磚加瓦??v觀我國各地泡菜,泡盡世間酸甜苦辣,任憑瓜果浮沉隨浪,只記今朝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