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路,汪 健
(中鐵十六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1400)
隨著我國交通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線路需要跨越江河湖海。受通航行洪的限制,橋梁的承臺需要埋入河床、嵌進巖層。雙壁鋼圍堰由于其自身強度足、剛度大、結構穩(wěn)定性好的特性,廣泛地應用在深水圍堰施工中[1-3],但整體設計復雜,用鋼量大,且不能重復使用,進入巖層需要借助于水下爆破,安全風險高。相比于雙壁鋼圍堰而言,鎖扣鋼管樁圍堰可以揚長避短,入巖方式較為靈活,更加適用于深水巖層地質低樁嵌巖承臺的施工。
余信貴大道(貴溪至月湖段)象山大橋位于江西省貴溪市境內,設計全長1 168m,在K4+644~K5+408 段上跨信江,主橋采用1-(80+160+80)m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梁—鋼箱拱組合體系,為全線控制性工程。信江為江西省境內較大河流之一,枯水期水深約7m,豐水期水深>10m,2018 年5 月實測水流速度為2.75m/s。橋梁主墩2 座,設置在信江河道中央,一個距信江東岸102.5m,另一個距信江西岸約151.3m,河面寬約440m。主墩基礎全部設計為低樁嵌巖承臺,外形尺寸為21.6m×17.1m,厚度5.0m,承臺底部位于河床以下5.0m。依據地勘報告,基礎巖層自上而下依次為全風化粉砂巖、強風化粉砂巖、中風化粉砂巖[4]。為確保安全高效地完成主橋主墩下部結構施工,主墩承臺施工采用鎖扣鋼管樁圍堰作為圍護結構,同時為了簡化施工流程,取消了封底混凝土。
本工程所用的鎖扣鋼管樁圍堰無封底混凝土,只有鎖扣鋼管樁、圍檁及內支撐系統(tǒng)兩部分,圍堰平面尺寸為26.97m×22.32m。鎖扣鋼管樁采用?630mm×10mm 的螺旋管,設計長度24m。考慮到流水沖刷會導致覆蓋層變薄,進而影響圍堰的整體穩(wěn)定,每根鋼管樁均錨入巖層,到達承臺底以下8m 處。鎖扣形式采用“C+I”陰陽鎖扣?!癈”形鎖扣采用?200mm×10mm 鋼管開槽口,“I”形鎖扣采用I20b 工字鋼,陰陽鎖扣在主鋼管兩側通長焊接。圍堰的圍檁及支撐在高度方向共布置2 道,第一道設在圍堰頂以下3.5m處,圍檁采用雙拼I56b 工字鋼;第二道設在圍堰頂以下10m 處,圍檁采用H800mm×300mm 雙拼型鋼。支撐均采用?630mm×10mm的螺旋管,為確保內撐作用力有效傳遞,與圍檁相接觸的鋼管四周采用肋板加焊(圖1)。
圖1 圍堰平面布置圖
圍堰內支撐施工與圍堰內抽水按“先支撐后降水,分層支撐分層降水”的原則進行[5]。具體施工工藝流程:施工準備→鋼管樁樁位引孔、開槽、填砂→安裝鋼管樁導向架→插打鋼管樁→鎖口灌筑止水漿液→圍堰成形→抽水→安裝第一道內支撐→排水下挖→安裝第二道內支撐→繼續(xù)下挖至設計標高→承臺施工→拆除第二層內支撐→拆除第一層內支撐→拔出鋼管樁。
因基礎底部位于中風化粉砂巖中,使用普通工藝,鋼管樁直接插打不能打入預定深度,圍堰不能滿足抗洪水沖擊和水、土側壓力的要求[6],故采用鉆機引孔開槽工藝(圖2)?,F場經過實際工藝試驗比選后,決定采用旋挖鉆與沖擊鉆配合,圓形孔位疊加的方式形成槽口,具體施工方法如下。
圖2 引孔開槽施工順序示意圖
1)根據設計圖紙,測量放樣鎖扣鋼管樁圍堰中心線。
2)在鉆孔孔位處設置導向架。
3)12 個孔位為一組,隔孔下放引孔護筒,相互重疊區(qū)域0.2m。
4)利用旋挖鉆機間隔引孔,先鉆進一序孔(奇數號孔位)。
5)拔出引孔鋼護筒。
6)采用大型空壓機和抽泥漿泵將一序孔內回流的鉆渣清除。
7)利用沖擊鉆機施工二序孔(偶數號孔位)。
8)采用大型空壓機和抽泥漿泵將二序孔內回流的鉆渣清除。
9)單邊成槽后,用混合料(碎石∶細沙∶黏土=3∶1∶1)回填至槽口下1~1.5m,并用旋挖鉆機擠壓密實。
10)滿足鋼管樁施工條件后,即可施打鋼管樁。
11)單邊鋼管柱插打完成且位置矯正后,采用C30 水下混凝土將槽口封堵密實。
在保證最終計算結果正確的前提下,建模過程中會對模型進行簡化處理。而鎖扣鋼管樁圍堰含復雜細部構造,單純運用有限元軟件MIDAS無法完全模擬,故在有限元模型中,鎖口鋼管樁、圍檁及內支撐系統(tǒng)桿件采用梁單元,忽略鎖口鋼管樁之間的鎖口力作用。鎖扣鋼管樁與圍檁、圍檁與內支撐之間為剛性連接,鋼管樁入巖部分按照“m”法建立節(jié)點彈性支撐[7]。
按照鎖口鋼管樁圍堰施工安裝順序,圍堰的計算分為以下6 種工況。
1)工況I:抽水至圍堰頂以下3.5m 處(設計標高37.5m),安裝第一道內支撐,若枯水期水位低于第一道內支撐標高,則無須抽水。
2)工況Ⅱ:抽水至圍堰頂以下10m 處(設計標高31m),安裝第二道內支撐。
3)工況Ⅲ:抽水至圍堰內河床標高。
4)工況Ⅳ:基坑開挖完畢,即承臺底部以下5.1m 處。
5)工況Ⅴ:承臺施工完成后,圍堰內支撐轉換,恢復水位至圍堰頂以下10m 處,拆除第二道內支撐。
6)工況Ⅵ:V 形墩出水后,圍堰內支撐轉換,恢復水位至圍堰頂以下3.5m 處(枯水期則至常水位),拆除第一道內支撐。
經查閱相關資料,發(fā)現水深是鋼管樁圍堰受力的最主要影響因素[8],即基坑開挖完畢時(工況Ⅳ),作用在圍堰上的荷載組合最大,因此對工況Ⅳ下的圍堰結構進行驗算分析。
工況Ⅳ下的圍堰結構模型如圖3 所示,主要荷載有自重G、靜水壓力P、流水壓力Pw及土壓力Pa。
圖3 鋼管樁圍堰模型(工況Ⅳ)
圍堰自重G由軟件自動錄入。
靜水壓力P作用于圍堰外表面,隨水深呈線性分布,考慮到圍堰施工可能遭遇洪水,根據水文地質資料,水深h取10.99m,根據P=ρgh計算得P=109.9kN/m2。
流水壓力Pw作用于鋼管樁上游迎水面,流速隨水深呈曲線變化,河床底流速近于0。為簡化計算,將流水壓力分布看作倒三角,將流水壓力視為節(jié)點荷載,其等效著力點位置在設計水位下1/3 水深處[9]。
式中K——流水阻力系數,取K=1.30;
A——圍堰外壁上迎水面的面積;
V——為設計水流速,查詢水文地質資料及相關文獻,取V=2.75m/s。
經計算,Pw=5.016kN/m2。
在抽水過程中,圍堰錨固槽內的混合料在流水壓力作用下向圍堰內移動。因此,鋼管樁承受圍堰外土體的主動土壓力和內部土體的被動土壓力[9]。在地下水位以下的混合料的容重采用浮容重γ′代替,鋼管樁打入基巖8m。
式中γ′——混合料浮容重,取8kN/m3;
H——鋼管樁下埋尺寸;
Ka——主動土壓力系數,Ka=tg2(45-φ/2)。
經計算,Pa=4kN/m2。
采用容許應力法,驗算圍堰結構時,其荷載組合為:1.2G+1.0P+1.0Pw+1.0Pa。
通過對工況Ⅳ下的鎖口鋼管樁圍堰進行有限元分析,得到鋼管樁圍堰結構最大水平位移為19.2mm,最大應力為132.2MPa,位于鋼管樁第二層內支撐處。圍檁最大應力122.8MPa,內支撐體系最大應力為156.2MPa,位于第二層內支撐處。結果表明:圍堰各構件的最大應力均小于190MPa[10],整個鋼圍堰在工況Ⅳ下處于安全狀態(tài),但在施工過程中,應重點檢查該處的連接強度,規(guī)避圍堰可能產生的破壞[11]。
為保證基坑和施工人員的安全,及早發(fā)現、跟蹤和掌握可能出現的不利狀況,合理安排各工序,現場采用的施工監(jiān)測項目及手段主要有:利用測斜儀監(jiān)測鋼管樁深層水平位移;安裝軸力計監(jiān)測支撐軸力[12];利用水位標尺線定期量測圍堰內外水位高度,水位計定期量測圍堰內地下水位高度。自動化監(jiān)測采用陣列式自動測斜儀、GNSS測斜數據接收機等儀器實現。
深層水平位移監(jiān)測點設置在圍堰直角邊(上游小里程)的2 個鋼管柱內部,鋼管柱施工深度為21.0m,由頂部至底部每3m 設置一個監(jiān)測點,總計16 個監(jiān)測點。內力監(jiān)測點布置在圍堰上游的中心鋼管樁、圍檁、斜撐和對撐上,上下兩層布置,每層的內力監(jiān)測點布置8 個,上下兩層的監(jiān)測點在豎向上保持一致。水位監(jiān)測點布置在基坑拐角處,每個基坑設置1 個。具體監(jiān)測點布置如圖4 所示。
圖4 圍堰監(jiān)測點布置圖
12#主墩鋼管樁圍堰于2020 年7 月1 日基坑開挖完畢,之后遇超過1/20 洪水,圍堰外水位最高漲至+19.6m,直至2020 年7 月28 日,圍堰外水位回落至+17.15m 時,開始進行抽水作業(yè),在抽水全過程進行變形及應力監(jiān)測,測量數據如圖5、圖6 所示。
由圖5、圖6 可知,圍堰內水全部抽去后,2020 年8 月2 日CX-01 自動測斜孔在深度21m處位移最 大值為11.16mm,2020 年9 月5 日YB-01-04 監(jiān)測點內力最大值為49.98MPa,監(jiān)測點實測的最大位移及應力值與有限元分析結果相比較明顯偏小,圍堰整體結構安全。
圖5 YB-01-01—YB-01-08支撐內力圖
圖6 CX-01自動測斜孔位移曲線圖
通過在鋼管樁樁位引孔、開槽、換填及封閉,實現了鋼管樁的錨固生根。利用MIDAS 軟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對工況Ⅳ下的圍堰結構進行強度驗算,計算結果表明圍堰處于安全狀態(tài)。象山大橋主墩成功實施了深水基礎圍堰后,現場采用多種監(jiān)測項目及手段,為橋梁下部結構施工提供了安全的作業(yè)環(huán)境。經過兩次汛期,2020 年9 月30 日完成了全部深水圍堰及墩柱水下部分施工任務,未發(fā)生任何質量安全事故,為后續(xù)主梁上部結構施工奠定了基礎。實踐證明,鎖口鋼管樁圍堰在深水裸巖條件下施工是成功的,為以后的鎖扣鋼管樁圍堰的施工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