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娣 劉海平 吳瀟蕓 黃文婷
1 廣西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護理系,南寧市 530023;2 廈門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腫瘤內(nèi)科,福建省廈門市 361021
肺癌是全球范圍內(nèi)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惡性腫瘤之一,當腫瘤侵犯氣管、支氣管時會導致患者惡性氣道狹窄,從而出現(xiàn)胸悶、呼吸困難等多種不適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及生活質(zhì)量[1]。隨著介入呼吸病學的發(fā)展,氣管鏡引導下置入氣道支架可持續(xù)擴張氣道,緩解惡性中心氣道狹窄患者的呼吸困難,改善預后[2]。然而,支架置入術對肺癌患者而言是一項應激事件,不同年齡段患者的機體協(xié)調(diào)作用以及對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會存在較大的差異,在確診及治療過程中他們的癥狀體驗和護理需求也各有不同。本研究比較分析了老年和非老年肺癌患者的癥狀體驗和術前圍術期的護理需求特點,以期為精準護理提供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在廈門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接受治療的肺癌患者17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經(jīng)病理檢查被確診為肺癌;(2)年齡>18歲,意識清楚,有正常的語言表達能力;(3)在軟硬氣管鏡結合引導下行氣管支架置入術治療;(4)了解本研究基本情況,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 (1)合并嚴重的全身性疾病;(2)認知障礙或有精神病史。納入研究的患者中男109例、女61例;年齡35~84歲,平均(64.45±7.96)歲。根據(jù)年齡將170例患者分為老年組(≥60歲,118例)和非老年組(<60歲,52例),通過調(diào)查評估,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入院時的癥狀體驗及支架置入術圍術期的護理需求情況。
1.2 方法
1.2.1 癥狀體驗調(diào)查及評估 患者入院當日,采用肺癌患者生存質(zhì)量測定量表(FACT-L)中文版第四版[3]評估患者的癥狀體驗情況。量表共分為5個領域,即生理狀況、社會/家庭狀況、情感狀況、功能狀況及肺癌相關癥狀,本研究選取該量表中肺癌相關癥狀領域內(nèi)容對患者進行調(diào)查。肺癌相關癥狀領域包括“我感到氣短”“我體重在下降”“我的思維清晰”“我有咳嗽”“我受脫發(fā)困擾”“我食欲很好”“我感到胸悶”“我呼吸順暢”8種癥狀,采用五級評分法,從“一點也不”至“非常”,依次賦0~4分,其中“我的思維清晰”“我食欲很好”“我呼吸順暢”為正向條目直接計分,其余為逆向條目反向計分。
1.2.2 護理需求調(diào)查 筆者通過查閱文獻、對部分患者進行訪談后,自行設計氣管支架置入術圍術期護理需求問卷,邀請專家進行指導和修改,最終得到本研究使用的護理需求調(diào)查問卷。調(diào)查問卷共8個維度35個條目,分術前、術后、出院前護理需求3個部分,其中術前護理需求包括術前準備、治療信息、心理支持3個維度;術后護理需求包括一般護理、專科護理、并發(fā)癥防治、療效信息4個維度;出院前護理需求即出院指導需求。患者的各項需求從不需要、很少需要、一般、需要、非常需要依次計1、2、3、4、5分,量表總分35~175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護理需求越高。問卷各維度間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28,內(nèi)部一致性好。分別于入院當日、術后第2日、出院當日對患者進行調(diào)查。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老年組和非老年組肺癌患者入院時的癥狀體驗評分比較 老年組肺癌患者的“我感到氣短”“我感到胸悶”“我呼吸順暢”癥狀得分及總分均顯著低于非老年組肺癌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老年組和非老年組肺癌患者入院時的癥狀體驗評分比較 (n,x±s)
2.2 老年組和非老年組肺癌患者氣管支架置入術圍術期的護理需求評分比較 老年組肺癌患者術前、術后、出院前護理需求各維度得分及總分均顯著高于非老年組肺癌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老年組和非老年組肺癌患者氣管支架置入術圍術期的護理需求評分比較 (n,x±s)
續(xù)表2
老年肺癌患者肺癌相關癥狀更突出。肺癌患者在病情發(fā)展及治療過程中會同時經(jīng)歷多種癥狀,癥狀體驗時刻存在并成為最現(xiàn)實的疾患過程[4]。部分肺癌患者在經(jīng)過一系列治療后,腫瘤仍然侵犯氣道造成惡性氣道狹窄,導致患者呼吸功能障礙,其中呼吸急促、呼吸困難是困擾肺癌患者的最主要癥狀。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各器官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均會發(fā)生退化,他們對社會和生活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不斷減弱,腫瘤及其相關治療對他們造成的生理缺失和身體功能下降尤為明顯,因此他們感受到的肺癌相關癥狀更為明顯。本研究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肺癌患者在入院時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急促、體重下降、思維不清、咳嗽等癥狀體驗,老年組患者的“我感到氣短”“我感到胸悶”“我呼吸順暢”癥狀得分及總分均顯著低于非老年組患者,因此醫(yī)護工作者在面對老年肺癌患者時,應高度關注他們的癥狀體驗,采取有效措施盡量減輕病痛對他們所造成的生理、心理折磨,從而提高他們的生存質(zhì)量[4]。
老年肺癌患者對氣道支架置入術的護理需求更高。本研究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老年組肺癌患者在行支架置入術前、術后及出院前各階段的護理需求均顯著高于非老年組肺癌患者。氣管支架置入術是一項較新的姑息治療手段,大部分患者對此了解不多,均希望在術前得到相關的信息及醫(yī)護人員的指導。目前,患者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為向醫(yī)護人員咨詢或通過網(wǎng)絡進行檢索,非老年肺癌患者能熟練通過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chǎn)品來獲取信息,而老年患者因文化程度及使用手機等電子產(chǎn)品的能力有限,加之記憶力、理解能力下降,獲取信息存在較大障礙,會更多地依賴照護者的幫助與指導來完成術前配合或獲取疾病治療的相關信息,因此術前護理需求會明顯高于非老年患者。伴隨著氣管支架的置入,老年肺癌患者會表現(xiàn)出對支架置入效果的高度關注,盡管其氣道狹窄已得以解除,呼吸困難明顯緩解,但術后不良反應如咳嗽、咯血、咽部疼痛等問題也隨之發(fā)生[5]。老年肺癌患者合并基礎疾病較多、心肺功能減退、機體免疫力差等造成其術后恢復時間更長,因此其護理需求會顯著高于非老年患者。老年肺癌患者在院期間,會得到醫(yī)務人員的精準治療和精心照護,其不適體驗可得到減輕,安全感增加,但出院后患者需面臨乏力、睡眠障礙、食欲下降等癥狀,憂慮會加重,對疾病的控制感會降低。老年肺癌患者身體功能下降明顯,生活自理能力更差,心理承受能力更低,更難以把握出院后的未來生活[6]。因此他們的護理需求會更高。為了更好地滿足氣管支架置入術圍術期老年肺癌患者的護理需求,醫(yī)護人員對他們的管理應貫穿整個治療過程的始終,應為他們提供延續(xù)性居家護理等。
綜上所述,老年和非老年肺癌患者在氣管支架置入術圍術期的癥狀體驗和護理需求不盡相同,深入了解老年肺癌患者的癥狀體驗,可為他們制訂出科學、高效、合理的護理管理計劃,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從而有效緩解他們的癥狀負擔,提高他們的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