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國慶,李慶詩,劉 煒
(沈陽鐵路信號有限責任公司,沈陽 110025)
針對鐵路信號繼電器在運輸、裝卸過程中受到振動和沖擊作用而發(fā)生機械或電氣特性不良的現(xiàn)象,需考慮對繼電器包裝進行重新設計。緩沖包裝是在包裝設計過程中加入緩沖材料,當產品在受到振動、沖擊時,通過吸收能量保證產品的安全[1]??茖W合理地進行緩沖包裝設計,使產品在運輸、裝卸過程的損失降到最小,成本降到最低,具有重大的經(jīng)濟和社會意義[2]。很多企業(yè)對產品包裝進行設計時,僅憑經(jīng)驗進行包裝的材質選擇和結構設計,沒有具體可參考的包裝設計數(shù)據(jù),常導致實際包裝的防護性能不能滿足要求[3]。以鐵路信號繼電器的緩沖包裝設計過程為例,首先通過動態(tài)壓縮試驗,獲取緩沖材料聚乙烯發(fā)泡棉(EPE)的最大加速度-靜應力曲線,根據(jù)產品的脆值、重量及跌落高度,確定緩沖包裝設計參數(shù),通過緩沖包裝進行跌落試驗,評估緩沖包裝對產品的防護性能,結合跌落試驗結果對包裝設計參數(shù)進行優(yōu)化,提高緩沖包裝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
設備:DY-2型包裝沖擊試驗機;試驗樣品:EPE,密度為27.2 kg/m3,尺寸為80 mm×80 mm,厚度為30、35、40、45、50和55 mm。
將塊狀緩沖材料裝入試驗機的壓縮箱內進行動態(tài)壓縮試驗,自由跌落的重錘對緩沖材料施加沖擊載荷,來模擬包裝件跌落時緩沖材料受到的沖擊作用,按《包裝用緩沖材料動態(tài)壓縮試驗方法》(GB/T 8167—2008)的試驗方法[4-5],可得到?jīng)_擊加速度-時間(G-t)曲線,并通過一組(不同厚度樣品)試驗得到試樣在給定跌落高度下的最大加速度-靜應力(Gmax-δs)曲線。
在緩沖材料中,EPE泡沫塑料具有良好的緩沖性能和吸振性能,也因符合綠色包裝的要求,是目前包裝設計中使用最為廣泛的緩沖材料之一[6]。鐵路信號繼電器選擇EPE材質進行緩沖包裝的設計及跌落試驗,根據(jù)繼電器產品運輸環(huán)境工況,確定跌落高度為610 mm。根據(jù)單臺繼電器的質量,選擇6種不同質量的重錘,靜應力分別為0.009 2 kg/cm2、0.014 5 kg/cm2、0.025 8 kg/cm2、0.038 4 kg/cm2、0.058 0 kg/cm2和0.071 5 kg/cm2進行跌落試驗。選取不同厚度(30、35、40、45、50和55 mm)的EPE緩沖材料作為樣件進行動態(tài)壓縮試驗。根據(jù)試驗數(shù)據(jù),繪制出緩沖材料EPE的Gmax-δs曲線,如圖1所示。
圖1 最大加速度-靜應力曲線Fig.1 Maximum acceleration-static stress curve
由圖1可知,隨著緩沖材料EPE厚度的增加,Gmax-δs曲線趨向右下方偏移,且趨于平緩。表明隨著緩沖材料EPE厚度越大,緩沖能力越好,靜應力的選擇范圍也越大,同時緩沖包裝的體積也越大。
脆值是產品不發(fā)生物理損傷或功能失效所能承受的最大加速度值。通常用臨界加速度與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來表示,表達產品對外力的承受能力,又稱產品的易損度。不同產品的脆值一般不同,即使是同類產品,由于質量、形狀、性能上存在差異,其脆值也不相同。
確定產品脆值的方法較多,即試驗法、估計法和參考法。第一類為試驗法,常用試驗方法有沖擊試驗機法和緩沖跌落法。產品受到?jīng)_擊時,即將發(fā)生損壞時的最大加速度為臨界加速度。對于不同的沖擊方向,同一產品通常有不同的臨界加速度,通過試驗獲得的產品脆值比較可靠。
第二類為估計法,根據(jù)經(jīng)驗公式(1)估計。
公式(1)中:Gm為包裝經(jīng)受的最大加速度m/s2;W為包裝件的重量/kg;a、β為經(jīng)驗參數(shù)。有3種數(shù)據(jù):高沖擊現(xiàn)象a=801,β=0.704;中沖擊現(xiàn)象a=203,β=0.306;低沖擊現(xiàn)象a=53.2,β=0.100。
第三類為參考法,即通過相關行業(yè)產品的脆值標準作為參考,如引用美國軍用手冊《MILHDBK-304》確定產品脆值。此種方法僅能估計產品的某一方向的脆值,對于其他方向的沖擊后臨界加速度則無法獲取。
從鐵路信號繼電器外部質量問題反饋中發(fā)現(xiàn),繼電器運輸?shù)浆F(xiàn)場后,鋼絲卡松動量占比較高,分析認為鋼絲卡的松動與繼電器在運輸、裝卸中受到的沖擊有關。在裝卸過程中,裝卸方式為一人搬運,跌落姿態(tài)為一端面或一角。人工裝卸的跌落高度,可參考經(jīng)驗公式(2)。
公式(2)中:W為包裝件的重量/kg;H為跌落高度/mm。
根據(jù)緩沖材料EPE的最大加速度-靜應力(Gmax-δs)曲線,取產品脆值與Gmax-δs曲線多個交點中的最佳厚度h值,以及對應的靜應力載荷δs值。根據(jù)載荷計算公式,計算確定緩沖包裝與產品的接觸面積S:S=M/δs。根據(jù)緩沖包裝厚度h與接觸面積S進行包裝結構的設計。
緩沖包裝的設計過程中,在保證厚度與接觸面積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包裝的用料量,達到科學、合理的設計要求。根據(jù)實際的跌落試驗結果,對緩沖包裝最易受沖擊的尺寸進行優(yōu)化。同時,根據(jù)生產企業(yè)對緩沖包裝的經(jīng)濟性、人工搬運效率、運輸效率及倉儲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當不符合企業(yè)預期時,需對包裝的外形尺寸進行再設計。緩沖包裝設計流程及方法,如圖2所示。
圖2 緩沖包裝的設計流程Fig.2 Design process of cushion packaging
以鐵路信號繼電器為研究對象,其外形尺寸(長×寬×高)為:165 mm×49 mm×163 mm,質量為1.8 kg,結構如圖3所示。
圖3 鐵路信號繼電器結構Fig.3 Railway signal relay structure
根據(jù)《鐵路信號AX系列繼電器》(GB/T 7417-2010)標準的規(guī)定[7],產品沖擊試驗中要求峰值加速度為50 g,脈沖持續(xù)時間為11 ms,采用半正弦波沖擊脈沖。根據(jù)相關行業(yè)標準及公式(1),按脆值為60 g進行緩沖包裝的設計。根據(jù)鐵路信號繼電器的實際裝卸環(huán)境及公式(2),計算跌落高度H=610 mm,并依此進行緩沖包裝的動態(tài)緩沖試驗。
根據(jù)緩沖材料EPE的最大加速度-靜應力(Gmax-δs)曲線,在圖1中以脆值60 g做一條平行于橫軸的線,發(fā)現(xiàn)EPE的厚度h設定為40 mm最佳,此時施加的靜載荷為0.035 kgf/cm2。根據(jù)產品重量1.8 kg,計算出接觸面積為1.8 kg/0.035 kgf/cm2=51.42 cm2時,緩沖包裝具有最佳保護性能。因此,在包裝設計時,確保X、Y、Z軸方向上EPE與繼電器的接觸面積需達到51.42 cm2。具體緩沖包裝的設計結構如圖4所示。
圖4 緩沖包裝的結構Fig.4 Cushion packaging structure
根據(jù)《國際運輸安全協(xié)會》(ISTA-1A)包裝跌落測試標準的規(guī)定,結合鐵路信號繼電器的產品特點,當外界沖擊與繼電器接點的運動方向一致時,可能會對接點壓力產生影響,故面2或4,以及邊2-3或邊3-4需要進行跌落試驗,而5、6面則不需要;當正向沖擊會對繼電器鋼絲卡產造成影響,故面3角、角2-3-5或角3-4-5需要進行跌落試驗;而1面則不需要進行跌落試驗。
將原有EPS包裝和新設計EPE緩沖包裝同時進行跌落試驗,跌落試驗臺,如圖5所示。
圖5 跌落試驗臺Fig.5 Drop test bench
跌落方式選擇面2、面3、邊2-3及角2-3-5,跌落高度設定為0.61 m、1.24 m和2.48 m。每次跌落試驗結束后,檢查箱內繼電器的外觀質量,并測試繼電器的電氣特性、機械特性和接點電阻等特性指標。記錄每次試驗后繼電器失效的跌落高度,如表1所示。
表1 繼電器跌落失效高度Tab.1 Relay drop failure height
由表1可知,相比于原有EPS包裝,新設計的EPE緩沖包裝顯著提升了繼電器的失效高度,提高了對繼電器的防護性能。綜合評估繼電器EPE緩沖包裝的經(jīng)濟性,以及對存儲空間、運輸效率的影響,符合企業(yè)對包裝的設計預期,故采用新款EPE緩沖包裝作為原有EPS包裝的升級款。
本文建立了EPE緩沖包裝的設計流程與方法,以鐵路信號繼電器緩沖包裝設計為研究對象,驗證了該方法的可行性。通過對EPE在不同靜應力下的動態(tài)壓縮試驗,獲得了最大加速度-靜應力曲線,為EPE材料在緩沖包裝設計中的應用提供了基本數(shù)據(jù)支持。通過對鐵路信號繼電器緩沖包裝的跌落試驗,優(yōu)化包裝設計參數(shù),提高了設計效率和質量,為相關鐵路產品的緩沖包裝設計提供借鑒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