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麗霞
摘 要:大同市作為“龍壁之城”,坐落著九座形制不一的龍壁,其中還包括被稱為中國“龍壁之首”的代王府九龍壁。大同市為何能擁有這么多豐富的龍壁文物,這些龍壁體現(xiàn)了大同市怎樣的歷史風貌,大同市政府和文物管理所又是如何對這些龍壁進行管理和保護的,這些都值得我們去了解研究,當然,我們更應該從對龍壁文化保護的探索中發(fā)現(xiàn)不足,提出對未來發(fā)展的看法。
關鍵詞:大同古建筑;龍壁文化;文物保護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6.015
0 緒論
照壁是我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中具有獨特藝術價值和歷史底蘊的元素,往往修筑在大型建筑物的大門口往里走幾步的位置,看似只是一堵沒頭沒尾的墻面,但是它既能遮擋視線,保護隱私,又能通過照壁上的紋樣透露這座建筑的主人的身份或者展示其情趣審美,可以說是傳統(tǒng)建筑文化中極為特殊的一部分。
而提到有特殊意義或者展示特殊身份的照壁,就一定要提龍壁。龍壁,顧名思義,就是以龍紋裝飾為主的照壁。龍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受人民喜愛的圖騰,這一元素也經(jīng)常運用在服飾、建筑等方面,以展示人的身份和地位,所以并不是任何人任何建筑都可以使用龍壁的。在中國歷史悠久的大地上,坐落著的龍壁數(shù)量并不多,以龍壁上的龍的數(shù)量可以劃分為一龍壁、三龍壁、五龍壁、七龍壁和九龍壁,其中以九龍壁為尊。而大同,就是我國保存龍壁最多的城市,包括一座九龍壁、兩座五龍壁、一座三龍壁和四座一龍壁(還存在一座七龍壁,但因為毀壞已無法考證,故本文對這座七龍壁不做敘述和探究)。這些龍壁的建筑修繕的時代各不相同,形制和樣式各一,反映的工藝藝術也多種多樣。這些龍壁的存在使大同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更多的信服和底蘊。龍壁之城作為大同獨特的城市名片,讓它為更多人所知。
1 大同龍壁背后的文化傳統(tǒng)和興盛原因
人們都說“天下龍壁看大同”,大同一共擁有九座龍壁,其中三龍以上的大型龍壁就有四座,全國這一規(guī)模的龍壁也僅有十座,大同就獨占三分之一以上的龍壁。這么多龍壁都坐落在大同并不是巧合,這和大同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手工業(yè)技術、宗教文化和歷史沿革息息相關。
大同位于黃土高原,常年干旱,缺少雨水,在明清時期正處于寒潮期,氣候寒冷,這樣惡劣的氣候使大同農(nóng)民收獲不豐,朝不保夕,只好通過祭拜神靈等方式祈求風調雨順,尋求精神的寄托。而龍在佛教文化中也有特殊的地位,是佛教的護法神,能呼風喚雨,所以大同興建了眾多龍王廟用于人民燒香祈禱,很多別的寺廟的門前也會立著一面龍壁,甚至干旱的時候還會在龍壁前潑水作為祈雨的儀式 。最典型的就是建于興國寺門前的五彩琉璃照壁和建于天竺廟門前的五龍壁(兩者均拆遷到善化寺內保存)。
當然除了佛教寺廟外,大同觀音堂門前也修建了一座琉璃三龍壁,這還是大同唯一一座雙面龍壁,兩面的三龍紋樣造型色彩各不相同,制作工藝極為復雜,同時這也體現(xiàn)了觀音信仰在大同民間的盛行。此外,在大同祭祀孔子的文廟門前也修筑著一座高大的磚雕五龍壁,這是唯一一座磚雕龍壁,展示出與眾不同的制作工藝。在文廟山門兩側甚至分別建有兩組一龍壁,一共四座(均拆遷到市博物館內保存),這體現(xiàn)了當?shù)貙θ鍖W的推崇和對孔子的崇拜,更寄托了儒生渴望金榜題名的愿望。
而大同最具代表性的九龍壁,與明代藩王代王有關。代王朱桂是洪武帝的第十三子,被朱元璋冊封之后去往大同鎮(zhèn)守地方邊疆。代王本人驕奢淫逸,于大同修建了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代王府,為了彰顯地位,于王府門前立起了一座富麗堂皇的九龍壁(圖1),雖沒有使用皇帝專屬的明黃色,但也是明初藩王中唯二的存在了(另一例是燕王朱棣)。此九龍壁高8米,厚2.02米,長45.5米,壁面由426塊琉璃拼砌成,九龍騰云駕霧,氣勢磅礴,活靈活現(xiàn),色彩艷麗,體現(xiàn)出我國照壁藝術的極高審美和琉璃技術的極高水平。更重要的是九條龍在我國禮樂宗法制度中,特別是明清推崇“九五之尊”,九龍圖騰具有極高的地位,展示出專制皇權的至高無上。這座九龍壁雖然坐落于藩王府邸中,但也體現(xiàn)了其皇族地位高貴不可侵犯,是我國封建專制和等級制度的集中體現(xiàn)。這座代王府九龍壁因為其規(guī)模巨大和工藝精巧,被譽為我國“龍壁之首”。
2 大同市九龍壁的歷史沿革
大同現(xiàn)存的九座龍壁基本都是明清時期修建而成,雖然處于封建社會晚期,但是經(jīng)歷的歷史非常復雜,所以這些龍壁從建成至今還是有不少曲折和破壞,能流傳至今被我們知曉,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
九龍壁所在的代王府毀于明末的農(nóng)民大起義,據(jù)傳是闖王軍隊一把火燒掉了這座富貴堂皇的宮殿(也有一種說法是清攝政王多爾袞久攻不下大同,破城之后怒而斬城毀掉了代王府)。幸好九龍壁因為和代王府隔了一條街,而有幸保留至今(也有一種說法是九龍壁采用的琉璃磚石能耐高溫燒灼而幸免于難)。歷史的記載有不同說法,甚至還有大同民間流傳的故事,這就不一一敘述了。但可知的是,那座傳說中可以媲美皇宮的代王府的確毀于明末清初的戰(zhàn)火中,唯一流傳下來可以證明其恢宏龐大的就是作為“龍壁之首”的九龍壁了,甚至這座九龍壁能保留下來也不是因為“施暴者”的網(wǎng)開一面。戰(zhàn)爭能給文化帶來滅頂之災,特別是建筑類無法進行轉移,也無法設法保護,往往會因為戰(zhàn)火波及而毀于一旦,像九龍壁這樣經(jīng)歷戰(zhàn)火還完好如初的案例可以說非常罕見了。因為此段歷史,此九龍壁還增添了一絲別樣的色彩。
3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大同龍壁文化保護
3.1 當前大同龍壁保護實況
①代王府九龍壁的保護實況。大同市政府非常重視對龍壁的保護,根據(jù)官方記載,政府曾在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進行過道路改造,正好經(jīng)過九龍壁所在的位置,為此文物部門將整座九龍壁拆分,轉移到原位置以南不到30米的位置,再重新拼接起來,并在九龍壁后背刻了一塊碑(圖2),碑上記載了這座九龍壁的歷史沿革、文化地位、修繕原因和修繕過程 。這是新中國建立初期大同政府對九龍壁的首次大規(guī)模保護,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等到2020年時,大同市文物局對這座九龍壁進行了全面環(huán)境治理和周邊建設。不僅擴大了九龍壁文物的圍墻和柵欄,還修筑了配套設施,包括游客中心、保安室、停車場等,使其游覽更便利,保護也更加全面。
②興國寺五龍壁的保護實況。這座龍壁由于地質和一些人為原因,再加上當時不夠重視,整體傾斜非常嚴重,壁面的破損也比較嚴重,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就被拆除過,后來也是經(jīng)歷了不少波折才保存在善化寺中,并在寺院內進行修復。2009年為了發(fā)揮五龍壁的意義,打響大同市“龍壁之城”的名號,這塊五龍壁被移到善化寺的山門前,并用石欄桿進行保護。
③天竺廟五龍壁的保護實況。這座五龍壁和興國寺五龍壁一樣,出現(xiàn)了倒塌的危險。文物部門于1978年將其拆除,但是因為其有一塊琉璃構件損壞,文物部門暫時沒有修復,只是封存起來。于2013年組織專業(yè)人士將損壞部件修補,并將整座龍壁進行復原,現(xiàn)展示在府文廟中。
④府文廟磚雕五龍壁和四座一龍壁的保護實況。1996年因為街道改造,文物部門將府文廟的磚雕五龍壁向南轉移了6米。后在2018年,將這座五龍壁進行了全面的保護,不僅安裝了欄桿,還進行了地面平整和排水改造,這是針對這座五龍壁所處地段較為低洼,為了防止雨水對其須彌座侵蝕而實施的特殊措施 。
而在文廟山門前的四座一龍壁則是在文廟擴建時被拆除的,雖然后來保存至大同市博物館中,但也能看出當時的文物工作者對于這些龍壁的重視程度不夠。
3.2 文保措施分析
對于代王府九龍壁和府文廟磚雕五龍壁的保護措施,筆者其實不太能接受因為道路改造而選擇將龍壁進行轉移的做法。如果是因為地層塌陷或者別的原因必須將這種不可移動文物進行轉移,否則可能會對文物本身帶來損害的話,筆者還比較能接受的。也許這一決策是考慮到城市規(guī)劃和經(jīng)濟利益,但筆者一直認為涉及文物保護就不要考慮性價比,因為在轉移過程中存在很多風險。如這些龍壁建筑年代久遠,很多磚瓦石頭拆開后就很難恢復原貌,這就違背了文物保護要保留“原汁原味”的原則?;蛘咴谵D移的過程中也存在著文物丟失遺落的可能性,特別是這種珍貴的重點保護級文物。不過2020年政府對九龍壁的環(huán)境治理筆者非常欣賞,對于這種標志性的文物,就應該重視其旅游價值。
從大同市政府和文物部門這幾十年的措施中可以總結其變化:從不夠重視到十分重視,到主動保護并進行研究。一開始會因為城市規(guī)劃選擇將珍貴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轉移,或者將破損的龍壁閑置,而進入21世紀之后的龍壁保護,文物部門則更加主動,且會根據(jù)龍壁的特點開展個性化的保護工作。
文物部門對這些龍壁的保護還體現(xiàn)出一個特點:基本不在龍壁原址進行保護。大同市這九座龍壁僅觀音堂的雙面三龍壁還保留在原地,但也進行了修繕并安裝石欄桿。代王府九龍壁和府文廟磚雕五龍壁雖然進行了轉移,但整體上相距并不遠,而其余的五龍壁和一龍壁都已經(jīng)轉移到別的建筑中。這種做法有利有弊,需要結合城市規(guī)劃和文物保護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
4 大同市龍壁保護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
4.1 不利因素
通過對大同市自然環(huán)境和城市發(fā)展的觀察,再結合龍壁這類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需求,筆者認為以下因素對于大同的龍壁保護可能會帶來阻礙。
①城市規(guī)劃:當今城市除了向外擴展,還會對內擠壓生活空間,再加上老城區(qū)翻新、道路改造等原因,在20世紀的龍壁修繕中,因為城市規(guī)劃而轉移龍壁的事例不止一件。隨著城市化發(fā)展,城市消防也成為威脅文物安全的重要注意事項。
②自然環(huán)境:大同市位處北方,春季多風,很多室外建筑受風化影響嚴重。同時,大同市位于黃土高原,紫外線強烈,其日曬作用也十分明顯。加上空氣干燥,會加劇風化和日曬對建筑的破壞。除了這些自然因素外,環(huán)境破壞帶來的酸雨、霧霾等也會給龍壁帶來不可逆的傷害。但龍壁作為室外建筑元素,無論是轉移到室內還是在龍壁周圍建設保護性外墻,都無法展現(xiàn)其文化價值,如何進行平衡就是大同市文物工作者需要去研究的問題了。
4.2 有利因素
習近平總書記不止一次地強調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性,筆者也明顯地感覺到近幾年的文物保護也趨向主動保護、主動開發(fā),越來越多的人民也開始關注這些珍貴的文物。大同龍壁既是當?shù)刂匾泥l(xiāng)土歷史資源,更是中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政府的關注重視、民眾的主動保護、文物保護工作者的意識增強,都是大同市龍壁保護的有利因素。
5 延伸思考
筆者通過分析大同龍壁文化的研究和相關保護政策,認為文物保護是一種全面的保護,不只是要跟時間、空間、大自然做對抗,更是與時代相抗爭,如何在高速發(fā)展的城市夾縫中保留文物,且不妨礙城市的發(fā)展,這也是當代文保工作人員應該去思考的問題。對此,筆者認為應該要提高文物的經(jīng)濟價值,成為城市發(fā)展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甚至成為城市的名片,通過發(fā)展文物的旅游價值,來保護文物。大同市正在全力打造“龍壁之城”這一歷史文化名片,完全可以以龍壁為主題開發(fā)專門的旅游線路。努力挖掘龍壁的旅游經(jīng)濟價值,自然會使大同市政府和人民都重視對龍壁的保護,只有從心理上重視,才會在政策上體現(xiàn)出來 。
參考文獻
[1]馬榮,譚向東,焉文秀.山西大同地區(qū)明清龍壁存在原因探析[J].美與時代:上,2021(3):15-17.
[2]薛文禮.大同龍壁藝術及其文化價值[J].藝術評論,2008(5):89-92.
[3]解玉保.龍壁文化與大同的龍壁述略[J].北京民俗論叢,2021(00):188-203.
[4]白月華,趙冬剛.論大同市“龍壁專題旅游”的開展[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09(15):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