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華琳
摘? ? 要:文章論述了無公害大棚黃瓜的種植現(xiàn)狀,主要針對無公害大棚內黃瓜的病蟲害情況,分析了無公害大棚黃瓜病蟲害形成的原因,以及黃瓜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方法,制訂了相應的生產管理措施,以保證其產量和品質,為今后的無公害大棚黃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無公害大棚;黃瓜種植;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文章編號:1005-2690(2022)07-0095-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72? ? ? ?文獻標志碼:B
黃瓜風味獨特、質地脆嫩,可生食、熟食、腌制,是常吃常見的一種蔬菜,食用價值、營養(yǎng)價值較高,含水量高達95%,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受大眾喜愛,是一種新型的保健型食品。黃瓜產量高、采收期長,其栽培方式主要是無公害大棚栽培,在南北方都有較大的種植面積,一年四季均有生產。我國黃瓜生產面積、產量位居世界第一,種植面積占全球的81.2%,在我國蔬菜種植面積中占比6%,產量占10%,在解決蔬菜周年供應中占重要地位,是調整產業(yè)結構、實現(xiàn)農民增收、促進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的支柱產業(yè)。隨著經濟迅速發(fā)展、生活水平提高,農業(yè)產業(yè)結構也在不斷調整,對黃瓜種植茬口要求越來越細致,品種越來越豐富,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能也在不斷提升。有效地運用蔬菜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是確保黃瓜高產的重要因素。當前,在無公害大棚黃瓜生產中,除了掌握合理的栽培技術外,還應加強對病蟲害的預防,這就要求菜農掌握科學、合理的栽培技術,控制病蟲害,提高生產質量,保證農民持續(xù)增收,保證蔬菜的健康、安全、優(yōu)質、綠色。
1 無公害大棚黃瓜的種植現(xiàn)狀
我國黃瓜栽培面積廣闊,南北方都有種植。在北方有露地栽培、設施栽培,提高了菜農的經濟效益,以前我國黃瓜栽培地區(qū)分布不均勻,在自然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比較適宜種植的地區(qū)集中種植。近年來,我國黃瓜種植區(qū)分布逐漸擴大,隨著設施栽培技術的推廣,在全國各地都有較大的黃瓜生產基地進行區(qū)域化生產,一些氣候及地理環(huán)境不適宜種植的地區(qū)也在迅速發(fā)展。十多年來,隨著我國設施蔬菜的發(fā)展,黃瓜發(fā)展勢頭迅猛,品種和栽培形式越來越豐富。
大棚黃瓜栽培技術對種植的技術、田間管理要求嚴格,而且對大棚的氣溫也有嚴格要求。盡管無公害的技術被大量使用且種植地區(qū)也比較多,但是很多農民還沒有完全掌握技術,對其特性不甚了解,僅有一些較專業(yè)的種植企業(yè),才能熟練地掌握并從中找出其不足之處。目前,大部分農戶還停留在“憑經驗”“憑感覺”種植,不能充分發(fā)揮無公害大棚黃瓜的效益。
無公害大棚能為黃瓜等蔬菜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能避免因氣候、季節(jié)的變化而產生各種不利因素,使其隨時隨地都能得到充足的陽光、水分、豐富的養(yǎng)分,從而滿足黃瓜的生長需要。雖然給黃瓜的生長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無公害大棚里的害蟲和野草越來越多,有的農戶由于技術不成熟,僅靠殺蟲劑控制害蟲、野草,使用某些催熟劑以加快黃瓜的生長速率,從而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1]。
2 無公害大棚黃瓜病蟲害形成的原因
無公害大棚黃瓜的栽培技術是通過大棚創(chuàng)造適合黃瓜的生長環(huán)境,在此期間,需要調節(jié)無公害大棚內的溫度、濕度、土壤、水肥等一系列的環(huán)境參數(shù),以保證黃瓜的健康生長。在實際生產中,由于缺少科學的栽培技術,大部分環(huán)境調節(jié)工作都是依靠過去的經驗進行,不能保證黃瓜在合適的條件下生長,從而增加了病害的發(fā)生概率。
在多云、多雨的季節(jié),由于缺乏陽光和高濕度,黃瓜的霜霉病、灰霉病、細菌性角斑病等疾病的發(fā)病率很高。旱季是白粉虱、蚜蟲、紅蜘蛛等害蟲的高發(fā)期。下雨后高溫則容易引發(fā)黃瓜的枯萎病,夏季高溫多雨有可能引發(fā)疫病、炭疽病等病害。目前無公害大棚黃瓜病蟲害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有一定的病原物質和適應病蟲害發(fā)生的溫度。黃瓜中存在受感染的病株并繼續(xù)擴散,引起其他植物的疾病。一般情況下,病原體會將病菌、細菌、病毒等附著在自身體內感染其他植物,若不及時采取措施,可能致使部分帶有病原體的蔬菜進入非疫區(qū),導致大面積流行。
第一,黃瓜的種子很容易感染細菌,在越冬和越夏期間,某些病毒很容易在種皮中滋生,形成危害。第二,在黃瓜的育苗和移植中,必須將苗床固定在無公害大棚里,長年累月種植,植株產生大量的細菌,從而影響到秧苗的生長,引起病蟲害。第三,無公害大棚、設施、材料等都是帶菌的,大部分細菌都會附著在無公害大棚里,而且有些竹子上的尼龍繩上也會攜帶病菌。第四,在種植之前,有關部門沒有進行病苗的篩選和控制,導致病株在幼苗時期侵入棚室。第五,病株殘體、雜草和未腐爛的有機肥料都會攜帶病原菌,病株殘體上往往會攜帶角斑病、蔓枯病等各種病害,在收割后不能及時處理或者將其燒毀,就會造成大量的病原體在田間滋生,從而引起病害。同時,田間雜草也是寄生細菌和病毒的地方,只要有合適的環(huán)境就會發(fā)生病害,引起各種各樣的問題[2]。第六,土壤中的細菌易形成大棚黃瓜的病原體,大部分土壤中都存在枯萎病、菌核病等細菌,這些細菌會在土壤中生長多年,尤其是在無公害大棚里長時間不間斷地生長,導致作物發(fā)生病害。第七,通常用河水、渠水等各種水源進行灌溉,如果水源中有細菌,很可能會導致感染。第八,當昆蟲吸收了植物的病毒后,會成為一種病原體,當其啃食植物時,就會將這種病毒傳染給植物。
3 黃瓜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方法
病蟲害防治是提高黃瓜質量的關鍵,防治措施針對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猝倒病。極易引發(fā)倒苗、霉根,主要表現(xiàn)為爛苗、死苗、猝死,是一種常見的病害,對黃瓜的質量和產量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可以選擇地勢高、地下水位低的地方;選擇通風好、排水好、陽光充足的地勢;在病蟲害發(fā)生的季節(jié),每天采取3次藥劑控制,要注意間隔時間。第二,白粉虱。白粉虱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農業(yè)害蟲,以黃瓜幼苗為食,吸食后會出現(xiàn)萎縮、腐爛等癥狀,嚴重時會導致整個黃瓜幼苗死亡,具有較高的生命力和較高的繁殖能力,在農業(yè)生產中具有極大的為害。可采用2.5%天王星3 000倍液與1.8%阿維菌素1 500倍液混合,全面消殺黃瓜幼苗,保證其質量、產量,保證農戶的經濟利益。
3.1 做好種植前的準備工作
3.1.1 合理選種
黃瓜品種的選育工作是黃瓜品質和產量的重要保證。優(yōu)質品種不僅能提高產量,而且能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fā)生概率。在黃瓜栽培的過程中,要明確選種的重要意義,針對不同的市場,做好相關調研,了解不同品種的屬性、產量和抗病性的差異,并結合自身的生產條件,選擇出高產、優(yōu)質、抗病性強的新品種,或按本地推廣的種子進行選育。選用優(yōu)質高產、抗病蟲好、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商品性好的黃瓜品種。
3.1.2 做好種子的處理工作
取出種子后,用55 ℃的熱水浸泡30 min再放在30~40 ℃的溫度下催芽,同時要保持水分。如果不能完成以上步驟,可以用50%多菌靈懸浮液600倍浸泡1 h后催芽。如有條件,可用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0.3%進行殺菌,以保證黃瓜的正常生長[3]。
3.1.3 做好土壤的處理工作
在進行種植前,菜農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清除棚內殘根敗葉及雜草,尤其是棚內殘株,這些植物很有可能會感染病毒或細菌,在生長過程中產生一些副作用。土壤要在陽光下暴曬或使用高溫悶棚,常溫晾棚后7~10 d封閉頂棚,使棚內保持高溫、高濕15~20 d,悶棚后及時通風降溫。大棚黃瓜生長期短,要多施基肥,以有機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為主,保證土壤中的養(yǎng)分含量豐富,促進黃瓜健康生長。
3.1.4 改善無公害大棚環(huán)境
與露地黃瓜不同,大棚黃瓜具體的栽培方式和管理方式都要有所變化。應合理調控大棚內的溫度、濕度、氣候等。大棚黃瓜相較于露地黃瓜更容易進行科學管理,為黃瓜提供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增強了黃瓜的抗病能力。在栽種之前,要對場地進行徹底消毒,可以采用熏蒸的方法清除室內細菌,每667 m2使用硫黃2~3 kg,用3 kg鋸末點燃,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
黃瓜是一種中日照植物,喜溫、喜濕、不耐寒冷且不耐澇、產量高、需水量大,要保證其正常生長,必須進行合理的濕度控制。播種后,白天氣溫要控制在25~30 ℃,80%出苗后室內氣溫要降低3~5 ℃,晚上15 ℃。經過有效的定植后,氣溫要控制在25~28 ℃,多云天氣要控制在22~25 ℃,晚上控制在12~14 ℃,并注意澆水和施肥。
3.2 田間管理
根據(jù)目前黃瓜的主要病蟲害類型,采取放風、澆水、控制溫度、濕度等生態(tài)管理、防治措施,營造適宜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降低黃瓜病蟲害的發(fā)生概率。在具體的操作中,最好是在早上放風10~60 min,以排除棚內的空氣和水分,早上要保持25~28 ℃,不要讓植物受到傷害。中午要盡可能通風,把棚內的溫度降到18~25 ℃,同時要把空氣的濕度控制在60%~70%。晚上如果戶外氣溫超過12 ℃,就可以整夜通風。
3.3 農業(yè)措施
在大棚黃瓜生產中,應加強栽培管理。播種前要翻耕,充分使用腐熟的有機肥料,并適量加入磷、鉀肥,既能提高植物的抗病性,降低作物的發(fā)病率,又能提高黃瓜對疾病的抗性。在具體應用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合理施肥,避免過量施用氮肥,也可采取薄膜覆蓋、高壟種植等措施。灌水時應按實際情況采取滴灌、膜下暗灌等方法。在播種前要注意控制水分和澆水的時間,避免大水漫灌。
4 病蟲害防治
物理防治可利用害蟲的趨光性、趨味性等特點使用捕蟲燈進行防治。生物防治可通過釋放天敵防治病蟲害?;瘜W防治可在病蟲害嚴重時,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進行防治。
4.1 霜霉病
霜霉病是大棚黃瓜中最常見的病害,具有極高的感染力,極易給黃瓜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應選擇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3 d使用1次,能起到預防霜霉病的作用。在霜霉病高發(fā)時期,還可用1∶0.5∶300倍波爾多液噴施黃瓜葉片和地面上,每間隔7 d噴施1次,可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4.2 黑腐病
通常來說,無公害大棚里的黃瓜病蟲害以黑腐病為主,其會在葉片上形成一個淡褐色的圓點,在枝蔓上會出現(xiàn)菱形的病斑和半透明的膠狀物,嚴重時會引起植物潰爛。黑腐病病菌能在棚架上越冬,應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將病瓜苗的病根深埋,從源頭上進行控制。對未感染的植株進行全面消毒、科學高效施肥。
4.3 菌核病
用40%灰核凈800倍液或50%速克靈2 000倍液進行噴施,可以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4.4 猝倒病
在黃瓜幼苗期,猝倒病是最常見的一種病害,感染后會對黃瓜的根頸部造成很大的損傷,從而導致黃瓜死亡。防治猝倒性病害,一般選用80%大生M-45和5096多菌靈600倍液,每間隔7 d噴灑1次,一般連續(xù)兩次效果明顯。
4.5 枯萎病
在黃瓜的幼苗和中后期,最容易發(fā)生枯萎病,尤其是在結瓜前期。在幼苗期根系變得焦黃,葉片干癟;在中后期葉片會變得萎縮,到了中午就會變得干癟,到了晚上就會恢復原狀。在病害發(fā)生初期,要用55%混殺硫懸浮劑550倍液或70%百苗清630倍液澆根進行防治[4]。
4.6 黃瓜花打頂
打頂是從苗期至結瓜前期,在幼苗頂端存在雌雄混合花簇和生長點無法長出新葉的現(xiàn)象。該病造成了黃瓜的生長滯后,嚴重影響了其產量和口感。為了防治該病,應將地面氣溫升高至10 ℃,必要時可開挖溝渠,使土壤水分含量下降。另外,將小的黃瓜摘下來,以保證秧苗成活和促進根系生長,如果是夜間氣溫較低,則要前半夜保持在15 ℃,后半夜保持在10 ℃。
4.7 紅蜘蛛
防治紅蜘蛛時,可用75%克螨特1 500倍液進行防治,還可以使用煙熏法進行滅菌或噴施愛福丁。
4.8 蚜蟲
蚜蟲是為害黃瓜的一種重要害蟲,其以群聚的方式發(fā)生,一般會在黃瓜的葉子上吸取汁液,使葉片迅速萎縮,同時還會產生相應的病毒,嚴重影響黃瓜正常生長。當發(fā)現(xiàn)有蚜蟲時,應首先對有蚜蟲聚集的黃瓜進行整枝,然后用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防治。只有保證大棚內的空氣流通,才能有效降低蚜蟲對黃瓜的為害,以保證黃瓜的品質和產量。
4.9 白粉虱
在無公害大棚內,為了降低白粉虱對黃瓜的為害,可以利用黃板誘捕成蟲,即將其引入一定范圍內,再進行群捕。另外,還可以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如在大棚內引入天敵麗蚜小蜂消滅害蟲。在防治白粉虱時,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既能避免化學藥劑的傷害,又能有效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還可以選擇撲虱靈乳油、滅殺斃乳油、功夫乳油等,根據(jù)需要配制適當濃度噴灑防治,效果顯著。
4.10 美洲斑潛蠅
美洲斑潛蠅主要啃食黃瓜葉子,被美洲斑潛蠅的幼蟲咬傷后,黃瓜葉片會有長30~50 mm、寬3 mm的傷口,使黃瓜的光合面積下降,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植株死亡。早期防治可用0.1%滅幼脲3號懸浮劑、90%殺蟲單、98%巴丹溶液等藥劑進行防治,也可選擇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8%殺蟲雙等溶液。在成蟲期至盛期,按成蟲的數(shù)量,每667 m2用10~15片誘蠅紙殺滅成蟲,對幼蟲可噴灑20%斑潛凈1 500倍液、2%阿維菌素3 000~4 000倍液、48%毒死蜱1 000倍液[5]。
5 結束語
為了保證無公害大棚黃瓜的品質和產量,應采用科學合理的栽培技術,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建立無污染的種植基地,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做好病蟲害監(jiān)測預報工作,對癥適時、適量用藥,確保大棚黃瓜高產、優(yōu)質、低耗、無害,創(chuàng)造安全豐產的環(huán)境,保證無公害大棚蔬菜的健康生長。
參考文獻:
[1]白玉瑞.大棚黃瓜病蟲害防治與種植技術探討[J].中國農業(yè)文摘-農業(yè)工程,2021,33(1):95-96.
[2]王春燕,呂培娟,柳強.大棚黃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 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21(4):202-203.
[3]郭宇.大棚黃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導報,2021(11):32-35.
[4]趙雪梅.設施黃瓜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J].吉林蔬菜,2018(5):29.
[5]孫海峰,孫銘陽,劉凌菲.大棚黃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家致富顧問,2021(16):52.
(編輯:郭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