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仲明,文黛薇,陸品剛,黃舞標,唐國文
(梧州市中醫(yī)醫(yī)院,廣西 梧州 543002)
帕金森?。≒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常見的多巴胺能神經(jīng)元退行性運動障礙疾病[1]。帕金森病除運動性癥狀外,患者還常表現(xiàn)為非運動癥狀(non-motor symptoms,NMS),PD患者的非運動癥狀對身心健康的影響甚至超過其運動癥狀,其中便秘癥狀為最常見之一[2-4]。便秘的發(fā)生主要是因腸胃蠕動功能下降所導致,給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
目前,帕金森病尚沒有療效十分確切的西醫(yī)治療方案,如從腸或脾胃論治,既可治療帕金森患者便秘問題,又可能對帕金森病本身有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5]。有研究通過網(wǎng)絡藥理學分析“白術-枳實”與便秘的相關性,活性化合物與便秘靶點的關鍵節(jié)點之一為帕金森基因PARK2[6]。文黛薇教授為第六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jīng)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行醫(yī)數(shù)十載,一直重視脾胃為后天之本,化生之源,強調(diào)“調(diào)治百病、扶土為先”的學術思想,在內(nèi)科疾病診治方面逐步形成一套辨證思維方法和臨床醫(yī)療經(jīng)驗。本研究觀察結(jié)合文教授經(jīng)驗自擬的行氣運脾通便方治療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8年9月—2019年9月至梧州市中醫(yī)醫(yī)院就診的帕金森病并有便秘癥狀患者80名,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和對照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s)
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均P>0.05
組 別觀察組對照組n 40 40性別(例)男 女22 18 23 17年齡(歲)59.39±11.19 59.21±11.51帕金森病病程(年)5.16±1.53 5.28±1.79便秘病程(年)2.86±0.62 2.89±0.54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符合《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第三版)》的帕金森病診斷標準[7];符合功能性胃腸疾病羅馬Ⅳ標準中功能性便秘診斷標準[8]。中醫(y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yī)內(nèi)科學》中的“顫證”診斷標準[9];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便秘”的診斷標準[10]。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以上中西醫(yī)診斷標準;②年齡在40~80歲;③H-Y分級≤3;④自愿接受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①依從性差,不能堅持治療及接受各項指標觀察的患者;②患急性感染性疾病或處于其他慢性病的急性發(fā)作期者;③患其他疾病并對其生活質(zhì)量產(chǎn)生影響的患者;④患有除PD以外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者等。
2.1 治療方法 觀察組和對照組均采用常規(guī)的帕金森病治療方案。同時指導患者改善飲食習慣以及生活行為習慣;飲食注意均衡并按時用餐,適量補充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生活行為方面,指導患者每天早上起床后嘗試排便,同時養(yǎng)成按時作息,以形成規(guī)律的生活行為習慣。
2.1.1 觀察組 在常規(guī)治療帕金森病的同時,給予口服自擬行氣運脾通便方。方藥組成:白術40 g,枳實15 g,黃芪20 g,大腹皮15 g,瓜蔞仁15 g,火麻仁15 g,何首烏10 g,桑椹10 g,肉蓯蓉10 g,牛膝15 g,當歸12 g,羌活8 g。每天1劑,由本院煎藥室完成藥物煎制,1次1袋(100 ml),每日2次,共治療8周。
2.1.2 對照組 在常規(guī)治療帕金森病的同時,給予聚乙二醇4000散(國藥準字H20171247,博福-益普生工業(yè)公司生產(chǎn),10 g/袋)口服,1次1袋,每日2次,共治療8周。
2.2 觀察指標
2.2.1 便秘癥狀積分 根據(jù)便秘癥狀積分量表[11]評分,0分:每次排便時間小于10 min,排便正常;3分:每次排便時間10~15 min,排便費力,糞便相對干燥;6分:每次排便時間16~30 min,糞便干結(jié),排便需灌腸或使用開塞露輔助;9分:排便時間大于30 min,糞便呈小球狀,排便需用手摳。
2.2.2 便秘療效 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12]擬定。痊愈:大便恢復正?;蚺c病前相同水平,幾乎沒有其他相關癥狀;顯效:便秘癥狀明顯改善,大便間隔時間恢復正常,相關的其他癥狀大部分消失;有效:排便的間隔時間較治療前減少1天,或大便干結(jié)少見,其他癥狀均有好轉(zhuǎn);無效:便秘和其他癥狀均沒有明顯改變。
2.2.3 生存質(zhì)量評分 采用Mapi Research Trus的PAC-QOL中文版(Mandarin Chinese for China)[13],主要從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精神狀態(tài)、社會關系、經(jīng)濟環(huán)境條件及治療滿意度和接受性等方面進行評分,評分越低,說明生存質(zhì)量越高。
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有6名患者不能完成研究過程,對照組有8名患者不能完成研究過程,觀察組最終完成34例,對照組最終完成32例。
3.1 兩組便秘癥狀積分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后,兩組便秘癥狀積分較治療前均降低,且觀察組便秘癥狀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便秘癥狀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便秘癥狀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組 別觀察組對照組n 34 32治療前7.88±1.20 7.85±1.42治療后2.51±0.58①②3.46±0.84①
3.2 兩組便秘療效比較 經(jīng)治療,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1.25%,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18%,觀察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便秘療效比較 (例)
3.3 兩組PAC-QOL評分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前的PAC-QOL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后,兩組PAC-QOL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PAC-QOL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PAC-QOL評分比較 (分,±s)
表4 兩組PAC-QOL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組 別觀察組對照組n 34 32治療前71.45±5.14 71.20±4.41治療后45.66±5.09①②55.11±4.75①
帕金森病是進展緩慢的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雖然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張力增高及姿勢平衡障礙等運動癥狀為帕金森疾病的主癥,但是便秘、睡眠障礙、抑郁、嗅覺障礙、自主神經(jīng)功能障礙等非運動癥狀也對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造成嚴重的影響[14]。便秘是帕金森病患者最容易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研究表明便秘作為帕金森的非運動癥狀,會早于帕金森病運動癥狀出現(xiàn),最早可達20年[15]。便秘的加重會導致帕金森病病情的加重,同時便秘也是部分藥物治療帕金森疾病的副作用之一[3,16]。因此,便秘的治療在帕金森病治療中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對于帕金森病或者并發(fā)便秘的治療方案尚未十分有效,同時帕金森病和便秘癥狀通常以共存的方式存在,以往的帕金森病的治療主要以腦部的治療為主,但治療腦部為主容易使該病復發(fā)并容易出現(xiàn)“開-關”現(xiàn)象,最終不利于病情的治療及控制。
帕金森病屬于中醫(yī)“顫證”“痙證”范疇,并發(fā)的便秘多因脾胃虛弱、肝腎不足而引起。帕金森病屬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范疇,而便秘屬于消化系疾病范疇,相關研究表明腦腸肽是聯(lián)系這兩種疾病的重要蛋白質(zhì),同時也為“腦腸軸”理論奠定一定的基礎[17]。脾胃為“倉廩之官”“水谷之海”“后天之本”。所謂“本”,是指脾主運化,生血、統(tǒng)血,為氣血生化之源,氣機升降的樞紐,是保證生命活力的源泉。五臟六腑均依賴此不斷運化精微物質(zhì),《素問·玉機真臟論》指出:“五臟者,皆稟氣于胃,胃者,五臟之本也?!倍X為髓海,來源于先天之精,但同樣有賴后天水谷之精不斷補充。王清任在《醫(yī)林改錯》中指出:“靈機記性在腦者,因飲食生氣血,長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為髓,由脊髓上行入腦,名曰腦髓?!蹦X髓由水谷精微中至清至精者所化。故文教授認為脾胃與腦關系密切,腦病的諸多癥狀,皆可從脾胃而論治。腸胃通暢,不僅僅需要濡潤,更需“氣”的推動,腑氣暢通既可通便,又可使腦神通利。從大腸、脾胃、肝腎論治顫證,可有效治療帕金森病伴發(fā)便秘。根據(jù)網(wǎng)絡藥理學文獻的研究結(jié)果[6],“白術-枳實”作為治療便秘的經(jīng)典配伍中藥,同時與帕金森疾病相關信號通路有關,基于此,自擬行氣運脾通便方以白術、枳實為君藥,白術“以補為通”,補虛而不壅滯,通腑而不傷正;枳實辛散溫通,破氣消積,與白術配對,一消一補,一走一守,相互制約,相互為用,以達到補而不滯,消而不散的功效[18]。臣藥黃芪、大腹皮、瓜蔞仁、火麻仁等健脾通便;何首烏、桑椹、肉蓯蓉、牛膝和當歸作為佐藥補益肝腎,潤腸通便;羌活作為使藥,升發(fā)清陽,疏散氣機。
綜上所述,整合名老中醫(yī)學術經(jīng)驗,予自擬行氣運脾通便方治療帕金森病并發(fā)便秘患者,療效確切。在治療便秘癥狀取得良好療效的同時,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但該自擬行氣運脾通便方治療帕金森病并發(fā)便秘的具體機制尚未清楚,仍需進一步探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