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雪利
摘要:課堂是教師組織和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吸收知識和獲得能力發(fā)展的重要場所。因此,課堂教學效率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性因素之一。尤其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必須要突破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束縛,緊緊圍繞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學目標,遵循“生本理念”,靈活選擇更加具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手段,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高效率的教學。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思路
1 高中語文課堂構建的必要性
高中階段語文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科目,通過語文學習有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有的高中語文課堂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取得良好的成績,積極地完善與此相關的教學方式,而且有的學校還將學生的成績作為教學工作評價的一部分。這種教學導向致使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比較滯后,而且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忽略了能力的培養(yǎng)。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對高中語文教師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要求轉換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所以在新課改背景下顯現(xiàn)出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重要性。
2 當前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2.1 教學目標制訂不全面
在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以學生記住知識為目標進行教學,制定的教學目標不全面,使學生只能對語文知識死記硬背,導致其語文學習效果較差。學生在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不能理解課本中語文知識的深意,無法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念以及對語文知識的長久記憶,反而會時常出現(xiàn)語文知識記憶混亂、語文知識學習盲點,甚至無法解決語文填空題以外的題型,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語文學習和發(fā)展,失去了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意義。
2.2 教學模式僵化,效率低下
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性因素,尤其是在新課改理念下,對教師在教學模式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具體的調查中顯示,當前高中語文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時,依然沿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按照教材中的內容,按部就班進行知識灌輸和講解。部分教師即便是在嘗試新教學模式時,由于對其認識不夠全面和深刻,致使新的教學模式流于形式,嚴重制約了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3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有效措施
3.1 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推行,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自學意識,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在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制訂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教師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為了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不能盲目地讓學生學習,必須要確定學習方向,在制訂自學計劃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學習的情況以及各個方面進行制訂,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真實的學習情況,保障所制訂自學計劃更適合自己。其次,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語文底蘊和學生閱讀水平有密切的關系,但是為了鍛煉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需要適當為學生傳授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應用,使其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且在學生實際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還應進一步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思考,并將自己認為比較好的詞句記錄在本子上,其實這也是積累知識的過程。最后,幫助學生形成愛積累的好習慣。為了讓學生學習好語文這門學科必須要不斷積累知識,可讓學生利用自己業(yè)余的時間多閱讀一些課外書籍,在閱讀的過程中記錄經(jīng)典的句子并不斷積累,從而還能為日后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3.2 引發(fā)學生想象
“知識源于生活”,在對高中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實例,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能結合自身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jīng)驗,對復雜語文知識進行簡單化學習,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有效性。運用這種教學方式能有效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距離,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公,切實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歸園田居(其一)》這節(jié)課時,教師先為學生趣味化地講述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當時的封建社會情形,有效激發(fā)學生對詩人寫詩時內心想法的想象,并加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象,再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使學生能觸摸詩人隱藏在詩歌語言和意象之后的詩心,高效掌握本首詩的詩歌情感以及反映的思想,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3.3 堅持生本理念,以生為本展開教學
教學是一門藝術,也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在調查和研究中發(fā)現(xiàn),以往高中語文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基本上都是以自己為主導,按照自己的理解、經(jīng)驗等開展課堂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教學模式與新課程要求不相符?;诖耍處煴仨氁D變傳統(tǒng)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學生實際情況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促使所有學生都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一方面,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與學生語文知識、學習能力、認知能力相契合的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和問題等。另一方面,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師還應承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分層。接著,依據(jù)每一個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后作業(yè)等,使得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極強的層次性,能夠最大限度滿足所有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在對高中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時刻遵循新課改背景下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教學理念,明確對學生的課堂教學目標,不斷創(chuàng)新對學生的語文教學方式,確保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有效性。從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中,讓學生真正學習到自身發(fā)展所需的知識與能力,深化自身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全面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從而促進高中語文教育的騰飛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亞平.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學周刊,2022(08):32-33.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8.014.
[2]李丹玲.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思路解析[J].課外語文,2022(04):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