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菁
眼下正是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位于京城的報國寺也處處春意盎然。近期,這里舉辦的多場活動贏得了大眾的一片稱贊。無論是入黨志愿書收藏展還是沉浸式北京曲劇《茶館》的上演,都讓這座千年古剎盡顯文化活力。
“我的父親就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入黨的黨員,這個展覽使得我對父輩有了更深刻、更真切的理解?!薄爸案杏X這些展品離我的生活特別遙遠,甚至不知道什么叫‘貧下中農(nóng)’。我想,對于像我這樣的00后來說,來這里看展無異于上了生動的一課?!?/p>
日前,“初心如磐——韓珍明百份入黨志愿書收藏展”在北京報國寺一殿舉行,慕名前來“打卡”的觀眾絡繹不絕。這是一個非一般的展覽。近百份入黨志愿書云集一堂,一張張極具年代感、看似再普通不過的紙張,卻承載了從1938年至上世紀50年代初共產(chǎn)黨人的夢想。
此次展覽由中國收藏雜志社、北京蓮花池軍休所主辦,北京報國文化園協(xié)辦。據(jù)介紹,這近百份入黨志愿書是收藏家韓珍明近二三十年來在全國各地搜集所得。多年來,他為收藏入黨志愿書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與心血,足跡遍布大江南北。
1938年曹思恭入黨志愿書是此次展品中年代最早的一件。主人公是一位時年21歲的山西姑娘,小資產(chǎn)階級家庭出身。她說自1937年12月到八路軍工作后,自己的思想就有了很大的轉(zhuǎn)變,“我認為共產(chǎn)黨是世界上最好、最正確的政黨,能為無產(chǎn)階級謀利益,為勞苦大眾求生存,所以我就要入黨”。
“初心如磐——韓珍明百份入黨志愿書收藏展”吸引眾多觀眾慕名前來“打卡”。
“初心如磐——韓珍明百份入黨志愿書收藏展”吸引眾多觀眾慕名前來“打卡”。
每一件展品都打動著觀眾,引起共鳴。吳青是來自北京一所高校的大學生,也是一名年輕黨員。他向《中國收藏》雜志記者表示,作為一位00后,他是第一次見到這些有年代感的入黨志愿書,也是第一次這樣近距離觸摸到這段鮮活的歷史?!爸魅斯淖允鰧⑿涡紊娜松w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表明了積極要求入黨絕不是一句口號,肩負使命必須要經(jīng)得起嚴格考驗。”他說道。
從展出的這些泛黃的入黨志愿書中,觀眾還不難發(fā)現(xiàn),每名黨員對于新世界的描繪“不同卻又相同”——不同的是,這是一條與荊棘密布和狂風暴雨相隨的大道,時刻等待他們?nèi)ヅG斬棘、乘風破浪;但無論哪個時代,他們都將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理想作為最終目標?!耙驗槲壹沂艿膼喊蕴笥侄嗔耍夥跑妬頃r就一心要為人民撤(徹)底番(翻)身?!薄盀榱嗽邳h的懷抱里知道更多的革命道理?!薄氨仨氁拷h,為人民多作事,堅決執(zhí)行黨的決議,為人民事業(yè)奮斗到底?!薄?/p>
據(jù)悉,此次展覽一開幕便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其中既有白發(fā)老者,也有面帶稚氣的年輕人,一些高校、企事業(yè)單位也紛紛組織黨員集體來此觀展。通過這些別致藏品與前輩“隔空對話”、在鮮紅的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詞。
和煦春夜、京城千年古寺、市級非遺劇種、沉浸式體驗,當這幾個極具神秘色彩的關鍵詞組合起來,會發(fā)生怎樣奇妙的“化學反應”?4月17日晚,北京曲劇《茶館》在北京報國寺開演,為觀眾帶來了一次不一般的觀演體驗。
據(jù)悉,作為2022年“會館有戲”京彩西城春季演出季活動之一,當晚7時30分,《茶館》在報國寺“開張”。與平日人們觀看演出常見的“臺上臺下”形式不同,此次演出主打沉浸式體驗,展現(xiàn)了一種場景與戲曲融合的新形式。試想,春風沉醉的夜晚,觀眾踏入原本置身鬧市的這方古剎,迎面而來的微風里有淡淡的花香,這一刻,外面的喧囂似乎已經(jīng)與己無關;伴隨著深邃路燈的指引行至院落深處,透過大殿的木雕紅門,一家清末時期的茶館赫然出現(xiàn)在眼前……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更大的玄機還在后面。當觀眾步入茶館,會發(fā)現(xiàn)這里全然沒有常規(guī)的觀眾席和舞臺;方桌條凳,隨意挑一處坐下,熱情的店小二立馬過來給沏上蓋碗兒茶;再環(huán)顧在座諸位,既有同為觀眾的人,也有身著馬褂、留長辮的“清代來客”……或許直至此時,來者方才反應過來,原來不知不覺間自己已經(jīng)置身其中,成了即將開場的戲中景與戲中人。
《中國收藏》雜志記者現(xiàn)場了解到,當晚演出的曲劇劇目出自現(xiàn)代文學家老舍先生著名話劇《茶館》片段。王掌柜、常四爺、松二爺、劉麻子……一個個熟悉的人物角色輪番出現(xiàn),甚至演著演著便與觀眾同坐一桌,順便聊上幾句。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整體編排源自經(jīng)典,但演員的即興臺詞發(fā)揮又頗有新意。比如演到爭執(zhí)場面時蹦出的一句“這兒離宣武醫(yī)院挺近”,還有官差進門的那一聲“認真交稅了嗎”,都讓人忍俊不禁。
互動也是此次演出的一大特色。編排中不僅京味兒元素豐富,間隙還穿插著演員教現(xiàn)場觀眾學身段、學京弦、學品茶,將文化普及融入到輕松歡快的氣氛中,十分有趣。
“會館有戲”讓千年古寺處處充滿文化活力。
據(jù)介紹,誕生于上世紀50年代初的北京曲劇,作為地方戲,“說的是純正的北京話,唱的是北京的音兒,演的是皇城根下北京人,講的是發(fā)生在北京城里的事兒,而濃郁的京味兒更是北京曲劇離不了的根兒!”2021年其被列入北京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而始建于千余年前的北京報國寺,2006年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業(yè)界看來,此次千年古寺“牽手”戲曲,也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
報國寺自古就是京城最著名的書市、花市和廟會,還曾是昔日南城會館名仕、文人墨客的雅游之地。如今,這里正在打造以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以傳統(tǒng)曲藝節(jié)目演出、文化藝術展示體驗為特色,兼顧市民休閑放松的現(xiàn)代文化園區(qū)。據(jù)悉,未來該園區(qū)將與京演集團合作,引入梨園薈、國樂府、云舞場、雜技秀等傳統(tǒng)民間藝術表演,呈獻弘揚傳統(tǒng)文化、具有傳承價值的演出節(jié)目,同時也將舉辦各類文化藝術展覽,包括組織非遺展示體驗和文創(chuàng)展示等等……古寺?lián)Q新顏,一所充滿文化活力、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化休閑場所呼之欲出。
無疑,一座古剎就是展示地域文化的一座活態(tài)博物館,在盡顯古風的同時,也激活了文化。這種巧妙的結合,讓戲曲的魅力與古剎的韻味互相映襯,相得益彰。顯然,這里未來很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