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寧,溫婷
寶雞市人民醫(yī)院血液腫瘤內科,陜西 寶雞 721000
肺癌是全球發(fā)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癌癥,每年約新增180萬例,死亡人數(shù)占癌癥的30%[1]。肺腺癌是一種源自于支氣管黏膜上皮的肺癌,是肺癌中較為常見的一種[2]。肺腺癌患者初期并無明顯癥狀,少數(shù)可出現(xiàn)咳嗽、痰血、低熱、氣悶等癥狀,導致確診時已到達中晚期[2]。目前常采用肺癌根治術進行治療,治療效果較好,但復發(fā)率也較高,嚴重影響患者預后[3],因此對肺腺癌患者進行預后評估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肺腺癌預后預測血清指標有CY211、SCC、CEA等,但特異度和靈敏度均欠佳。血清內皮細胞特異性分子(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s-1,ESM-1)是一種內皮細胞所生成的可溶性蛋白聚糖,有研究發(fā)現(xiàn)其水平在肺癌的胸腔積液中具有較高的表達,且對于肺腺癌患者的預后預測具有一定的意義[4]。微小RNA-498(Microrna,miR-498)屬于抑癌miRNA,可對肺癌相關的抑癌基因和蛋白進行控制,進而起到抑癌的效果,有研究認為miR-498 在肺癌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5]。ESM-1和miR-498 在國外已被大量運用于患者預后預測中,但在國內研究仍較少。本研究旨在探討血清ESM-1、miR-498水平變化與肺腺癌患者預后的關系。
1.1 一般資料 選取寶雞市人民醫(yī)院2017 年5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的94 例肺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臨床肺癌學》[6]中肺腺癌診斷標準;(2)經(jīng)病理學檢查確診為肺腺癌;(3)精神狀態(tài)良好可配合治療者;(4)初次治療者。排除標準:(1)患者出現(xiàn)腦、脊髓癌細胞轉移;(2)患者合并其他類型腫瘤;(3)患者存在嚴重肝腎功能異常;(4)患者臨床資料不完整?;颊叱鲈汉箅S訪一年,如出現(xiàn)轉移、復發(fā)、死亡則列入預后較差組,反之則列入預后良好組,其中預后良好組57例,男性30例,女性27例;年齡40~78歲,平均(59.65±5.43)歲;TNM 腫瘤分期:Ⅰ期18 例,Ⅱ期22 例,Ⅲ期17 例;有淋巴結轉移31 例,無淋巴結轉移26 例。預后較差組37 例,男性19 例,女性18 例;年齡41~79 歲,平均(59.42±5.38)歲;TNM 腫瘤分期:Ⅰ期11例,ⅡI 期13 例,Ⅲ期13 例;有淋巴結轉移21 例,無淋巴結轉移16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學委員會審核并通過,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檢測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治療方案,在患者治療前和治療結束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2.5 mL,高速離心,分離血清送至檢驗科。血清ESM-1選取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血清ESM-1試劑盒,使用時首先用50 μL 去離子水稀釋標準品,將蓋子蓋好后靜置10 min,隨后反復搖晃均勻,此時標準品濃度為200 ng/mL,分別稀釋至200 ng/mL、100 ng/mL、50 ng/mL、25 ng/mL、12.5 ng/mL、6.25 ng/mL、3.125 ng/mL。將試劑盒內的50 mL 洗滌濃縮液與去離子水混合為500 mL 洗滌液。向抗體原液內加入4 mL抗體稀釋液,隨后再將抗體稀釋液配置為10 mL 抗體工作液,震蕩搖勻。配置空白孔、標準孔和待測樣品孔,向空白孔加入100 μl 去離子水,剩余孔則加入100 μL標準品,期間避免氣泡產(chǎn)生,將樣品加入酶標板孔的底部,不與孔壁接觸,震蕩搖勻,將封板膜覆于酶標板,震蕩2 h。輕輕揭掉封板膜,舍棄液體,甩干,連續(xù)洗板5 次并拍干,每個孔內滴加100 uL 抗體工作液,并振蕩孵育2 h。再輕輕揭掉封板膜,舍棄液體,甩干,連續(xù)洗板5 次并拍干,孔內加入100 μL 上海源葉生物有限公司的辣根過氧化物酶對親和素工作液進行標記,常溫震蕩45 min。將100 μL 底物顯示液加入孔內,并振蕩搖勻15 min,將50 μL終止溶液加入孔內后,采用德朗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的DR-200Βc 酶標儀進行檢測,在450 nm 波長下對每個孔的光密度進行測量。MiRⅡ498 采用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進行檢測。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3個月后的血清ESM-1、miR-498水平;分析患者不同臨床特征(性別、年齡、TNM類型、是否存在淋巴結轉)與血清ESM-1、miR-498水平關系。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檢驗,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血清ESM-1、miR-498對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ESM-1、miR-498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清ESM-1、miR-498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清ESM-1、miR-498 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預后較差組患者的血清ESM-1 水平明顯高于預后良好組,miR-498水平明顯低于預后良好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ESM-1、miR-498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ESM-1、miR-498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預后良好組預后較差組t值P值例數(shù)57 37治療前42.21±5.53 42.14±5.42 0.060 0.951治療后32.75±5.42a 38.31±5.54a 4.817 0.001治療前3.63±0.42 3.59±0.39 0.354 0.698治療后2.88±0.41a 2.17±0.53a 3.021 0.002 ESM-1(ng/mL) miR-498(ng/mL)
2.2 不同臨床特征患者的血清ESM-1 水平比較 不同年齡、性別患者的血清ESM-1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NM 分期>Ⅱ期患者的血清ESM-Ⅰ水平明顯高于≤Ⅱ期患者,有淋巴結轉移患者的血清ESM-Ⅰ水平明顯高于無淋巴結轉移患者,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臨床特征患者的血清ESM-1水平比較(±s,ng/mL)
表2 不同臨床特征患者的血清ESM-1水平比較(±s,ng/mL)
臨床特征年齡(歲)>65≤65性別男女TNM>Ⅱ≤Ⅱ是否存在淋巴結轉移是否例數(shù)52 42 49 45 31 63 42 52血清ESM-1 34.95±5.46 34.92±5.48 34.89±5.49 34.99±5.41 40.99±5.48 31.96±5.47 39.84±5.42 30.98±5.56 t值0.026 0.189 7.520 7.768 P值0.979 0.568 0.001 0.001
2.3 不同臨床特征患者的血清miR-498 水平比較 不同年齡、性別患者的血清miR-498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NM 分期>Ⅱ期患者的血清miR-498 水平明顯低于≤Ⅱ期患者,有淋巴結轉移患者的血清miR-498 水平明顯低于無淋巴結轉移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臨床特征患者的血清miR-498水平比較(±s,ng/mL)
表3 不同臨床特征患者的血清miR-498水平比較(±s,ng/mL)
臨床特征年齡(歲)>65≤65性別男女TNM>Ⅱ≤Ⅱ是否存在淋巴結轉移是否例數(shù)52 42 49 45 31 63 42 52血清miR-498 2.64±0.45 2.56±0.40 2.63±0.42 2.57±0.44 2.46±0.47 2.67±0.41 2.38±0.48 2.78±0.38 t值0.900 0.676 2.224 4.510 P值0.370 0.501 0.029 0.001
2.4 影響患者預后的因素 經(jīng)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清ESM-1和miR-498是影響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4。
表4 影響患者預后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5 血清ESM-1、miR-498對肺腺癌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 經(jīng)ROC分析結果顯示,血清ESM-1 對肺腺癌患者預后的預測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以及陰性預測值明顯優(yōu)于miR-498,而血清ESM-1 與miR-498聯(lián)合檢測對患者預后的預測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以及陰性預測值明顯優(yōu)于各項指標單獨檢測,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和圖1。
表5 血清ESM-1、miR-498對肺腺癌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
圖1 血清ESM-1、miR-498對肺腺癌患者預后的預測ROC曲線圖
肺腺癌具有惡性程度高、轉移性高和侵襲能力強的特點[7-9]。隨著人們醫(yī)學技術的進步,對于肺腺癌的治療方法也變得多樣化,包括肺癌根治術、靶向治療、放化療等,療效得到明顯提高,同時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應[10-11]。但術后復發(fā)和轉移的患者仍較多,中遠期預后效果不佳,所以治療后早期對于患者預后效果預測較為重要[12-13]。近些年來,血清生物學在肺癌的預后預測中研究頗多,為此展開研究,為臨床的診治提供理論基礎。
血清ESM-1 是一種位于人體第5 號染色體上的可溶性蛋白聚糖[14]。其主要分布于肝、腎等組織的血管內皮細胞內,是任意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異常以及細胞增生的特異性標志物。ESM-1 在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中能夠對腫瘤內部血管進行調控,進而影響體內的炎性反應。有研究發(fā)現(xiàn),ESM-1參與到腫瘤細胞的黏附中,同時在晚期患者患者中明顯增高[15]。本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后,預后較差組患者的血清ESM-1 水平明顯高于預后良好組,與上述研究結論相一致。ESM-1對于細胞黏附的調節(jié)和炎性反應的控制都是促進腫瘤進展的關鍵,同時能夠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起到共同效果,對細胞的生長和發(fā)育起到重要的作用[16]。本研究發(fā)現(xiàn),TNM分期>Ⅱ期患者血清ESM-1顯著高于≤Ⅱ期患者,存在淋巴結轉移患者血清ESM-1顯著高于不存在淋巴結轉移患者,這可能是因為,TNM分期>Ⅱ期以及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往往腫瘤已經(jīng)發(fā)展至中晚期,血清ESM-1 水平明顯升高[17]。本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ESM-1是影響肺腺癌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說明血清ESM-1 能夠作為肺腺癌患者預后的預測指標。MiRNAs是一種具有高度保守化的小分子非編碼單鏈RNA。miR-498 作為其中一種,能夠對部分與腫瘤發(fā)生、發(fā)展及轉移相連的蛋白和抑癌基因進行調控,在癌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18-19]。本研究顯示,治療后miR-498 水平明顯低于預后良好組,國外有學者認為,miRNA-498水平與肺癌患者分期和淋巴結轉移存在明顯的相關性[20],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血清miRNA-498 是影響肺腺癌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說明血清miRNA-498可作為肺腺癌患者預后的預測指標。本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ESM-1與miR-498聯(lián)合檢測對于患者預后的預測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以及陰性預測值明顯優(yōu)于各項指標單獨檢測(P<0.05)。說明兩種指標的聯(lián)合檢測能夠彌補各指標檢測的不足之處,提高預測價值。但本次研究可能因為研究病例較少,導致實驗存在一定偏差,以后擴大病例的收集以彌補此不足。
綜上所述,血清ESM-1以及miR-498的水平變化與肺腺癌患者預后存在明顯的相關性,兩種指標聯(lián)合檢測對肺腺癌患者預后具有較好的評估價值,可有效運用于臨床診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