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挺
(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職業(yè)教育中心學校,浙江 寧波 315201)
在“互聯(lián)網+”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學生對新興技術較為感興趣,樂于接受,這使得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不斷嘗試,有效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和工具實施教學。筆者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調研過程中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授,學生被動學習的教學模式已經開始阻礙良好教學效果的獲得,這就要求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而面對面課堂學習和在線學習兩種方式相結合的“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正是教師需要的。為此,筆者以“信息技術”課程中“計算機硬件”章節(jié)為例,探討關于混合式教學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
混合式教學就是將傳統(tǒng)的面對面授課和基于互聯(lián)網的在線學習相結合,采用“線上+線下”的一種教學模式,將學生的學習由淺入深,提升學生的學習深度,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學習效率[1]。
混合式教學強調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和諧統(tǒng)一。以“學”為主,學與教兼顧,保證學生學習順利進行,在教師傳統(tǒng)的講授基礎上引入互聯(lián)網平臺,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通過真實情境與虛擬仿真情境的啟發(fā)式學習,實現(xiàn)圖文并茂,是一種形象與抽象并重的學習過程,更多地讓學生參與課堂的互動,真正培養(yǎng)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理論性和實踐性都比較強,中職學生學習基礎較差,自我約束能力不強,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課堂教學中,部分學生會開小差,做一些和課堂教學無關的事情,譬如玩游戲、睡覺、講空話等。因為學生存在能力差異,教師在面授時,無法兼顧到。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分層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也無法精確地評價每位學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識與技能。
混合式教學需要有效應用線上線下多種資源來實施教學,它不是簡單的教會學生使用互聯(lián)網平臺,也不是讓教師簡單地建立線上學習資源庫,它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深度,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1.1 課前線上預習
講授“計算機硬件”時在藍墨云班課教學平臺上發(fā)布一個關于計算機硬件的動畫視頻,并把視頻中有關計算機硬件的畫面做成在線選擇題的形式,把這些硬件的名稱作為選項,學生通過手機登錄藍墨云班課App,在線根據(jù)圖片選擇相應的硬件名稱。學生提交后能看到答案,平臺提供這些硬件設備的模擬造型,供學生學習,提供相關的微課學習視頻。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提交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這樣的預習任務就有很強的互動性,學生通過預習,提前了解課堂教學內容,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預習結果進行總結,為調整教學內容提供了有效的依據(jù)。
3.1.2 課中互動討論
通過在線課前預習的第一步,教師對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梳理,在課堂上就要答疑解惑,混合式教學的關鍵之處,就是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要以精心設計的課堂教學活動為載體,組織學生對在線所學到的基礎知識進行鞏固與靈活應用。學生是課堂的主角,要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
在講授“計算機硬件”時,根據(jù)課前的預習結果展開課堂討論,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教學重難點,并進行有針對性的突破和答疑。全員互動討論的形式,讓全班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避免了單純的由教師傳授理論知識,多媒體虛擬仿真軟件可以讓學生動起來,更加直觀的了解計算機硬件的功能和安裝方法,很好地解決了實訓場地不足的問題,學生在藍墨云班課平臺完成課堂檢測題和學習評價表,鞏固學習內容。同時,師生共同對課堂的教學內容進行評價管理[2]。
各組組長將小組中出現(xiàn)的問題,集中上臺展示。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教學的重難點,并進行有針對性的突破和答疑。全員互動討論的形式,讓全班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避免了單純的由教師傳授理論知識,多媒體虛擬仿真軟件讓學生動起來,更加直觀的了解計算機硬件的功能和安裝方法,很好地解決了實訓場地不足的缺陷,學生在藍墨云班課平臺完成課堂檢測題和學習評價表,鞏固學習內容。同時,師生共同對課堂的教學進行了評價管理[2]。
3.1.3 課后掃盲鞏固
在講授“計算機硬件”時,部分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可能未完全掌握教學內容,可以在線上繼續(xù)下載微課視頻觀看,細致回顧計算機硬件的功能和使用,在藍墨云班課的課后討論區(qū)向教師提出疑問,教師單獨進行解答,徹底掃除每位學生的知識盲區(qū),也樹立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通過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和挖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講授“計算機硬件”內容時,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機硬件缺乏了解。教師在課前布置預習任務,要求學生根據(jù)微課視頻自主預習,并完成在線測試。
教師根據(jù)課前的預習結果,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小組成員每人向組員介紹一種硬件設備的功能,小組其他成員討論該成員的介紹是否正確,接著在藍墨云平臺下載虛擬仿真練習,每人完成一種硬件設備的組裝,由其他成員批改。小組合作學習中遇到問題可向老師提問,教師巡視指導,針對共性問題,以視頻直播的方式向全體學生展示,為學生小組合作和自主探究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混合式教學包括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因此,在傳統(tǒng)的課中教學評價上需要加入課外的教學評價,包含對學生課前預習效果、線上微課學習進度、課后復習鞏固等方面的評價。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學生往往重視技能的操作,而忽略了關于基礎知識的理解,這些內容的考核評價可以通過線上鞏固檢測、課后階段性測試來完成,將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不僅考查了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掌握,更是考查了學生對平時知識的積累程度,重視過程性學習,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筆者對A,B兩個平行班的“信息技術”課程中“計算機硬件”教學進行了比較,對A班采用傳統(tǒng)教學,對B班采用混合式教學,兩個班級的對比評價結果分析如圖1所示。
圖1 教學評價結果對比
在中職“信息技術”課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意義顯著,這種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借助線上線下兩個教學平臺展開教學,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坝嬎銠C硬件”是“信息技術”課程的一個典型教學案例,通過教學實踐,有條不紊地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全員式的互動討論,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相信這樣的互動新型教學模式一定可以應用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