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潔
在美麗的太湖西岸,浙江長興與江蘇宜興兩地相距28公里,皆盛產(chǎn)含有豐富礦物質(zhì)的紫砂陶土。而世人把這美麗的五色土制作成精美的紫砂器皿,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代,迄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明中晚期由于茶文化發(fā)生重大改變,含有紫砂成分的器皿呈雙重氣孔結(jié)構(gòu),非常適宜散茶沖泡,紫砂壺也就應(yīng)運而生。600年來,供春、時大彬、惠孟臣、陳鳴遠、陳曼生、邵大亨、顧景舟等紫砂泰斗、能工巧匠不斷推陳出新,精品紫砂壺不斷傳世,造型千姿百態(tài),有“方非一式、圓無一相”之說。紫砂壺根據(jù)其外觀造型和結(jié)構(gòu)特點可分為五大類:圓形壺、方形壺、筋紋壺、花果壺、提梁壺。圓形壺是最常見的壺型,也是紫砂壺壺型中器型類別最多的。笑櫻壺與掇只壺就是圓壺中最經(jīng)典的壺型。接下來從壺型起源、造型對比、壺型特點解讀來談?wù)勥@兩款壺的不同。
追溯中國歷史,笑櫻壺始創(chuàng)于明代時期,創(chuàng)作者是誰已無從考證。笑櫻壺的造型最初源于歷史典故“嬰寧一笑解千愁”?!皨雽帯笔呛稳耍繈雽幨敲髂┣宄跗阉升g《聊齋志異》中的人物,本性喜歡花,喜歡笑,她的笑就像達·芬奇描繪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一樣,純真而甜蜜的笑容征服了讀者。也正是嬰寧一笑,創(chuàng)作出了“笑櫻壺”這一流傳千古的經(jīng)典壺型。笑櫻壺還有一種說法是中日建交前,周總理把這個壺作為國禮贈送給了日本首相,當時的壺名是“小英壺”,周總理覺得這個名字不夠好,就和中央美院的高莊教授和紫砂泰斗顧景舟大師商量了一下。整個壺從側(cè)面看,好似一女子在笑,充滿喜悅之情,加上日本以櫻花為尊,因此就改名為“笑櫻壺”。不管是“嬰寧一笑”還是“女子的笑容”,微笑就似我國文化中的“和”字,表達了和諧、柔和、親和、和氣,表現(xiàn)一種和美、喜悅的生活情感;微笑還表達了另一個“合”字,代表融合、聯(lián)合、合適、合手。微笑就是我們團結(jié)友愛的處世態(tài)度,這和紫砂材質(zhì)樸素無華、溫潤大氣的氣質(zhì)相吻合。
《笑櫻壺》 徐潔/作
紫砂壺壺型的命名,在傳統(tǒng)上,大都是模仿其他形狀和采取類似的名稱。掇只壺就是這么命名而來的,也叫掇子壺。“掇子”是宜興民間存放油鹽醬醋茶之類調(diào)料的大口徑的容器。宜興人在燒制紫砂器物時,放置生坯的容器也叫“掇罐”,和其他放置陶瓷的匣子是一回事,而掇罐就是一個圓形的罐子容器。掇,解釋為摞起來;只,指的是單個的;掇只,可稱為摞成一摞的壺。當初的制壺工匠們就是仿照日用的小罐制成壺身再裝置上流與把,一個紫砂茶水罐子——“掇只壺”由此而來,非常生活化,非常有趣,非常有意味。還有一種說法,因紫砂壺是宜興特產(chǎn),紫砂壺壺名與宜興方言有緊密聯(lián)系。“掇”,宜興方言中也讀“得”,“掇子”也叫“得子”,寓意百姓子孫繁衍的美好愿景。那“掇只”壺是誰創(chuàng)制的?據(jù)載,清道光年間的邵大亨創(chuàng)制了這款“掇只”壺。邵大亨,江蘇宜興蜀山上袁村人,生于乾隆晚期,歿于道光末年,制壺大家。他創(chuàng)作的壺以渾樸見長,樸實莊重,氣勢不凡。
一個紫砂壺的造型準確地說是由七個部分構(gòu)成的:壺體、壺足、壺口、壺把、壺蓋、壺的子和氣孔。而從制作工藝上細分,壺體是紫砂壺的主體,壺體形狀千姿百態(tài),暫不細分。壺蓋則有壓蓋、截蓋、嵌蓋三種基本結(jié)構(gòu)形式。壺足可以分為加底、釘?shù)?、一捺底三大類,而加底還分為圈足、方足等。壺的子也就是壺鈕,大多則是隨壺身的造型而來,當然也有以動物、植物為造型的別致壺鈕。壺嘴可分為五種基本造型,有一彎嘴、二彎嘴、三彎嘴、直嘴和鴨嘴。壺把大致有端把、橫把、提梁把,大多數(shù)紫砂壺均采用端把,而端把又分為正耳式端把、倒把、垂耳把和飛把。接下來就按照紫砂壺的這七部分來對比笑櫻壺與掇只壺的造型特點。
笑櫻壺壺體稍稍扁圓,由上至下壺身圓弧度漸漸收斂至壺底,壺底為加底圈足,增添了整個壺的穩(wěn)重感;壺體腹部圓潤,微微隆肩,肩部裝飾一環(huán)線,與口、蓋形成“三線”呼應(yīng),恰到好處;壺蓋沿與壺體上下口沿以壓蓋式密合,沿線圓潤飽滿;壺蓋拱圓,和壺口嚴密結(jié)合,弧度順滑,微微向上隆起的弧面與壺身弧面銜接流暢自然、圓潤有度;壺把設(shè)計為端把里的飛把,線條優(yōu)美自然,動感十足。三彎壺嘴形狀如飛翔的小鳥順勢而出,甚是優(yōu)美,而三彎嘴的設(shè)計,亦將“笑櫻壺”的張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壺鈕塑造成了一個花苞尖的形象,精致小巧。因壺鈕形似花苞尖,為了美觀,氣孔則在壺鈕上。
掇只壺是蓮子壺的演變,但比蓮子壺高而挺拔。掇只壺壺身飽滿,猶如球狀的罐子,肩頸處更加挺拔舒展,張弛有度,壺腹緩緩而下收足,壺足與笑櫻壺一樣設(shè)計為圈足,但為配合壺體,其圈足更寬大有力。掇只壺的壺蓋也為壓蓋,但更加飽滿,弧面圓潤,弧度與壺體相呼應(yīng)。掇只壺壺嘴則是一彎嘴,整個壺嘴上揚,嘴頭卻微微下壓,挺拔之姿明顯。壺把是端把,微微上抬之后優(yōu)雅滑落而下,形成一條圓潤飽滿的弧線,與壺身的弧度相輔相成。壺鈕則像是一顆飽滿的圍棋棋子,既不是橢圓,也不是圓珠鈕,而是充滿變化的、有味道的、耐看的。
笑櫻壺整個壺型猶如雍容華貴的女子,渾圓的線條貫穿整個壺體,使壺身、壺把、壺嘴、壺肩、壺蓋和壺鈕各處均有曲形線條。其線條的流暢度宛若女性身材的柔美曲線。整個壺體的實與虛空間有機結(jié)合,壺體的點、線、面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虛與實相生,動與靜相結(jié)合,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絲滑又動靜皆宜的線條靈動處理,使笑櫻壺具有張力,達到力與美的平衡,真是“婀娜多姿,亭亭玉立”。
《掇只壺》 徐潔/作
掇只壺從整體造型來看似乎并不像球,更像一個罐子,但分解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類似于球體。壺身像個大球,但又比球稍微扁一點,這也是為了整體的美觀。壺蓋像球帽,壺嘴和壺把兒截斷了球上的弧線,但是,如果僅僅是憑借這些球狀的弧線隨意連接,它又會變成奇怪的壺體,我們這些靈巧的工匠們非常聰明,他們是在攝取各種圓弧之后進行改造,然后進行美的更迭。在制壺匠人看來,圓自古以來就代表包容和氣度,高貴和大氣,掇只壺非標準的圓形結(jié)構(gòu)展現(xiàn)了另外一種剛?cè)岵吞珮O之力。掇只壺,是高度、力度和圓潤度的完美結(jié)合。邵大亨掇只壺就做到了圓弧的極致,整個壺身重心拉高,但依然穩(wěn)重,淡定從容,彰顯有容乃大、海納百川的王者風范。
制作紫砂圓器壺類,整個壺型要求達到“圓、勻、穩(wěn)”?!皥A”,要富有變化的圓,壺身的圓弧度在肩部、頸部、腹部、足部等過渡自然,要見骨見肉,骨肉亭勻,整體達到“珠圓玉潤”的藝術(shù)效果;“勻”則要求壺體的肩、腹、足與壺蓋的弧面,與壺嘴、壺把的弧度以及各部位的過渡處,比例要勻稱,渾然一體;“穩(wěn)”,指的是壺底的穩(wěn)定,壺底壺身比例協(xié)調(diào)穩(wěn)定。紫砂壺圓壺造型頗多,每個壺型都有其內(nèi)涵和寓意,而每一把壺亦都是匠人們獨具匠心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