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甜夢
初遇扎染:衣服上的圖案怎么來的
在一次晨間談話活動中,孩子們談論周末發(fā)生的趣事。桐桐說媽媽給她買了一件新衣服,大家對她衣服上的圖案很感興趣。球球說:“哇,你衣服上的圖案好漂亮呀!”涵涵說:“這個圖案就像顏料水灑在上面一樣。”哈哈問:“那這些圖案是怎么來的呢?”我順勢拋出問題:“這種有圖案的衣服除了去商店可以直接買到,還有什么地方也會有呢?”念念說:“服裝廠可以批發(fā)衣服的,也許會有?!惫f:“我爸爸有一個木工坊,專門用木頭制作各種東西的,那我們也可以自己制作這種圖案的衣服。”我肯定了哈哈可以自己制作圖案的說法,并告訴幼兒衣服上的圖案可以通過扎染的方式形成。他們對扎染產(chǎn)生了興趣,紛紛表示想自己動手扎染一件上衣,于是“趣味扎染坊”活動應運而生。
探知扎染:明確步驟并畫下來
孩子們對扎染產(chǎn)生了不少問題。念念問:“我這個布怎么知道要用多少色素才能染出顏色啊?”哈哈問:“是不是要用水先把布弄濕呀?”……對于他們的問題,我也不知道具體答案,便和他們一起在了解扎染中尋找答案,并讓他們回家和爸爸媽媽共同尋找有關扎染的資料。
第二天,孩子們帶著自己找到的扎染資料交流了起來,我也將找到的扎染視頻放給他們觀看。通過觀看扎染的視頻和相互交流,孩子們知道了染色前要先將布在水里浸濕,然后再用皮筋扎緊,這樣顏色更容易滲透進去,扎染出來的顏色就更深。接下來的步驟,孩子們有了分歧,有的孩子認為布從顏料里拿出來后,應該拆掉皮筋直接拿出去曬,而有的孩子認為要先洗一下再拿出去曬。球球說:“應該直接拿出去曬,洗一下不是把顏色洗掉了嗎?”涵涵卻說:“媽媽和我說拆完皮筋還要洗一下再拿出去曬。”雙方爭執(zhí)不下,只好跑來問我。面對這一問題,我也不知道該怎么做,于是詢問了專業(yè)人士,得知拆完皮筋后要先清洗再晾曬。清洗是為了洗去表面的浮色,以免玷污染布,影響美觀。
經(jīng)過不斷地討論交流和觀看視頻,幼兒終于掌握了扎染的步驟和一些基本注意事項。隨后,他們進入美工區(qū)把扎染的步驟圖畫下來。
探秘扎染:皮筋該如何扎緊
第一次的扎染活動結(jié)束后,孩子們又發(fā)現(xiàn)了問題:有的布上有明顯的條紋,有的布上條紋卻不明顯。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呢?諾諾說:“可能是顏料放得不夠多?!毕骸拔艺J為是扎染的時間不夠長,需要等一會再拆?!惫f:“我覺得跟皮筋有關。”經(jīng)過觀察與詢問,他們發(fā)現(xiàn)布上痕跡比較明顯的,小朋友皮筋都綁得比較緊。于是,他們知道了要想圖案明顯,就要把皮筋扎緊。
但是,問題又來了,許多孩子不會扎緊皮筋。熙熙說:“我不太會扎皮筋?!鼻蚯蛘f:“我也覺得扎皮筋好難?!蹦钅钫f:“我每次扎到第二圈就感覺太緊了,不知道該怎么繼續(xù)扎下去。”面對這一難題,我仍然是把它拋給孩子們。很快,孩子們有了新想法。越越說:“我們兩個人合作,一個把布捏住不動,一個拿著皮筋繞,然后就能扎緊了?!惫f:“我可以用夾子先把布夾住,然后再用兩個手去扎皮筋?!蔽覀冞€請能干的孩子上來給大家示范怎么才能把皮筋扎緊。當然,扎緊皮筋還需要不斷地練習,我讓孩子們在扎染坊中不斷探究扎緊皮筋的方法。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孩子們扎皮筋的能力都有較大的進步,也基本上都能扎緊皮筋了。
再探扎染:圖案太單一怎么辦
1.不同折法
經(jīng)過第一次扎染的嘗試,孩子們發(fā)現(xiàn)扎染出來的圖案太單一了,那該怎么辦呢?他們開始討論了起來。
哈哈:我們之前剪紙的時候用到了折疊,要是我們把布也疊成不同的形狀再去扎染,會不會出來不一樣的圖案呢?
涵涵:我要把布疊成一個三角形。
諾諾:我想疊成長方形。
念念:我像折紙扇子一樣,把布來回折疊。
孩子們按照自己的想法開始操作了,最終的結(jié)果證明了不同的折法會有不同的圖案。他們發(fā)現(xiàn):將白布卷成棍子,來回像折扇子一樣折疊,扎染出的是條紋形圖案;像小雨傘一樣從中間拎起來扎,就會出現(xiàn)箭靶一樣的圖案;從中間拎起像轉(zhuǎn)圈圈一樣地扎,就會出現(xiàn)螺旋一樣的圖案。
就在幼兒不斷探究著各種折法的時候,諾諾卻發(fā)現(xiàn)同樣的折法,皮筋的扎法不一樣,圖案也會不同。那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沒有直接給予幼兒答案,而是讓他們自行實驗尋找答案。通過實驗,幼兒發(fā)現(xiàn):扎的皮筋數(shù)量越多,條紋也就越多,皮筋之間的距離也會影響條紋的粗細。
2.不同包物
看到不同折法可以染出不同的圖案,孩子們又突發(fā)奇想:是不是在布里面包不同的東西扎染,也會有更多的圖案效果呢?球球說:“小石頭可以放進布里面扎染嗎?”哲哲說:“應該可以吧,我們還可以在里面放點別的東西?!焙f:“美工區(qū)里面有很多材料,我們?nèi)フ艺野??!蔽跷跽f:“我覺得瓶蓋也可以扎染。”隨后,孩子們在班級中收集了各種各樣的材料,有彈珠、積木、圓木片、松果、瓶蓋……很快,孩子們開始了新一輪的實驗,他們發(fā)現(xiàn),不同的材料真的會產(chǎn)生不同的圖案。
樂作扎染:體驗小小設計師
孩子們想做一回小小設計師,把自己想設計的圖案都畫出來,然后染出來。熙熙說:“我想扎染對稱的圖案?!背匠秸f:“我想扎染螺旋的圖案?!蓖┩┱f:“我想扎染花的圖案?!焙⒆觽冊O計了自己想要扎染的圖案,接下來就要去扎染坊嘗試,把自己設計的圖案盡可能實現(xiàn)出來。孩子們滿懷期待地設計、制作,而結(jié)果卻往往不是自己設想的圖案,而是另一個神奇的“世界”。
哈哈:我的圖案和設計圖不一樣。
諾諾:我的也不一樣,更像棋盤。
涵涵:這塊布是條紋的,像斑馬線。
越越:我的像一條魚在吐泡泡。
盡管出來的作品和自己當初的設計不一樣,但是幼兒仍然很開心。他們在扎染布上繼續(xù)添畫,把扎染的布變成了美麗的裙子、圍巾?;丶抑螅麄冞€和爸爸媽媽玩起了扎染,探索更加美麗的圖案。
教師反思
扎染讓幼兒感受到了民間藝術的快樂,也獲得了多方面的經(jīng)驗。教師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從一個簡單的晨間談話生成了豐富的區(qū)域游戲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主要有以下收獲:
1.關注幼兒的興趣。幼兒感興趣或關注的對象應該成為我們的活教材,這是課程生成的重要途徑。本次活動的不斷生成,是關注和追尋幼兒興趣的結(jié)果。幼兒對衣服上圖案的刨根問底、對“扎法”的興趣,都是課程契機。教師要發(fā)現(xiàn)并捕捉它們,在關注幼兒興趣的基礎上組織活動,滿足了幼兒發(fā)展的需要。
2.給予幼兒空間。在活動中,幼兒難免遇到諸多困難,比如如何扎好、扎牢皮筋就是整個活動最大的難點。面對這樣的困難,教師不要急于上手或者包辦代替,而是要給予幼兒空間,靜心等待,讓他們在不斷地探索和嘗試中,解決各種困難。這樣幼兒不僅得到了能力的發(fā)展,還收獲了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