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鹽瀆實驗學校 徐連梅
當你翻閱影集、日記……回憶自己成長的經(jīng)歷時,有沒有某個時刻、某件事,讓你突然覺得長大了?寫一件自己成長過程中印象深刻的事,要把事情的經(jīng)過寫清楚,還要把感覺自己長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寫具體,記錄當時的真實感受。
寫這篇文章,先要抓住關鍵詞審題,“那一刻”,是時間上的限定,“那一刻”發(fā)生了什么?對你有哪些觸動?“我長大了”,是一瞬間心靈由幼稚到成熟的頓悟,可以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個笑容、一句鼓勵的話語,讓你懂得了感恩,知道了什么是愛,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等。通過審題,可以確定,選材范圍是與自己成長相關的事,是那一瞬間的經(jīng)歷,讓你感覺長大了。
寫一件成長過程中印象深刻的事,可以直接用“那一刻,我長大了”為題;也可以用“(具體瞬間)+我長大了”為題,如“演講成功那一刻,我長大了”“從爸爸手里接過木匣那一刻,我長大了”;還可以用物擬題,如“媽媽的白發(fā)”“壓在碗底的荷包蛋”等。標題以新穎明白,能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為佳。
寫作前,仔細回憶一下印象比較深的事,從中挑選一件感受最深,并讓你獲得成長的事作為寫作素材,這樣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比如,過生日的時候,媽媽給你切蛋糕,你發(fā)現(xiàn)媽媽的眼角出現(xiàn)了淺淺的皺紋,學會了體貼;爺爺走了很遠的路,給你買了一雙心愛的球鞋,你懂得了感恩;第一次在開學典禮上發(fā)言,你很緊張,同學們向你投來鼓勵的目光,讓你有了信心,學會了勇敢;和同學發(fā)生矛盾,你主動化解,懂得了原諒;你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感受到了給予的快樂……有位同學寫道:
媽媽說:“我的頭發(fā)有些臟,得洗個頭了?!蔽乙宦牐B忙說:“媽媽,今天是三八婦女節(jié),我?guī)湍窗桑 眿寢尠胄虐胍傻乜粗遥骸澳銜磫??”“會,您放心!”我先接半盆溫水,然后叫媽媽低下頭,把頭發(fā)打濕,再抹上洗發(fā)水,開始揉搓。搓著搓著,我發(fā)現(xiàn)媽媽的頭發(fā)里夾雜著許多白發(fā)?!皨寢專汩L白頭發(fā)了!”我叫了起來。“還不是為你操心?!眿寢屝χf。
看著那一根根刺眼的白發(fā),我想起小時候媽媽為我洗頭的情景,調(diào)皮的我總是甩媽媽一臉水;生病時媽媽噓寒問暖,整日守在床邊,端茶遞藥;一年級時,媽媽手把手教我寫字……想著想著,我不由得心里發(fā)酸。我暗下決心,以后絕不再讓媽媽操心了,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自己做!
那一刻,我覺得自己長大了。
小作者為媽媽洗頭時,發(fā)現(xiàn)了許多白頭發(fā),想起了媽媽多年來為自己無私的付出,感恩媽媽的愛,暗下決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就是成長。寫真人真事抒發(fā)真情實感,以小見大的寫法最能打動人。
我們來看看大作家是怎樣寫“那一刻,我長大了”的。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節(jié)選自朱自清《背影》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腳并用的機械忙碌狀態(tài)。
那一天,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母親原來是那么瘦?。∧且惶煳业谝淮斡X得自己長大了,應該是一個大人了。
——節(jié)選自梁曉聲《慈母情深》
看到父親背影的那一刻,朱自清長大了;看到母親瘦小身影和忙碌的工作狀態(tài)的那一刻,梁曉聲長大了。讀了兩位作家的文字,我們淚濕眼眶。為什么他們的文字如此感人?就是因為他們抓住了細節(jié)。朱自清寫父親為自己買橘子,抓住了他的外貌、衣著和動作,于無聲處體現(xiàn)了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梁曉聲寫找母親要錢買書,以排比句的形式寫母親的動作,用三個“立刻”,表示母親一分鐘都不想耽誤工作,因為她要掙錢。一系列的動作描寫體現(xiàn)了母親為了養(yǎng)家糊口,還要供兒子讀書的辛苦。
文章開頭要簡潔,并引出下文??梢杂妙}記法開頭,用與主題有關的名言或者有哲理的話作為題記。如:
長大時,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有兩只手,一只用來幫助自己,一只用來幫助別人。
這樣的題記能揭示文章的中心:通過幫助別人,獲得成長。也可以用描寫開頭,用特定的環(huán)境描寫表達特定的心情,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如:
天空灰蒙蒙的,猶如一塊濕濕的窗簾掛在心墻。細雨隨風飄蕩,更添幾分陰冷,我不禁打了個寒顫。
還可以用修辭開頭法。如:
我常常想,長大是什么?長大就是變得堅強,能一個人托起一片天空;長大就是變得成熟,能堅持不懈地為夢想奮斗;長大就是變得豁達,能原諒自己,包容他人……
當然,也可以選用倒敘法、欲揚先抑法,只要合適,就是好方法。
中間寫事,經(jīng)過要具體。事情的起因和結果要略寫,經(jīng)過要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詳細描寫,還要適時寫出內(nèi)心感受,把記敘與抒情結合起來,所見、所聞、所感,各有側重,詳略得當,中心突出。如課文《父愛之舟》中“逛廟會”的場面描寫:
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兩年一度的廟會中,能去看看這盛大的節(jié)日的確是無比的快樂,我高興極了。我看各樣彩排著的戲人邊走邊唱,看踩高蹺走路,看蝦兵、蚌精、牛頭、馬面……人山人海,賣小吃的擠得密密層層,各式各樣的糖果點心、雞鴨魚肉都有。我和父親都餓了,我多饞??!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親買。父親從家里帶了粽子,找個偏僻的地方,父子倆坐下吃涼粽子。吃完粽子,父親覺得我太委屈了,領我到小攤上吃了碗熱豆腐腦,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賣玩意兒的也不少,彩色的紙風車、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雖然不可能花錢買玩意兒,但父親很理解我那戀戀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幾片玻璃和彩色紙屑等糊了一個萬花筒,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貴的玩具了。萬花筒里那千變?nèi)f化的圖案花樣,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啟迪者吧!
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以廟會的盛大與熱鬧反襯父子倆的寒酸,明明廟會上有各式各樣的糖果點心、雞鴨魚肉,而我們只能找個偏僻的地方吃冷粽子,吃完粽子,父親覺得我受委屈了,“又領我到小攤上吃了碗熱豆腐腦”。貧窮的父親沒錢給“我”買玩具,“但很理解我那戀戀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幾片玻璃和彩色紙屑等糊了一個萬花筒”。在作者心中,這萬花筒是他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貴的玩具,萬花筒里那千變?nèi)f化的圖案花樣,就是他最早的抽象美的啟迪者。一碗熱豆腐腦、一個手制萬花筒,讓作者深刻感受到父親對自己的理解和深深的愛。父親的舉動,讓作者變得更加懂事,所以他從來不缺課,不逃學,勤奮學習,長大后成為著名的畫家、美術教育家。
結尾呼應開頭,升華主題。一位同學的結尾是這樣寫的:
那一刻,我發(fā)現(xiàn)自己長大了不少,也突然成熟了許多。我永遠不會忘記爸爸的教誨,每次想起,都會提醒自己:“做一個光明正大的人,做光明正大的事,我長大了,再也不是小孩子了!”
結尾要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做到以情動人。生活是怎樣的,你就怎樣寫,既不能“造假”,也不能“矯情”,這樣文章才能感染人,打動人。
那一刻,我長大了
鹽城市串場河小學六年級 馮祎瑄
“寶貝兒,媽媽晚上要出去辦事,不能陪你買書了。這樣,給你50塊錢,你自己去買,書店離家很近的。”
我大叫一聲,撲進媽媽懷里,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心里一萬個不愿意。我扭扭身子,眼巴巴地望著媽媽。
她笑著嘆了口氣,無奈地搖搖頭:“那只好明天陪你去買了,丫頭,你這個膽小的毛病啥時能改掉?”
“謝謝媽媽,我會長大的!”我親一口媽媽,不覺松了口氣,興沖沖地回房間了。
這種事不知上演了多少次,我不敢走夜路,也改不了膽小的毛病,直到那天傍晚——
媽媽給我100元,拎起包準備出門,換鞋時告訴我:“祎瑄,今晚你自己去漫生活咖啡廳吃飯?!?/p>
當門“砰”一聲關上,我才明白過來,今天的夜路是非走不可了!
這里離漫生活咖啡廳只有幾百米遠,但天已經(jīng)黑了!我只能趕緊去,不然,天會越來越黑……
我出了電梯,走進漆黑死寂的夜色中。我的心怦怦直跳,只感覺一股寒風鉆進衣服里。白天美麗的花草樹木,到了晚上,像一個個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怪隱匿在暗處。我心里七上八下的,想尖叫,聲音卻像堵在嗓子里,發(fā)不出來。
天哪,我真想回家!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一堆陰郁的詞語:寒冷、饑餓、瘋狂、幽靈、軟弱……我快要哭出來了,但不服輸?shù)奈?,在心中不住地吶喊,為自己打氣:我能行!我能行!慢慢的,黑夜里飄來了一串溫暖的字眼兒:力量、火花、火焰、鮮花、仙境……我重新振作起來,緊握拳頭,手心沁出了汗水,原有的害怕,一點一點減少了。
原來,在夜里,小河的歌聲更加清脆嘹亮,河面上波光粼粼、銀光閃閃;在夜里,大樹的枝葉聳入夜空,周身披灑著美麗的星光;在夜里,晚風中夾雜著露珠、花草和樹木的味道……
我不再緊張,歡快地跑向咖啡廳。
“哇!寶貝,你真勇敢!”拉開店門,媽媽竟然出現(xiàn)在我面前,“走,吃牛排去!”
我笑了,內(nèi)心洋溢著幸福。
那一刻,我長大了,不再是膽小的女孩兒!
點評
因為膽小,媽媽想了個法子鍛煉作者的膽量——讓她晚上一個人去離家只有幾百米的咖啡廳吃飯。文中寫走夜路的細節(jié),主要描寫心理活動,如何戰(zhàn)勝內(nèi)心的恐懼,走夜路的過程,就是作者戰(zhàn)勝膽小的成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