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古籍館舉辦了鄧廣銘藏書捐贈儀式暨鄧廣銘先生誕辰115周年紀念活動——72歲的北大歷史系教授鄧小南和姐姐鄧可蘊將父親鄧廣銘留下的古籍捐給了北大圖書館。
此次贈書總計353種、6458冊,其中善本55種、507冊,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和極高的文獻價值,版本類別涵蓋明、清至民國的刻本、抄本、活字本和石印本等多種形式。
1907年出生的鄧廣銘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xué)家,被譽為“宋史泰斗”。他的小女兒鄧小南也致力于研究宋史。鄧廣銘去世前曾說:“書是小南要用的,將來留給北大?!痹诰璩鲞@批書時,鄧小南感到寬慰又不舍。
用周作人的稿費買了第一套藏書
“我父親與北大圖書館有著不解之緣。上世紀30年代初,他還沒考入北大,就跟隨好友李廣田到設(shè)在紅樓二層的圖書館閱覽室借書;大一時,他就給校長蔣夢麟寫信,建議改善圖書館的條件;畢業(yè)后,胡適先生將圖書館的專用閱覽室借給我父親用,他終日活動在圖書館中。他與毛子水、金克木的畢生情誼,也是在北大圖書館結(jié)成?!编囆∧细嬖V筆者,父親最早的成套藏書百衲本《二十四史》也有一段故事。
鄧廣銘在輔仁大學(xué)讀書期間,輔仁大學(xué)沈兼士請周作人來講中國新文學(xué)。周作人后來在書序中回憶道,自己講課其實沒有做太多準備,只寫了一些提綱,但是在最后一節(jié)課上,“鄧恭三先生(鄧廣銘字恭三)卻拿了一本筆記的草稿來叫我校閱,所記錄的不但絕少錯誤,而且把我所亂說的話整理得略有次序,這尤其使我佩服”。
后來,周作人將這本筆記整理出版成《中國新文學(xué)的源流》一書。出版社給了周作人一筆稿費,他把這筆稿費都給了鄧廣銘,叫他用這筆錢買一套百衲本《二十四史》。這筆錢買這部書還不太夠,周作人親自出面跟出版社講了價。
不買房子只買書
抗戰(zhàn)勝利后,鄧廣銘應(yīng)傅斯年要求回到北大。鄧小南回憶,父母本想湊錢買個小四合院,因為日本人撤走后,北平有一些空出來的房子,價錢也不算太貴,幾百大洋左右,“他們看了好幾套,最后決定還是不買房子了。因為如果把錢拿去買房子,就沒有錢買書了。我父親靠終生積蓄攢下這些書。”
鄧廣銘以藏書豐富著稱?!爸爸芤涣枷壬谑罆r曾來借趙孟頫的《松雪齋集》,宿白先生也常來我家借書,他們在我父親不在之后也會來找我借書。早年季羨林先生剛從國外回來時曾問我父親,經(jīng)費有限應(yīng)該先買什么書?!编囆∧匣貞浉赣H的藏書往事,在她看來,父親與老先生們的很多深厚友誼都是因書開始的。
父親的書不能賣
從東廠胡同1號,到中關(guān)園,到朗潤園,再到如今的藍旗營,這批書伴隨著父女兩代人的故事。家里很多書在柜里都快堆到頂了,在書柜和房頂之間還要放書,鄧小南經(jīng)常擔(dān)心一旦樓上漏水怎么辦。
“暑期中,看著幾千冊書裝箱、搬運,當(dāng)時我的心情也很復(fù)雜。這些成箱的書,當(dāng)年實際上是我父親一本一本、一部一部,螞蟻搬家式地買回來、湊起來的?!编囆∧险f,“去年夏天,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古籍館派了一支專業(yè)的團隊來鄧小南家整理,進行了專業(yè)化的清點、移交,其后進行了徹底地整理、編目、審核,裝入函套,鈐印保存?!?/p>
鄧廣銘去世后有不少人曾經(jīng)找鄧小南詢問,打算購買這些書,有的藏書家也來問過。但鄧小南說:“我父親去世后他的書我一本都沒賣過。從朗潤園往藍旗營搬家時運書非常麻煩,新居空間也很有限,但是我們把這些書完好無損地全都搬過來了。后來有人跟我女兒開玩笑,說這些書可以給你換大豪宅,以后也不用再上班了,我女兒說:姥爺?shù)臅荒苜u!”
這批書中,有一個家庭、兩代歷史學(xué)人的生活痕跡和人生經(jīng)歷。就像鄧小南在捐贈儀式上發(fā)言時說的那樣:“這不僅是一批古舊圖書,這是父親多年心血的累積,是他心中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全部價值,也是我和父親之間的精神紐帶?!?/p>
(摘自《北京晚報》 陳夢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