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紅 于源 穆育
臨床慢性疾病中,糖尿病是較為常見且具有高發(fā)病率、高致死率的終身性疾病,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血糖代謝障礙,不僅困擾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還給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極大的危害[1]。有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中有>95%的患者是2型糖尿病,這類患者發(fā)病后,需長時間用藥控制血糖水平[2]。不過,由于患者對于疾病的認知不足,用藥依從性較差,使得血糖控制情況十分不理想[3]。因此,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加用有效的干預方式,將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區(qū)間值內(nèi),是非常有必要的[4]。本文探討延續(xù)性干預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選擇其中的7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法將患者分組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6例。對照組:男21例,女15例;年齡52~78歲,平均年齡(69.7±3.5)歲;發(fā)病時間3~13年,平均(7.8±1.4)年。研究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53~77歲,平均年齡(69.2±3.8)歲;發(fā)病時間3~14年,平均(8.1±1.2)年。2組性別比、年齡和發(fā)病時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糖尿病中的診斷要求;②對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并同意參與。
1.2.2 排除標準:①伴有糖尿病并發(fā)癥的患者;②患有主要(心、肝、肺、腎等)臟器功能嚴重損傷的患者;③合并惡性腫瘤的患者;④臨床資料不完整的患者;⑤患有精神異?;蛘呤且缽男圆畹幕颊?。
1.3 方法
1.3.1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干預,患者出院后,對其進行常規(guī)隨訪,定期(1~3個月)通過電話隨訪的形式隨訪1次,掌握患者的具體情況(飲食、用藥、控制血糖等),并告知患者需按時監(jiān)測血糖水平。
1.3.2 研究組:給予延續(xù)性干預:①出院指導:出院前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包括:臨床指標、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等,為患者制定健康檔案,開展延續(xù)性干預護理。②延續(xù)性干預:a運動指導:需依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針對性、合理的運動方案;b生活指導:護理人員需協(xié)助患者建立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包括:維持口腔衛(wèi)生、勤洗手、選擇舒適的鞋襪、防護足部、按時拍打下肢穴位以及經(jīng)絡等,改正患者不良的生活習慣,禁煙禁酒;c飲食干預:控制飲食對于糖尿病患者的疾病進展有重要意義,需依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飲食計劃,并指導患者根據(jù)血糖負荷概念的食物交換法進行日常飲食,嚴格控制鹽攝入量,確保營養(yǎng)均衡,同時,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要定時進食,不可以暴飲暴食,控制體重,減輕胰島素負擔,從而有效控制血糖;d用藥干預: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口服藥、注射胰島素的劑量、時間、注意要點等,以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e上門隨訪:護理人員需每個月對患者通過上門隨訪的形式進行1次隨訪,并依據(jù)患者血糖情況,調整上門隨訪的頻率,監(jiān)測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掌握患者的血糖水平、飲食、運動、服藥、作息、情緒等狀況,了解患者的自護能力,給患者分發(fā)健康手冊,針對性的培訓患者自我護理管理技能,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嚴格控制好飲食、加強自我管理能力、規(guī)律用藥、適度鍛煉等。
1.4 觀察指標
1.4.1 檢測2組干預前后的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檢測方法:FPG、2 hPG:患者空腹及餐后2 h的情況下,取3 ml靜脈血,應用由鄭州正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FEDBGM-I血糖測試儀進行測定;HbA1c:應用由無錫博慧斯生物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的A1CEz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儀進行測定。
1.4.2 統(tǒng)計2組生活質量(QOL):應用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量表)評估,該量表由5個維度組成:生理(PF)、社會(SF)、軀體疼痛(BP)、情感職能(RE)、精神健康(MH),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佳。
1.4.3 觀察2組用藥優(yōu)良率:包括6個方面:沒有發(fā)生增減藥物劑量情況、按時用藥、按時復診、注意飲食與衛(wèi)生、心態(tài)良好、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等。優(yōu):患者全部執(zhí)行:良:患者執(zhí)行3~5個方面;差:患者執(zhí)行<2個方面。
1.4.4 統(tǒng)計2組滿意度:護理人員隨訪時向患者分發(fā)我院自擬滿意度調查表,評估患者對護理人員、護理服務內(nèi)容的滿意情況。十分滿意>90分;滿意:75~90分;不滿意<75分,得分越高,滿意度越高。
2.1 2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 研究組干預后FPG、2 hPG、HbA1c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
2.2 2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研究組QOL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n=36,分,
2.3 2組患者用藥優(yōu)良率比較 研究組用藥優(yōu)良率為94.4%高于對照組的72.2%(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用藥優(yōu)良率比較 n=36,例(%)
2.4 2組患者滿意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總滿意度為94.4%高于對照組的75.0%(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滿意情況比較 n=36,例(%)
近年來,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呈日益增長的態(tài)勢[5]。糖尿病患者住院時,通過護理干預,環(huán)境控制,飲食指導以及適當鍛煉,可有效將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上[6]。不過,由于患者對于疾病的認知能力較為薄弱,出院后,大多無法堅持住院期間的干預方案,因此,對糖尿病患者應用有效的出院干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7]。現(xiàn)階段,常規(guī)護理干預由于其護理模式較單一,具有局限性等不足,已經(jīng)不能滿足患者的臨床需求,因此,尋找有效的應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干預方法,是現(xiàn)在臨床醫(yī)師所特別需要重視的問題[8,9]。延續(xù)性干預是一種新型的應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模式,該模式將患者在醫(yī)院階段的護理工作在患者出院后進行延續(xù),依據(jù)患者的疾病情況開展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從而控制血糖水平,緩解臨床癥狀,提高生活水平,給予患者提供一個舒適的居家護理[10,11]??梢娞悄虿』颊邞醚永m(xù)性干預,可明顯增強療效,降低血糖水平,增強預后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價值[12,13]。
由于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所以,患者不僅需要在住院過程中配合治療、護理、飲食控制以及提高用藥依從性,出院后依舊需要堅持,但是由于患者在出院后環(huán)境發(fā)生了改變,并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患者用藥依從性下降,血糖控制情況較差[14,15]。延續(xù)性干預通過對患者出院后應用系列延續(xù)性的護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對于正確用藥的重要性,從而降低血糖水平,控制疾病進展,改善預后效果[16]。本研究顯示,研究組干預后FPG、2 h PG、HbA1c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糖尿病患者中,應用延續(xù)性干預,可有效降低FPG、2 h PG、HbA1c水平,控制血糖水平。
由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缺乏對疾病的認知,出院后沒有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囑咐,使疾病控制較差,影響生活質量。延續(xù)性干預將院內(nèi)護理轉移至院外,通過應用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進一步提高生活水平[17]。本研究顯示,研究組QOL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糖尿病患者應用延續(xù)性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
有研究顯示,藥物依從性差、環(huán)境出現(xiàn)變化、飲食得不到有效控制等因素直接影響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而應用延續(xù)性干預,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患者治療、護理配合度,增強用藥依從性,改善生活質量,從而將疾病控制在正常區(qū)間值內(nèi)[18]。本研究顯示,研究組用藥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糖尿病患者應用延續(xù)性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
有研究發(fā)現(xiàn),臨床上≥70%的糖尿病患者僅知道自己患的什么病,并沒有進行深入了解,因此,出院后極易產(chǎn)生不良心理,影響療效[19]。延續(xù)性干預可有效增加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從而提高治療、護理配合度,進一步提升患者滿意情況[20-24]。本研究顯示,研究組患者滿意度為94.4%高于對照組的75.0%(P<0.05),糖尿病患者應用延續(xù)性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及護理服務內(nèi)容的滿意情況。
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應用延續(xù)性干預,有顯著的應用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控制血糖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增強患者滿意度,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