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霞
父親沒讀過多少書,只能靠賣力氣掙錢。土地分包到戶后,父親白天在村辦企業(yè)里干活,下班后就去地里勞作,農(nóng)閑時還要去山上采石頭養(yǎng)著一家老小。
村里頭腦靈活的人開始把眼光投向其他行業(yè),做買賣的和開小作坊的都賺得盆滿缽滿。有人約父親一起做生意,父親說只有一把子力氣,沒做生意的本事。
父親總說自己沒本事,所以從不做發(fā)財夢。他的夢想是,等50歲時,兩個兒子能賺錢了,他就可以“退休”了,每天提著個馬扎,夏天找陰涼地乘涼,冬天坐在向陽坡上曬太陽。母親嚷他:“一個農(nóng)民哪來的退休,50歲就不干活,指望兒子養(yǎng),不怕人家笑話呀?”
父親嘿嘿地笑。我知道他才不怕別人笑話呢,從30多歲開始,父親就為自己描繪好了50歲后的生活,安逸、悠然,不再為生計出力。每當父親干活累了,他都要暢想一下“退休”生活。
父親每暢想一次,我便擔心一次,父親50歲時,我才18歲,還想上大學,他不干活了,誰來供我讀書?哥哥們那時參加工作了,但也要結婚生子照顧各自的小家,不可能顧及我。
那時,我覺得父親重男輕女思想嚴重。父親經(jīng)常向我宣傳:“國外孩子年滿18歲,家長便不管了,你要好好學習,考上不花錢的大學就去讀,花錢的大學就別念了?!毙⌒∧昙o的我便知道父親依靠不得,必須好好學習,爭取考個不花錢的大學才有學上。
父親50歲那年,大哥已經(jīng)結婚了,二哥已參加工作了,我也高中畢業(yè)去外地讀書。但父親卻并未開啟“退休”生活,依然在村辦企業(yè)燒鍋爐,下了班還要去地里干農(nóng)活。事實證明,父親說的“50歲退休”不過是句玩笑話罷了。
暑假,我有事去鍋爐房找父親,正碰到父親往鍋爐里添煤,隔著兩米遠,一股熱浪便向我撲來。父親聽到我喊他,抹得鼻嘴黑烏的出來了。我看著他的樣子,鼻子突然一酸,那是我第一次心疼父親。開學后,我便開始節(jié)儉度日,還找了一份兼職。
父親再次更改了他的“退休”生活,他盼著60歲后找一家工廠看大門。父親說,那時,即便我讀研、讀博也該讀完了,他便沒負擔了,可以看大門享福了。在他看來,看大門比提著馬扎到處找舒適地好多了。
父親60歲時,我都參加工作好幾年了,但他并未履行承諾找個看大門的輕松活。他說,趁身體還可以,再燒幾年鍋爐,多賺些錢養(yǎng)老,給子女減輕些負擔。但命運對父親并不友好,他61歲時因高血壓住院,出院后腿腳不靈便,不能再燒鍋爐了。村里讓他去村小學看大門,父親終于過上了他向往的生活。但好景不長,不久父親便得了阿爾茨海默病,失憶了。
找醫(yī)生朋友看父親的病例,朋友說:“你爸從40歲查出高血壓就開始吃藥,他血壓高出正常值太多了,還從事重體力勞動,不知道怎么熬過來的?”
我一下濕了眼眶。怪不得父親老盼著“退休”,他那是負重前行時給自己打的“安慰劑”。父親常說自己沒本事,但他靠一把子力氣將三個兒女養(yǎng)育成人,雖然沒讓我們過上大富大貴的生活,卻也在衣食無憂、歲月靜好中長大,這何嘗不是一種本事?
編輯 王冬艷 4374083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