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宇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目前,腦部疾病的診斷多依靠CT、磁共振、數(shù)字減影全腦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 angiography,DSA)等影像學檢查,其中CT雖可觀察病灶情況,但受病灶位置、體積等影響,可能會出現(xiàn)漏診情況[1]。DSA是腦血管疾病診斷的“金標準”,但為有創(chuàng)性檢查,患者接受度較低。相關(guān)報道指出,磁共振成像是腦部病變敏感診斷方式,其對腦出血等敏感性顯著高于CT,且可檢出早期腦缺血性損傷[2]。彌散加權(quán)成像(DWI)是磁共振新型成像技術(shù),其依據(jù)組織內(nèi)水分子彌散運動,可評價組織病變情況[3]。鑒于此,本研究將磁共振DWI應用于腦部病變診斷,探討其應用價值。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收集本院2018年4月—2020年5月收治的68例腦部病變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齡24-67歲,平均(45.68±3.59)歲;體重指數(shù)(BMI)17.1-24.9,平均(21.08±1.12)。納入標準:年齡≥18歲;單一腦部病變;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嚴重臟器功能不全;合并肝癌、胃癌等其他部位腫瘤;伴有感染性疾?。话橛袊乐匦难芗膊?;免疫系統(tǒng)、凝血功能異常。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1.5T 超導型磁共振掃描儀檢查(德國siemens,型號:AVANTO),配備十六通道相控陣線圈,檢查序列包括常規(guī)T1加權(quán)成像(T1WI)、T2加權(quán)成像(T2WI)、快速自旋回波(FLA IR)及DWI;T1WI檢查參數(shù):TR 200 ms,TE2.46 ms,層厚5 mm,層間隔3 mm,矩陣320×320,F(xiàn)OV22 cm×22 cm,帶寬330 Hz/Px,翻轉(zhuǎn)角70°,掃描范圍為小腦扁桃體至頂葉;T2WI掃描參數(shù):TR4000 ms,TE113 ms,層厚5 mm,層間隔3 mm,矩陣320×320,F(xiàn)OV22 cm×22 cm,帶寬363 Hz/Px,翻轉(zhuǎn)角140°,掃描范圍為小腦扁桃體至頂葉;FLA IR掃描參數(shù):TR8800 ms,TE120 ms,層厚5 mm,層間隔5 mm,矩陣256×256,F(xiàn)OV22 cm×22 cm;DWI掃描參數(shù):TR9999 ms,TE95 ms,層厚5 mm,層間隔2.5 mm,F(xiàn)OV30 cm×19.5 cm,矩陣為128×192,激勵次數(shù)1次,b值取800 s/mm2。掃描結(jié)束將圖像傳輸至GE AW4.6工作站處理。由2名經(jīng)驗豐富的神經(jīng)影像科專家獨立檢閱,存在爭議圖像則邀請更高級別的醫(yī)師判定。
1.3指標評定 根據(jù)患者DSA或手術(shù)病理檢查結(jié)果,分析磁共振DWI對腦部病變診斷符合率,腦部病變磁共振DWI影像學表現(xiàn)。
2.1磁共振DWI的診斷情況 68例腦部病變患者經(jīng)DSA或手術(shù)病理確診:其中31例為腦梗塞(45.59%),11例為腦出血(16.18%),17例為腦腫瘤(25%),9例為腦白質(zhì)病變(13.23%)。磁共振DWI診斷腦梗塞、腦出血、腦腫瘤、腦白質(zhì)病變及腦部病變總體診斷符合率分別為93.55%(29/31)、81.82%(9/11)、88.24%(15/17)、88.89%(8/9)、89.71%(61/68),Kappa=0.850。見表1。
表1 磁共振DWI檢查與DSA或手術(shù)病理檢查腦部病變結(jié)果比較
2.2腦部病變磁共振DWI影像學表現(xiàn) 磁共振DWI檢查可見:腦梗塞多為高信號,腦出血多為混雜信號或低信號,腦腫瘤多為等信號或略高信號,腦白質(zhì)病變多為小范圍高信號。
腦部病變病情發(fā)展較迅速,若診斷、治療不及時會損傷神經(jīng)功能,遺留多種后遺癥,降低患者生活質(zhì)量,嚴重者直接導致患者死亡。因此,尋求腦部病變的快速有效診斷方式,對指導臨床診治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磁共振成像得到廣泛應用,其主要通過采集磁共振信號重建圖像,并依據(jù)圖像信號評價病變情況。相關(guān)報道指出,磁共振成像具有軟組織分辨率高、無輻射等優(yōu)勢,且骨性偽影小,不采用造影劑即可明確血管結(jié)構(gòu),具有較高應用價值[4];磁共振成像在腦部病變診斷中也有一定價值,可有效區(qū)分腦梗塞、腦出血等多種類型腦血管疾病[5]。DWI作為新型磁共振成像技術(shù),其主要利用組織水分子彌散運動評估病變情況,當組織水分子彌散正常,圖像多為等信號,而水分子彌散受限,則圖像會顯示高信號,現(xiàn)已用于肝臟、腫瘤等疾病診斷[6]。本研究將磁共振DWI用于腦部病變診斷,結(jié)果顯示,依據(jù)DSA或手術(shù)病理檢查“金標準”,磁共振DWI診斷腦梗塞、腦出血、腦腫瘤、腦白質(zhì)病變及腦部病變總體診斷符合率均較高,與腦部病變診斷“金標準”有極好的一致性。說明磁共振DWI在腦部病變診斷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未來可將磁共振DWI作為腦部病變診斷有重要檢查手段。進一步觀察不同腦部病變磁共振DWI影像學表現(xiàn),結(jié)果表明:腦梗塞多為高信號,腦出血多為混雜信號或低信號,腦腫瘤多為等信號或略高信號,腦白質(zhì)病變多為小范圍高信號??紤]未來可將此影像學表現(xiàn)作為腦部病變診斷參考內(nèi)容。分析原因在于,腦梗塞發(fā)生后,水分子進入細胞會導致細胞腫脹,從而造成水分子彌散運動受限,圖像顯示為高信號;而隨著腫脹細胞破裂,腦血管出血,水分子再次進行彌散運動,導致會造成圖像信號降低,顯示混雜信號或低信號[7];腦腫瘤瘤體內(nèi)細胞多伴有水腫情況,因而圖像多為高信號,同時瘤體四周水腫可能會稍影響水分子彌散,出現(xiàn)略高信號,但部分腫瘤也可能會伴有低信號,這一結(jié)果可能與瘤體有出血或鈣化有關(guān)[8];腦白質(zhì)病變主要為脫髓鞘病變,小范圍的病變會稍限制水分子彌散,導致圖像出現(xiàn)小范圍高信號,但其病變與腦梗塞比較信號強度相對較低。本研究雖發(fā)現(xiàn)磁共振DWI可區(qū)分腦部病變類型,但也可能會出現(xiàn)誤診、漏診情況,未來仍需尋求其他有效檢查方式聯(lián)合應用,以提高診斷準確性。
綜上所述,磁共振DWI在腦部病變診斷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可有效區(qū)分腦部病變類型,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