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邵武 趙 陽 賈臨生 戴洪德
(海軍航空大學 煙臺 264001)
捷聯慣導系統作為飛機的主要導航系統,相比于平臺式慣導系統,具有體積小、成本低和可靠性高等特點[1]。但是由于慣導直接固連在機體上,使得其同樣處于惡劣的飛行環(huán)境中,內部參數易發(fā)生改變,所以需定期標定機載SINS[2~3],保證其導航精度。
機載SINS的常規(guī)標定方法是將其從飛機上拆卸下來,送到專業(yè)的實驗室,依據高精度轉臺實現機載SINS的標定,但是這種做法存在標定時間較長、耗費人力物力和影響飛行計劃等缺點[4~5]。Gamble等[6]建立9維Kalman濾波器,以速度誤差、失準角及加速度計的零偏為狀態(tài)向量,以靜基座發(fā)射架進行機動時,INS的速度誤差作為觀測量,實現了加速度計零偏的估計,但是該方法僅針對低成本多發(fā)火箭炮系統的射前加速度計標定。Fong等[7]在不依賴轉臺的情況下,采用多位置法實現加速度計標定,隨后利用運動中加速度計和慣性測量單元定向算法輸出結果相比較,實現陀螺儀的標定,雖然無需高精度測量設備,卻仍需從載體內部拆卸慣導系統,靜置在不同的位置進行測試。陸志東[8]研究了捷聯慣導系統的空中標定技術,驗證了空中標定的可行性。房建成等[9]研究了基于四元數最優(yōu)化的機載慣導系統空中標定技術,但只對陀螺儀的誤差參數進行了估計。聶子健等[10]提出基于觀測量匹配的空中標定技術,但是整個仿真飛行時間較長,在實際飛行過程中,存在衛(wèi)星導航精度無法保證等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提出基于常規(guī)起飛過程的機載SINS自標定,根據SINS/GPS組合導航原理,設計了自標定模型,結合常規(guī)起飛過程的機動,以慣導輸出與機場跑道附近高精度差分GPS差值作觀測量,應用Kalman濾波,實現慣性導航元器件誤差參數估計。仿真結果表明,該方法能夠實現部分慣導參數的標定,證明了該方法的有效性。
現有空中標定方法需要在空中做額外的機動,且導航衛(wèi)星精度無法保證,本文通過飛機起飛的機動過程,利用跑道附近的高精度差分GPS,實現陀螺儀和加速度計相關誤差參數的標定。整個起飛過程由六個階段組成,如下所示。
1)靜止20s。
2)以6.5m/s2的加速度加速12s,速度達到78m/s。
3)速度達到后,以2°/s的俯仰角拉升15s,拉升到30°。
4)保持30°角度爬升30s。
5)以2°/s將飛機改平,持續(xù)15s。
6)勻速飛行 100s。
常規(guī)起飛過程軌跡仿真圖如圖1所示,常規(guī)起飛過程持續(xù)192s。圖中,小黑點代表著飛機起始位置。
圖1 起飛過程軌跡圖
機載SINS誤差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機載SINS誤差參數設定
GPS定位噪聲為0.5m,測速噪聲為0.1m/s。機載SINS解算周期是0.04s,濾波周期是1s。
Kalman濾波初值設置如下。
初始誤差協方差陣為
噪聲方差陣為
本文以速度誤差為觀測量,量測誤差方差陣為
仿真結果如圖2~3所示,圖中“實線”代表仿真誤差曲線,“虛線”代表待標定誤差參數值。
圖2 陀螺儀和加速度計零偏誤差估計曲線
圖3 陀螺儀和加速度計標度因數誤差估計曲線
由圖2和圖3知,陀螺儀Y軸常值漂移激勵效果較好,Χ軸部分誤差被激勵出,Z軸激勵效果較差;加速度計整體激勵效果一般,Χ,Y軸激勵效果稍好于Z軸。δKay,δKaz,δKgx在起飛過程激勵效果較好,能夠達到預期要求。本文所提方法可以實現部分慣導參數的標定,但是也存在一部分參數激勵效果不完全或者沒有激勵效果。
由于現有文獻介紹的空中標定方法中衛(wèi)星導航精度和穩(wěn)定性難以滿足要求,本文提出了基于飛行過程的機載SINS自標定方法,結合常規(guī)起飛過程的機動,以機場跑道附近的高精度差分GPS輸出值和慣導解算速度差值作觀測量,采用Kalman濾波實現慣導參數的估計,仿真結果證明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紤]下一步機載SINS自標定研究時,增加二次爬升機動從而更好地激勵陀螺儀常值漂移;增加部分空中的機動效果,實現慣導的全參數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