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信息化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成了一個熱點問題。該文主要在分析高職英語聽說教學的困境、學生學習特點及移動學習的基礎上,構建了基于移動終端的混合式教學,同時還闡述了在課前、課中及課后如何將多種技術手段與教學活動深度融合,并通過實證研究證明了該教學模式在英語聽說教學中的效果。
關鍵詞:移動終端混合式教學移動學習英語聽說
中圖分類號: G434;H319.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3(a)-0000-00
Applica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Based on Mobile Terminal in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HUANG Na
(Arts and Sciences Branch,Yangl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Yangling, Shaanxi Province, 7121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ubject teaching becomes a hot issu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dicament of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the theory of mobile learning,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kind of blended teaching based on mobile terminals. It also expounds how to integrate various information techniques into teaching activitie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lass, and proves the effect of this teaching model in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Key words : Mobile terminal; Blended teaching; Mobile learning;?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教育信息化在我國經(jīng)歷了二十多年的發(fā)展,從最初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到網(wǎng)絡教學再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混合式教學,這個過程也是我國及全球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20年。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促進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具有深遠意義,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選擇[1]。為了推進教育信息化,國家先后出臺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guī)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等文件。教育界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從義務教育到高等教育領域都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信息化的發(fā)展中。經(jīng)過多年來的努力,從中可以看到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已初步顯現(xiàn),截止2020年學校網(wǎng)絡基礎環(huán)境基本實現(xiàn)全覆蓋,絕大多數(shù)老師都能利用一定的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但與新時代的要求仍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xiàn)在數(shù)字教育資源開發(fā)與服務能力不強,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建設與應用水平不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基本具備但信息化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尚顯不足,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不夠[2]。所以,廣大教育工作者依然要繼續(xù)提高信息化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探索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
1 英語聽說教學與移動終端融合的必要性
2021年版的《高等職業(yè)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中指出高職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職場涉外溝通和多元文化交流。職場涉外溝通指學生在職場情境中,能夠運用英語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比較準確地理解和表達信息、觀點、情感,進行有效口頭溝通和書面溝通[3]。但是大多數(shù)高職學生都無法進行順暢的口頭溝通,一方面是由于學生普遍英語基礎薄弱,早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長久以來的應試教育下,一些學生把學習重點放在考試上而不是語言的交流上。雖然上了大學,教師仍一直強調英語學習要以聽說為主,最終達到有效溝通的目標,但是學生的惰性已經(jīng)形成,而且成為大學生就更加會害怕說不好、會丟臉,所以讓學生開口說英語成了一個難題。此外,英語課基本上是大班授課,學生人數(shù)太多,上課由于課時有限,并不是人人都能參與課堂活動,許多同學漸漸成了觀眾。所以,如何把英語學習擴展到課堂外,實現(xiàn)課堂內外無縫對接,形成一個泛在學習環(huán)境也是教師要思索的一個問題。
近年來,隨著網(wǎng)絡的基本全覆蓋以及教育信息產(chǎn)業(yè)的逐步發(fā)展,移動學習逐漸受到學生的歡迎。移動學習是在線學習的一種,它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學習方式自主靈活,具有強大的外語教學潛能[4]。將英語聽說教學與移動終端融合進行混合式教學的必要性表現(xiàn)在以下3個方面:首先,可以利用網(wǎng)絡教學平臺及手機App的強大功能,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虛擬、自由、仿真的學習交流空間,使學生在充分自主的情況下進行多元溝通,避免因為害羞而習慣性不參與課堂活動。還有一些研究已經(jīng)證實借助App的移動學習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詞匯學習能力,而詞匯是提高口語的基礎[5]。其次,除了App,還有許多優(yōu)質的英語學習公眾號,這些公眾號提供了豐富而有趣的學習資源,可以成為書本內容的有益補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基于移動終端的移動學習能有效地解決聽說教學在課時上的限制,聽和說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兩種技能,只有大量聽,才能流利說。聽和說不局限于課堂,有空就聽,有條件就說,這剛好符合移動學習的自主化和碎片化特征。
2 基于移動終端的混合式聽說教學模式的構建
混合式教學涉及了多種教學手段、教學環(huán)境、教學資源及教學方法,每個老師都能根據(jù)自己的特長和學生的特點去融合這些要素,達到最優(yōu)化教學設計。該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學生自己去安排學習節(jié)奏,制定自己的目標[6]。學生的學習分為課堂內學習和課堂外學習,教師在學習過程中起引導和幫助作用,要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和督促。在技術支持上,教師可選取多種技術混搭。整體的課程建設最好放在專業(yè)的教學平臺上,可以按照章節(jié)上傳學習資源,發(fā)布學習任務,組織課堂活動或測試等,學生對整個課程的學習會一目了然。互動交流在微信或QQ上最為便捷。學習資源的獲取比較多樣化,微信公眾號和手機App及網(wǎng)站都可。還有一些App和公眾號直接可以用來輔助用英語學習,常見的如有道詞典、金山詞霸、英語趣配音及微軟小英等。該教學模式把教學實施過程分為課前導學與自學、課中探究與實踐、課后延伸與拓展這3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貫穿著師生的不同活動與過程性評價,具體實施流程見圖1。
2.1 課前導學與自學
課前,教師在班級QQ群和優(yōu)慕課教學平臺向學生推送微視頻、發(fā)布單詞學習任務及自測以及推薦與課堂話題相關的學習資源鏈接。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基礎選擇其中某些內容來完成,這樣也是為課堂上能順利完成聽說任務做準備。
2.2 課中探究與實踐
一般的教材安排是每單元一次聽說課,課時只有2學時,所以上課節(jié)奏特別快,要兼顧聽力和口語的練習。聽力中的單詞掌握情況老師通過課前的平臺自測能看到,上課再講解一下錯誤率較高的詞即可。然后,老師引導學生完成每個聽力練習??谡Z都有固定主題,課前老師推薦的學習資源都與該主題相關,不管是詞匯、文章還是微視頻都是在課前借助移動設備完成學習。課堂中的活動是要銜接課前學習的,學生通常會分成小組完成討論、情景對話、PPT匯報等活動。在準備活動時,學生可以使用移動設備查閱需要的資料及單詞。課堂中移動設備還用于簽到、投票及在線測試等。
2.3 課后延伸與拓展
聽力和口語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練習,而課堂有限的練習遠遠不夠達到順暢溝通的目的,所以,我們把聽和說的教學與學習拓展到課后。課后的學習可以分為與課堂內容相關的拓展性任務以及其他形式的延伸性學習。老師在微信群布置課后拓展任務,比如:看視頻發(fā)表觀點、復述故事、配音、錄制小視頻等,學生在手機上完成。除此之外,學生有一些自定步調的學習,在自己喜歡的App上學習,比如:用英語趣配音和英語流利說提高口語;在金山詞霸中聽VOA和BBC,練每日跟讀和情景對話來模擬語音語調;在百詞斬學習單詞并打卡。師生也利用微信群交流互動和答疑解惑,老師鼓勵學生在微信群進行學習打卡,凡是堅持打卡的學生都有加分獎勵。有的學生看到有趣的學習內容會分享到群內,這是一種資源共建,也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熱情。由于和課堂氣氛的截然不同,學生在微信群內的發(fā)言比在課堂活躍得多。當然,對于學習和練習內容的選擇,老師要給予學生指導,避免學生面對紛繁復雜的網(wǎng)絡資源無從下手。
3 基于移動終端的混合式聽說教學模式的應用及效果
3.1教學模式應用
為了驗證基于移動終端的混合式聽說教學的效果,筆者對所帶班級進行篩選,確定了1個實驗班和1個對照班進行實證研究。實驗班采用混合式教學,對照班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實驗班和對照班都能看到老師優(yōu)慕課平臺的學習資源,但是實驗班會在老師指導下利用手機參與課前、課中及課后的學習。以《捷進英語綜合教程》第五單元的Audio/Video Lab為例來說明混合式教學的應用情況。課前通過優(yōu)慕課教學平臺和班級QQ群發(fā)布教學資源:(1)視頻“珍惜糧食愛護別人”和“糧食危機離我們有多遠”;(2)微課——重點詞匯講解;(3)優(yōu)慕課平臺單詞自測。這些活動使學生對將要進行的聽說課話題有了預先了解,老師還建議學生去微軟小英的“每日一練””中選擇“情景模擬”版塊練習“eating out”這一主題來熟悉餐廳用餐的英語表達。課堂中,先對學生的單詞自測進行反饋并講解錯誤率高的單詞。之后,按照教材進度完成聽說任務,聽力以學生練老師講的形式進行,口語練習會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谡Z話題是建立在之前聽力視頻的基礎上的。老師先講解點餐和投訴的常用句型,然后要求學生以“在餐廳吃飯,對食物或服務不滿意并進行投訴”為主題做對話并表演出來,全班學生在觀看后互相評價,并在QQ投票選出最佳團隊,老師對最佳團隊加分獎勵。課后,老師布置不同難度的任務讓學生在微信群以語音或視頻形式提交,任務一:說出三個點餐的句子;任務二:完成一個和用餐相關的趣配音;任務三:錄制一段餐廳用餐的完整視頻,學生可根據(jù)自己基礎選擇。在布置課后拓展任務時老師如果不用這樣的隱性分層教學會使一些基礎較弱的學生更加不愿開口,所以,一定要注意分析學情,在平時多觀察每個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設計合理的課后任務。所有的學習活動都要及時進行反饋并計入平時的過程性考核中。
3.2 教學模式效果
經(jīng)過一學期的實驗,在學期末對學生進行了聽說能力考核。聽力考核為一套A級聽力真題,分值為20分,口語考核為兩人一組做情景對話和定題1分鐘演講,分值為40分,聽和說總分60分。表1? 為兩個班的成績:
考核結果證明實驗班學生的聽力和口語水平都高于對照班,聽力成績區(qū)別不是太大,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口語上,實驗班學生的語音語調、準確度、流利度及完整度都遠高于對照班。在學期末,對實驗班學生進行了一次課程滿意度問卷調查。由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主體為學生,所以其實施效果主要應該看學生對于該課程的滿意度。該問卷是以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及教學總體評價這3個方面為基礎設計的[7]。整個問卷包括10道題,前面九道是關于教學內容的作用、趣味性、實用性、對學生需求滿足度及教學模式的具體效果評價,最后一道是總體的教學評價。圖? 2為問卷調查結果。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首先,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老師補充的教學資源內容豐富,趣味性強,適用性強,對于提高自己的口語能力和聽力能力有幫助;該教學模式對于自主學習能力、語言交流能力、語言知識學習以及師生交流互動等方面都是有促進作用的;教學整體滿意度達到90%,由此可見學生是非常喜歡這種教學模式的。在教學實驗中,通過訪談,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很難堅持聽說訓練,比如他們會時不時地中斷打卡;其次,有的學生在團隊合作中偷懶,小組討論完后不愿意上講臺代表小組發(fā)言;最后,也有部分學生認為課前和課后的任務加重了他們的學習負擔。所以,如何采用更加科學的評價方式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讓基礎薄弱的學生也不要掉隊是將來需要繼續(xù)探究的課題。
4 結語
聽力和口語的教學不能太過依賴老師的教,而是要靠學生的練,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利用手機等移動設備,隨時隨地強化語言輸入,促成語言輸出?;谝苿咏K端的混合式教學符合時代要求和學生的學習需求,非常適合于聽說教學。移動終端能將最豐富的學習資源以最有趣的形式提供給學生,而且這種學習非常自由,隨時隨地可以進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將移動終端運用到英語聽說課程時要合理使用移動終端,把握使用“度”的問題,既要避免流于形式,又要避免過度依賴。只要我們在教學中能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恰當?shù)娜诤喜煌募夹g手段,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與監(jiān)督,這種教學模式必然會促進英語聽說教學的改革。
參考文獻
[1] 黃啟漢.信息技術與高職英語聽說教學相融合研究[J].國際公關,2020(11):133-13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通知 (教技〔2018〕6號)[EB/OL](2018-04-18). https://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職業(yè)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教職成廳函〔2021〕4號)[EB/OL].(2021-03-24).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4/10/559
8801/files/8ebd29e328134529a46867b3daf02cfc.pdf? .
[4]吳巖.新工科:高等工程教育的未來——對高等教育未來的戰(zhàn)略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6):1-3.
[5]吳燕春,徐丹.職業(yè)學院英語詞匯移動學習的實證研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21,5(13):110-113.
[6] 銀珊. 移動技術輔助學習背景下的高職英語口語混合式教學研究——以民航職業(yè)英語口語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0(24):55-61.
[7] 黃娜.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中的應用研究——以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