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娜,鐘紹金,盧金蓮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學院附屬??卺t(yī)院藥學部,海口 570208
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DPN)是糖尿病患者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1]。長時間高血糖狀態(tài)會導致患者血管病變以及神經(jīng)病變,這也是導致DPN 發(fā)生的重要原因[2]。既往研究表明[3],血清脂氧素A4(LXA4)、內(nèi)臟脂肪素(Visfatin)可以促進DPN 的發(fā)生。Visfatin能抑制一氧化氮合酶,從而減少血漿一氧化氮,引起血管內(nèi)皮功能紊亂,使得營養(yǎng)神經(jīng)血管發(fā)生病變,進而引起神經(jīng)缺血缺氧。低水平LXA4可能參與了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發(fā)生,達格列凈是新型鈉葡萄糖協(xié)同轉(zhuǎn)運蛋白2抑制劑,可以作用于腎臟鈉葡萄糖協(xié)同轉(zhuǎn)運蛋白2,減少葡萄糖重吸收,能有效降低血糖。依帕司他治療DPN 效果良好,針對不同程度DPN,能有效改善臨床癥狀以及神經(jīng)傳導速度[4-5]。本研究旨在探究達格列凈聯(lián)合依帕司他對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患者血清LXA4及Visfatin水平的影響,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
前瞻性選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患者共96例,采用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8例。對照組使用二甲雙胍聯(lián)合依帕司他治療,研究組接受達格列凈聯(lián)合依帕司他治療。研究組患者年齡為48~78歲,病程為1~7年;對照組患者年齡為45~78歲,病程為1~8年。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所有患者均知曉該研究方案且簽署同意書,該方案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n=48,)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2 groups (n=48,)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n=48,)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2 groups (n=48,)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6];②雙下肢或者四肢存在周圍神經(jīng)病變癥狀;③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跟腱反應減弱、膝腱反應減弱,存在觸壓式灼燒感、疼痛感等;④肌電圖顯示神經(jīng)傳導速度明顯減緩。排除標準:①1型糖尿病;②特殊類型糖尿病;②其他原因?qū)е碌闹車窠?jīng)病變、原發(fā)性神經(jīng)功能障礙;④存在嚴重肝腎功能不全;③30 d內(nèi)使用過二甲雙胍、依帕司他、達格列凈治療;④依從性差者。
對照組使用二甲雙胍聯(lián)合依帕司他治療,口服二甲雙孤片(中美上海施貴寶之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0.5 g),每日3次,每次0.5 g??诜琅了舅〒P子江藥業(yè)集團,規(guī)格:50 mg),每日3次,每次50 mg,連續(xù)服用12周。
研究組接受達格列凈聯(lián)合依帕司他治療,依帕司他用量同對照組,口服達格列凈(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5 mg),每日1次,每次5 mg,連續(xù)服用12周。
1.4.1 臨床療效評價 治愈:血糖水平恢復正常,空腹血糖(FPG)為3.6~6.2 mmol·L-1,2 h 血糖(2 hPG)<7.25 mmol·L-1,周圍神經(jīng)感覺正常,感覺神經(jīng)傳導速度(SNCV)和運動神經(jīng)傳導速度(MNCV)水平增加2 m·s-1以上;顯效:血糖水平較治療前明顯改善,周圍神經(jīng)病變癥狀消失,MNCV、SNCV 水平增加1 m·s-1以上;有效:血糖水平較治療前改善,周圍神經(jīng)病變癥狀基本消失,MNCV、SNCV 水平增加<1 m·s-1以上;無效:血糖水平較治療前未改善,周圍神經(jīng)病變癥狀無變化,MNCV、SNCV 水平較治療前無變化。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治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2 神經(jīng)傳導速度監(jiān)測 使用NDI-092型肌電圖儀(上海海神醫(yī)療電子儀器有限公司)檢測患者的正中神經(jīng)、腓總神經(jīng)的MNCV 以及正中神經(jīng)、腓總神經(jīng)的SNCV。
1.4.3 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檢測 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讓患者禁食8 h后抽取空腹靜脈血,檢測患者的FPG、2 hPG、糖化血紅蛋白(Hb A1c)。采用HLC-723G8型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希森美康醫(yī)用電子(上海)有限公司]檢測Hb A1c,采用C80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雅培公司)檢測患者的FPG、2 h PG,嚴格按照說明書的標準進行操作。
1.4.4 氧化應激指標、血清LXA4及Visfatin水平檢測 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于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患者靜脈血,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處理后,以3 000 r·min-1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清凍存于-80℃待測。采用Thermo Fisher MK3酶標儀(美國塞默飛公司)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ELISA)法進行檢測,檢測患者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環(huán)氧合酶-2(COX-2)、LXA4及Visfatin水平。試劑盒均購自美國R&D 公司,嚴格按照說明書的標準進行操作,控制批內(nèi)差異<10%,批間差異<15%。
1.4.5 比較2組患者的不良反應 觀察并記錄2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狀況。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0.0軟件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用U 表示,均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治療有效率為95.8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9.17%(χ2=6.096,P<0.05)。見表2。
表2 2組臨床有效率比較 (n=48)Tab.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he 2 groups(n=48)
治療前,2組患者的正中神經(jīng)、腓總神經(jīng)MNCV以及正中神經(jīng)、腓總神經(jīng)SNCV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正中神經(jīng)、腓總神經(jīng)MNCV 以及正中神經(jīng)、腓總神經(jīng)SNCV 均顯著增加(P<0.05),且研究組正中神經(jīng)、腓總神經(jīng)MNCV 以及正中神經(jīng)、腓總神經(jīng)SNCV 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和表4。
表3 2組患者正中神經(jīng)、腓總神經(jīng)MNCV比較 (n=48,)Tab.3 Comparison of MNCV of median nerve and common peroneal nerve between the 2 groups(n=48,)
表3 2組患者正中神經(jīng)、腓總神經(jīng)MNCV比較 (n=48,)Tab.3 Comparison of MNCV of median nerve and common peroneal nerve between the 2 groups(n=48,)
表4 2組患者正中神經(jīng)、腓總神經(jīng)SNCV比較 (n=48,)Tab.4 Comparison of SNCV of median nerve and common peroneal nerve between the 2 groups(n=48,)
表4 2組患者正中神經(jīng)、腓總神經(jīng)SNCV比較 (n=48,)Tab.4 Comparison of SNCV of median nerve and common peroneal nerve between the 2 groups(n=48,)
治療前,2組患者的MDA、SOD 和COX-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MDA 和COX-2水平顯著下降,SOD水平顯著提升(P<0.05),且研究組患者的MDA 和COX-2水平低于對照組,SOD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2組患者MDA、SOD和COX-2水平比較 (n=48,)Tab.5 Tab.5 Comparison of the serum levels of MDA,SOD and COX-2 between the 2 groups(n=48,)
表5 2組患者MDA、SOD和COX-2水平比較 (n=48,)Tab.5 Tab.5 Comparison of the serum levels of MDA,SOD and COX-2 between the 2 groups(n=48,)
治療前,2組患者FPG、2 hPG、Hb A1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患者FPG、2 h PG、Hb A1c水平顯著下降(P<0.05),且研究 組FPG、2 hPG、Hb A1c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6。
表6 2組患者FPG、2 hPG、HbA1c水平比較 (n=48,)Tab.6 Comparison of the serum levels of FPG,2 hPG and Hb A1c between the 2 groups(n=48,)
表6 2組患者FPG、2 hPG、HbA1c水平比較 (n=48,)Tab.6 Comparison of the serum levels of FPG,2 hPG and Hb A1c between the 2 groups(n=48,)
治療前,2組患者血清LXA4及Visfatin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血清LXA4水平提升,Visfatin水平顯著下降(P<0.05),且研究組患者血清LXA4水平高于對照組,Visfatin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7。
表7 2組患者的血清LXA4及Visfatin比較 ()Tab.7 Comparison of serum LXA4 and Visfat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2 groups()
表7 2組患者的血清LXA4及Visfatin比較 ()Tab.7 Comparison of serum LXA4 and Visfat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2 groups()
對照組患者出現(xiàn)肌酐異常1例、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異常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17%;研究組出現(xiàn)肌酐異常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8%。2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出現(xiàn)嚴重的不良反應。停藥后均得到明顯緩解,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344,P=0.557)。
糖尿病是臨床上較常見的內(nèi)分泌代謝性疾病,根據(jù)2011年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報告顯示[7],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shù)高達3.66億,其中約有2.8億糖尿病患者屬于高危人群,而2型糖尿病占90%~95%,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是最為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之一。KHAN N 等[8]研究指出,超過11%的糖尿病患者在確診時,伴有周圍神經(jīng)病變。DPN 在1型糖尿病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均可發(fā)生,發(fā)生率高達60%~90%。目前臨床上尚不明確DPN 的發(fā)生機制,認為可能與體內(nèi)長期高血糖黏貼、代謝紊亂、氧化應激狀態(tài)持續(xù)等有關,其臨床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尚無特異性治療方法,也是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重要原因[9]。目前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多選擇降糖藥物聯(lián)合依帕司他治療,2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不僅能有效降低血糖,還能改善DPN,且藥物不良反應較少,治療效果較好[10]。
二甲雙胍是治療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首選藥物,能有效減少肝糖原的產(chǎn)生,抑制葡萄糖的糖異生,降低空腹血糖,還能有效提升胰島素敏感性,延緩小腸對葡萄糖的吸收。但二甲雙胍在服用時極易出現(xiàn)胃腸道不良反應,導致整體療效欠佳[11]。2型DPN 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手足末端疼痛、麻木、發(fā)涼以及感覺異常,依帕司他是醛糖還原酶抑制劑,用于DPN的臨床治療,對醛糖還原酶具有選擇性的抑制作用,能有效抑制患者紅細胞中山梨醇的積累,改善神經(jīng)功能障礙以及自覺癥狀[12]。達格列凈是新型降糖藥,屬于鈉-葡萄糖共轉(zhuǎn)運體抑制劑,通過抑制鈉-葡萄糖轉(zhuǎn)運體,能促進腎臟內(nèi)葡萄糖、鈉等物質(zhì)排出,改善代謝紊亂,進而抑制葡萄糖與鈉的重吸收;達格列凈通過該方式能抑制體內(nèi)大部分葡萄糖,促進尿液中葡萄糖的排泄,能不同程度地降低FPG、餐后血糖、Hb A1c[13]。
目前,有大量臨床研究證實了達格列凈、依帕司他用于治療2型DPN 的療效[14-15]。結合本次研究結果,達格列凈聯(lián)合依帕司他與二甲雙胍聯(lián)合依帕司他的療效進行對比,研究組治療有效率為95.8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9.17%,治療后2 組患者的FPG、2 hPG、HbA1c水平顯著下降(P<0.05),且研究組的FPG、2 h PG、Hb A1c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后,2組患者的正中神經(jīng)、腓總神經(jīng)MNCV 以及正中神經(jīng)、腓總神經(jīng)SNCV 均顯著增加,且研究組正中神經(jīng)、腓總神經(jīng)MNCV 以及正中神經(jīng)、腓總神經(jīng)SNCV水平高于對照組。依帕司他目前是我國批準上市的唯一醛糖還原酶抑制劑,其針對1型以及2型DPN,均可有效地改善不同程度周圍神經(jīng)病變,改善神經(jīng)傳導速度;依帕司他主要通過抑制糖尿病患者的視網(wǎng)膜、紅細胞以及坐骨神經(jīng)中山梨醇的累積,進而提升自主神經(jīng)機能以及MNCV,改善周圍神經(jīng)病變[16]。治療后,2 組患者的MDA 以及COX-2 水平顯著下降,SOD 水平顯著提升,且研究組患者的MDA 以及COX-2水平低于對照組,SOD 水平高于對照組。氧化應激促進了DPN 發(fā)展,MDA 作為一種脂質(zhì)過氧化物,能反映體內(nèi)的過氧化水平,SOD 可以反映機體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兩者均可反映體內(nèi)氧化應激損傷水平,結合研究結果,達格列凈聯(lián)合依帕司他治療可有效降低MDA 水平,提升SOD 水平,下調(diào)COX-2的表達,進而改善2型DPN 患者體內(nèi)氧化損傷水平。與趙丹等[17]的研究結果相似,均證實達格列凈聯(lián)合依帕司他治療2型DPN 的有效性。
Visfatin最早于2005 年被發(fā)現(xiàn),是一個由473個氨基酸序列組成的細胞因子,主要表達于心、肝、脾、內(nèi)臟脂肪、肺組織等,預示著Visfatin 的多功能性[18]。目前已有研究指出[19-20],Visfatin參與了體內(nèi)的糖脂代謝,具有胰島素樣降糖作用;Visfatin參與了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促進新生毛細血管的形成、血管平滑肌的成熟,Visfatin能上調(diào)內(nèi)皮細胞黏附分子的表達,導致血管內(nèi)皮功能紊亂,引起血管病變。研究證實[21],LXA4 參與了糖尿病微血管病變,DPN 患者體內(nèi)LXA4水平降低,會導致周圍神經(jīng)傳導速度減慢,認為LXA4可能是內(nèi)源性糖尿病拮抗因子,參與糖代謝異常導致DPN 的發(fā)生。治療前,2組患者血清LXA4及Visfatin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2組患者血清LXA4水平提升,Visfatin水平顯著下降,且研究組血清LXA4水平高于對照組,Visfatin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隨著疾病的發(fā)展,Visfatin可通過多種方式影響血管功能,導致神經(jīng)軸突變性壞死、神經(jīng)缺血缺氧,導致大血管受損,最終導致并加重DPN 的發(fā)生發(fā)展。不少研究也證實,Visfatin促進了2型DPN的發(fā)生[22]。LXA4因子的氧化應激作用于糖氧剝奪/再灌注損傷的星形膠質(zhì)細胞,可增加血紅素氧合酶1(HO-1)的表達,而HO-1可改善DPN,抑制神經(jīng)元凋亡,從而改善周圍神經(jīng)病變[23]。達格列凈聯(lián)合依帕司他能降低Visfatin水平,提升LXA4水平,也證實了其聯(lián)合應用治療2型DPN 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2型DPN 患者采用達格列凈聯(lián)合依帕司他治療,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周圍神經(jīng)病變臨床癥狀,降低氧化損傷,改善臨床療效,血清LXA4水平顯著升高,而Visfatin水平顯著降低,且研究組更顯著,安全性較好。受樣本量限制,本研究結果有待擴大化的中心試驗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