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婷婷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之下,更注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所以要求老師應該把學習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做好教學管理活動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從最初的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訁⑴c的狀態(tài),以此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桎梏。高中物理作為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自然也應該跟隨教學改革的趨勢,切實地落實提高學生主體參與這一教學目標。文章則是基于此,對高中物理課堂提高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策略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高中物理;主體參與;教學策略;教學實踐
高中物理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學科所涉及到的知識點深奧、復雜、難懂,學生在學的過程當中會遇到許多的阻礙和難題,加之老師滲透于高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比較落后,缺乏創(chuàng)新性研究,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萎靡不振,課堂參與感極低,學生的主體意識不強,導致整體的教學效果不夠理想,這對于構建高效的高中物理課程而言,任重而道遠?;诖?,強調老師應該對當前物理教學的現(xiàn)狀加強分析,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感,從不同的維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讓學生真正的意義上成為課堂的主人翁。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在高中物理課堂當中,老師應該注重對學生學習認知特點的研究,立足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實際水平、學科特點,采取科學的教學手段,落實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的教學活動,加強對學生的思維引領。老師具體可以以教材內容為主,適當?shù)剡M行教學的拓展和延伸,然后借助相關的教學道具,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立足于情緒的基礎之上,提出核心問題,學生在積極思考探究的過程當中,將動手、動口、動腦、動心相結合,不斷拓展對問題探究的深度和廣度,找到多元化的解決途徑、方法。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翁,全身心、全過程地投入解決問題,歷經(jīng)知識生產(chǎn)的整個過程,能夠實現(xiàn)高效的學習,都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理想狀態(tài)。
比如老師在教學人教版高中物理“摩擦力”這一模塊知識時,學生在以往的學習生活當中,對于這一知識內容有初步的認知,但是并沒有展開深度的了解。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老師應該遵循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借助有效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展開科學的探究,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老師首先可以借助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跑鞋、平底鞋、溜冰鞋等不同類型的鞋子,立足于此,對學生提出問題:班上的小明同學想要去參加100米的賽跑,讓他選哪雙鞋最合適呢?成功率會更高呢?同學們積極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最后由老師做出總結:鞋子的選擇與摩擦力有關,借此導入摩擦力教學。然后老師可以給學生播放畫面:汽車在冰面和泥地里打滑、搬油桶等等。立足于學生比較熟悉生活情景,然后老師可以再次提出問題,且問題的難度呈旋螺式上升的趨勢,具體如下:圖片當中汽車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情況?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是什么?應該怎樣解決?關于摩擦力的小實驗,你有什么樣的猜測和想法呢?學生在思考、探究問題的過程當中,迸發(fā)出更多的學習靈感、點燃學習熱情,通過設計實驗方案,展開實驗探究等實踐過程,進一步感知摩擦力。學生在求知欲探索欲的激發(fā)之下,循序漸進地拓展學習的維度,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的課堂參與推動了整個課堂教學的發(fā)展,對摩擦力相關知識形成更全面的認知和了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探究能力、實踐能力、思考能力等等。
二、搭建合作平臺
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是一件長期的、系統(tǒng)性的教學工作,需要老師進行有效的引導,同時老師也應該意識到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積極地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更自由、更民主、更平等、更開闊的平臺,引導學生在合作探討交流過程當中碰撞出更多的思維火花,積極地提出質疑,提出批判,讓學生物理難題和重點進行充分的探討和研究,讓整個高中物理課堂變得更具生機和活力。比如老師的教學人教版高中物理“圓周運動”這一模塊的知識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老師可以積極地組織學生展開實驗,在實驗過程當中得出感性的認知,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層面,做出規(guī)律性的總結,促使學生形成理性的認知。老師可以以生活當中圓周運動的實例著手,創(chuàng)造生活情境,帶給學生更多的實驗啟迪和靈感,組織學生在小組合作、分工、探究的過程當中進行實驗猜想、實驗預測,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對圓周運動的快慢形成系統(tǒng)性的認知,不斷的提升物理學習能力、實驗能力,切實地體現(xiàn)學生學習主人翁的地位。
三、總結
總而言之,在高中物理課堂當中,老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具體可以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搭建合作平臺等方面著手,讓學生有更多的興趣參與到物理學習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勇敢、積極地在物理學習的道路上披荊斬棘,乘風破浪,促使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得到質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淮萍萍.高中物理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8(02):90.
[2]尹亞鋒.高中物理課堂上學生主體的參與策略研究[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6(07):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