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黎明
前蘇聯(lián)著名作家尤里·邦達列夫曾經(jīng)說過:“幾乎在每個人的命運中,書上的語言都起過無可比擬的作用,誰要是沒有被一本好書俘虜過,那將是最大的遺憾?!笔前?,假如人類社會沒有書籍,那么這個世界該有多么的荒蕪與空洞。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過許多色彩斑斕的夢想。記得兒時的伙伴,有人夢想能擁有一雙白球鞋;有人夢想將來能坐一次火車;有人夢想將來能去北京天安門看看。我卻未曾想過白球鞋,也未曾奢望過坐火車。我只是非常羨慕語文老師的房間里有許多書。于是我就夢想自己長大后,也能像語文老師那樣,有一間屬于自己的房子,房子里排放著看不完的書,那樣我就覺得很滿足,很幸福了。
這個心愿,從那時起,就像一個“結(jié)”,無可救藥地長在我的心坎上,并伴隨我一起在溫飽線上掙扎、徘徊多年。它猶如冬天的太陽,溫暖著我走過黯淡的童年,苦澀的少年和奔波的青年時代。在不同的歲月里,它都以相同的溫度賜予我生存的勇氣,給予我力量,給予我光明。
記得小時候,每當在割滿一筐草后,總是得意地從兜里掏出一本小人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那滋味不亞于一個凱旋歸來的將軍大閱兵時的成就感,時至今日回想起來,仍覺得非常愜意。
也時常在放牛時,悠閑地躺在河邊上看書,金色的夕陽斜照在我的臉上,似乎在有意地渲染著一個鄉(xiāng)村少年的金色童年,為他裝飾著貧瘠而簡單的幸福。這種簡單的幸福,不僅讓我沉醉,更讓我振奮。當我悠然自得地沉浸在故事中時,似乎世界的一切都已與我無關(guān)。那種以地當床,把天作被的超脫感,早已把自己寵化成宇宙的中心,以至經(jīng)常把我美得迷迷糊糊就睡著了??僧斘倚褋砗螅l(fā)現(xiàn)自己的牛,不是在吃人家的豆苗,就是在吃人家的水稻。就因為這事,我被無數(shù)人罵過無數(shù)次,心中也懺悔過無數(shù)次。
在這段黯淡的日子里,我讀了《革命家庭》《血疑》《烈火金剛》《水滸傳》《三打祝家莊》等小人書,特別是那本《革命家庭》,曾多次令我淚流滿面。我記得其中講的是一家人全是地下黨,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下堅貞不屈地與敵人斡旋,斗智斗勇,后來其家人先后慘死在敵人的屠刀下。他們家每犧牲一個人,我都會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悲傷不已。這本書第一次讓我明白了什么叫做“信仰”。
童年的這段閱讀經(jīng)歷,雖然量不多,但卻向我幼小的心靈中注入了珍貴的精神營養(yǎng)。不僅讓我明白了什么叫信仰,更讓我明白什么是黑、白、忠、奸、信、義,什么是大愛無邊。這無疑在不經(jīng)意間建立了一個鄉(xiāng)村少年精神世界的價值體系,清晰地樹立了我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這對我以后的人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隨著歲月流走,漸漸長大。變化的是年齡,是容顏,始終不變的是愛書的情結(jié)。學(xué)生時代,經(jīng)歷了許多不愉快的事情,幸好始終有我忠實的朋友——書的陪伴,使我順利地跨過了許多溝壑與陰霾。
(選自《巴中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