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明集鄉(xiāng)中心幼兒園 扈冉冉
晨間活動時,銳銳小朋友告訴我,周末他去叔叔家做客了。于是我追問:“你叔叔家在哪里呀?”他回答:“縣城?!蔽矣謫枺骸笆蔷用駱菃幔俊变J銳使勁地點點頭說:“對,就是住在高樓里!”我們鄉(xiāng)鎮(zhèn)幼兒園的孩子們大多都住在農村,對城里小區(qū)的樓房接觸比較少,因此充滿了好奇。我便和銳銳商量:“那叔叔家的小區(qū)是什么樣子呢?你給大家講講好嗎?”銳銳愉快地答應了,隨后便向大家娓娓道來。聽完銳銳的介紹,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于是我趁熱打鐵:“那等會兒做游戲的時候,你們可以用幼兒園現有的材料搭建出自己見過的高樓呀!”孩子們很是興奮:“好啊好??!”就這樣,游戲活動“我們的小區(qū)”應運而生。
游戲一:搭建樓房
游戲開始之前,我向孩子們介紹了今天的游戲材料——玉米芯,并引導孩子們做好游戲規(guī)劃,把自己心目中的樓房用繪畫表征的方式畫出來。來到戶外場地后,孩子們紛紛建造起自己的樓房,有的孩子自己蓋樓,有的則和好朋友一起拼擺喜歡的樓房(見圖1)。林林小朋友還不時地向我炫耀,邀請我參觀她蓋好的樓房(見圖2),我則及時給予他們肯定和鼓勵。
圖1.拼擺樓房
圖2.蓋高樓
分析
孩子們的游戲興趣很高,且想象力豐富,都積極拼擺著造型多樣的樓房。雖然沒有搭建出高高的樓房,但孩子們在拼拼擺擺的過程中發(fā)展了手部精細動作,提高了活動探究能力,并從中體驗到了成功感,獲得了滿足感。
游戲二:樓房站起來了
經過游戲后的總結與反思,孩子們意識到高高的樓房都是站立起來的。于是在游戲規(guī)劃中,他們設計了多層樓房,并絞盡腦汁想讓高樓站起來。過了一會兒,孩子們還是毫無頭緒,于是我在旁邊悄悄地把四根玉米芯搭在一起,然后繼續(xù)往上壘高,妍妍和涵涵看到后也學著我的樣子嘗試壘高。果然,樓房站立起來了,孩子們興奮不已,其他孩子也用同樣的方法建起了高樓(見圖3)。由于玉米芯本身比較脆弱,所以搭建的樓房非常容易倒塌,但孩子們仍然樂此不疲地重復著,享受著搭建帶來的快樂。
圖3.嘗試壘高
分析
在游戲過程中,教師采用了平行式介入的方法,這對孩子們起到了隱性支持的作用。最終孩子們將用積木進行壘高的技巧靈活遷移到用玉米芯進行壘高,學會了搭建技能的遷移運用。在一遍又一遍重復壘高的過程中,孩子們體驗著搭建的快樂,這也體現了他們堅持不懈的良好學習品質。
游戲三:屹立不倒的高樓
有什么方法能讓好不容易搭建起來的高樓穩(wěn)固一點呢?我提示孩子們可以借助其他材料。這時諾諾提出:“我們可以用炭燒積木把高樓圍起來,這樣高樓就不容易倒了?!痹谥Z諾的提議下,孩子們又開始了第三次嘗試,這次妍妍當起了建筑隊隊長,其他小朋友當“搬運工”。妍妍去中二班借來了炭燒積木進行搭建,果然樓房比之前牢固了很多。但過了一會兒,炭燒積木就不夠用了,恰巧這時妍妍又沒在旁邊,孩子們一時間不知所措,于是我適時介入,鼓勵他們:“你們也可以去借炭燒積木呀!”緊接著,孩子們紛紛去找中二班的小朋友借積木。終于,一排高樓崛地而起(見圖4)。
圖4.高樓崛地而起
分析
在此次搭建活動中,孩子們能夠樂于探究,積極動腦解決問題。妍妍是孩子們心目中的“老大”,沒有她的引領和幫助時,孩子們顯得不知所措。這時,教師適時介入,鼓勵孩子們主動去借積木,這讓他們能夠繼續(xù)展開游戲。
游戲四:我們的小區(qū)
戶外活動時,游戲場地上正好有一朵花的圖案,于是幾個女孩子利用玉米芯沿著“花芯”的邊緣圍成了一個大圓圈,她們說這就是她們的小區(qū)。隨后,女孩子們用同樣的方法蓋起了高樓,慧慧還認真地數了數并告訴我她們的樓房有七層;妍妍、涵涵等小朋友還在小區(qū)里建起了停車場、小賣部、花壇等不同的建筑物(見圖5)。
圖5.講解小區(qū)規(guī)劃
一排高樓崛地而起,但其中出現了一個問題——妍妍說:“我們的小區(qū)是沿著花芯邊緣建起來的,而且那朵花有點小,你們在里面施工可能會放不開,怎么辦呢?”涵涵靈機一動說:“那擴建一下吧!”好主意!我繼續(xù)追問:“那如何擴建呢?”慧慧回答:“把玉米芯都往外拉一拉就好了?!焙⒆觽儗λ姆椒ū硎举澩?。
接著,老師從活動室拿來了小汽車、路燈等玩具,女孩們興奮地跳了起來,猶如一個個偉大的工程師,建成了一個既漂亮又壯觀的小區(qū)。這時我看到幾個男孩子正在一邊玩耍,于是提出:“你們去妍妍的小區(qū)參觀一下吧!”“好啊好??!”“可是去小區(qū)的路在哪里呢?”我追問。航航說:“那我們修條路吧!然后再去她們的小區(qū)?!闭f干就干,幾個男孩子拿著玉米芯建起了公路。建公路可真是個大工程,由于今天風比較大,建好的公路很容易被風毀壞,所以奇奇、輝輝等幾個男孩一直在修被破壞的公路??吹剿麄冃藿ü返倪M展比較慢,于是我主動加入了他們的工程隊。我悄悄地擺了一個十字路口,孩子們看到后順著我的路口繼續(xù)擺了起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通往小區(qū)的公路終于建好了。孩子們開心地走在寬闊的公路上,試一試能否通往小區(qū)(見圖6)。
圖6.嘗試通過各條路參觀小區(qū)
分析
游戲后的分享環(huán)節(jié),孩子們一一講解了自己的游戲故事?;刍墼诮榻B小區(qū)的樓棟數和層數時,她數出有七層,可以看出她具備一定的數學認知能力,但對于棟數和層數的認知還有些模糊。妍妍的生活經驗比較豐富,能夠建出小區(qū)里不同的建筑物,并一一作出講解。教師適時提供輔助材料,將孩子們的情緒和游戲活動推向高潮。幾個男孩子反復修護被風破壞的公路,也體現出他們具有較強的游戲能力和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的良好品質??傊?,孩子們在此次游戲中體驗到了成功感和自豪感。
游戲五:我們的高級小區(qū)
上次游戲結束后,家長們帶孩子參觀了很多小區(qū)。于是在這次游戲中,孩子們打算搭建兩個小區(qū),并希望這兩個小區(qū)能連接起來。隨后,男孩、女孩們各自組成建筑隊開始搭建自己的小區(qū)。這次,女孩們的動作技能更加嫻熟,借來的炭燒積木不僅用來穩(wěn)固高樓,還可以擺出滑梯的樣子,再放上幾塊積木鋪成小路(見圖7)。負責修建公路的男孩們有了上次的經驗后很快就建好了一個十字路口,而且將公路通向了兩個小區(qū)。接下來,孩子們繼續(xù)把紅綠燈、指示牌、路燈、汽車等玩具擺放在了建好的小區(qū)里。
圖7 女孩們的小區(qū)
分析
面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孩子們能夠積極動腦想出解決辦法。雖然他們選擇了同樣的主題游戲,但卻自發(fā)地對游戲進行了創(chuàng)新——在拼擺“公路”的過程中把兩個小區(qū)連接起來了。孩子們的想象力是無窮的,其分工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搭建游戲“我們的小區(qū)”結束后,孩子們自主畫出了整個游戲故事,并進行了集體分享。他們從中收獲了很多,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玉米芯和炭燒積木都屬于低結構游戲材料,它們對幼兒的限制小、操作和想象空間大,很容易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游戲行為。玉米芯具有脆弱、易滾動的特性,幼兒搭建時易拼擺但也易倒塌,同時它能平鋪、壘高出多種造型,為幼兒提供不同的游戲情境,激發(fā)幼兒主動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幼兒從開始想要搭建高樓,到后來搭建整個小區(qū),整個過程中孩子們更加清晰地了解了搭建所需的玉米芯數量以及小區(qū)里的建筑物,這都是對已有生活經驗的運用。孩子們不斷擴大小區(qū)規(guī)模,增加公路的長度和寬度,也表明他們對空間和數量有一定的認知。游戲中,有的孩子負責運送玉米芯,有的孩子負責搭建小區(qū),有的孩子負責修建公路,合作、協(xié)商等社會性技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鍛煉,同時也促進了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
當奇奇蓋的高樓反復倒塌時,他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重新搭建。后來,當孩子們發(fā)現僅用玉米芯蓋的高樓并不牢固而且倒塌頻率太高時,諾諾想到用炭燒積木圍住高樓;當發(fā)現小區(qū)場地空間不足時,銳銳提出可以把玉米芯往外拉一拉來擴大小區(qū)面積;當發(fā)現公路總是被毀壞時,男孩們反復去修公路……這些場景都讓我看到了幼兒認真專注的學習品質。
在游戲分享環(huán)節(jié),孩子們能夠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與感受;在合作搭建中,他們不斷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思維變得越來越靈活;同時感受到了合作游戲的快樂,這些積極的情緒體驗讓他們越來越自信;當看到搭建成功的小區(qū)時,孩子們獲得了極大的成就感。
從平面樓房到立體高樓,教師是隱性支持者,孩子們模仿老師的方法學會了用玉米芯壘高樓的技能。當妍妍這個“老大”不在時,女孩們顯得不知所措,于是老師及時介入,鼓勵她們主動去借積木,游戲得以繼續(xù)開展。當男孩們修建公路進展太慢時,老師主動加入施工隊,搭建了十字路口,為游戲增添了一抹色彩。在下一次修建公路時,孩子們很快就建好了十字路口,教師則默默支持孩子們的游戲深入發(fā)展。
教師適時提供炭燒積木和汽車玩具等作為輔助材料,充分滿足了幼兒的搭建需求。此外,幼兒能根據已有經驗在游戲開始之前進行設想和規(guī)劃,并通過不斷的嘗試和調整合作完成建構目標。而我作為活動的支持者和引導者,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讓他們自由選擇游戲材料與游戲伙伴。
受自然環(huán)境因素的限制,玉米芯較脆弱且易滾動,我們只能選擇風和日麗、風力相對較小的晴朗天氣進行搭建活動。
為了讓幼兒的搭建不僅僅局限于高高的樓房,教師利用集體教育活動引導幼兒認識、觀察各種各樣的房子,比如窯洞、吊腳樓等,并向幼兒介紹不同房子的不同作用,拓寬幼兒的知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