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 施玲燕 何永英
(蘇州市第五人民醫(yī)院 江蘇 蘇州 215000)
研究表明,結核病作為一種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會引起各種心理、生理和社會問題。中國仍屬于結核高負擔國家,關注結核病各個年齡群體尤為重要[1]。結核病在兒童中各個年齡均可發(fā)病,患兒可能遭遇全身和局部癥狀給照顧者及其家庭帶來巨大的壓力[2]。質(zhì)性研究可作為量性研究的補充,從而可深入闡述照顧者的具體體驗。本研究采用現(xiàn)象學的方法探究結核患兒照顧者的看護體驗,以期來了解患兒主要照顧者的真實體驗及具體需求[3]。
本研究采取目的取樣法,共訪談了2020 年9 月~2021 年9 月蘇州市第五人民醫(yī)院臨床診斷為結核病患兒的主要照顧者10 人。研究樣本量以不再出現(xiàn)新的主題為止?;純旱囊话阗Y料見表1。
表1 患兒一般資料
1.2.1 研究方法為現(xiàn)象學研究方法。在本研究中即為結核患兒主要照顧者。每一名受訪者都被稱為個案。
1.2.2 訪談提綱的確定。 根據(jù)研究目的初步制定訪談提綱,后咨詢上海市肺科醫(yī)院兩名護理學專家以及一名結核科??漆t(yī)生的基礎上,經(jīng)過修改和預訪談,最終確定訪談提綱:“請您談一談,您的孩子最近好嗎?”“在治療孩子、照護孩子的過程中,有哪些感受?”“您感到最擔心的是什么?”“遇到的困惑有哪些?”“您最希望得到哪些幫助?”等。
1.2.3 資料收集。方法采用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地點選擇科室外走廊休息區(qū),出院后繼續(xù)電話隨訪,承諾訪談錄音僅為學術研究用,取得患兒父母對錄音的書面和口頭同意,每次訪談時間控制在20~30 min。提問成員認真傾聽并記錄照顧者表達的內(nèi)心體驗,另一名成員關注照顧者的微表情、情緒變化等。訪談結束,研究小組成員第一時間將資料整理成文字。
1.2.4 資料分析方法。以Colaizzi 的7 步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借助應用軟件Nvivo 10.0。
1.2.5 質(zhì)量保證。符合倫理學原則,每個個案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對象有一定的代表性,堅持最大差異化原則選擇樣本。收集資料前與患兒、患兒照顧者建立和諧友好的關系,對于有疑惑的資料,請研究對象確認無誤后再進行整理、分析。
本組10 例個案,受訪對象年齡28~45 歲,均為患兒的父母,男4 名,女6 名。文化程度:初中1 名,高中2 名,大專3 名,大學以上4 名。家庭年收入:0.5 萬~3 萬元1 例,>3 萬而<6 萬元2 例,6 萬-10 萬元2 例,>10 萬元5 例?;純翰〕叹鶠? 周以上,均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經(jīng)過分析整理,提取出了4 個一級主題,同時提取了6 個亞主題。
2.1.1 無助感。在照顧結核病患兒過程中,照顧者反應患兒的發(fā)熱、咳嗽甚至惡心、嘔吐甚至食欲下降讓他們覺得心疼。同時因為是大眾眼中的傳染性疾病,以前未接觸過,以為結核病已經(jīng)被消滅得差不多了,照顧者感到悲觀無助。個案H:“我家孩子發(fā)熱已經(jīng)半個月了,食欲也不好,結核病吃的藥太多了,有時候藥吞不下去,掰開給他吃也會惡心。”個案G:“她不想住在醫(yī)院里,想回家,想去上學。本來學習很上進,很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歡,想到要休學,本人很受傷,作為家長,也替孩子感到可惜,可能會影響升學和評優(yōu)。”(哭泣)
2.1.2 自責和內(nèi)疚。照顧者幾乎都覺得是自己的照顧不周占了很大的原因。個案B:“我寧愿生病的是我啊,是不是我工作太忙了,忽視了孩子的營養(yǎng)。”(目光中流露出無奈)個案I:“都是我不好,平時沒注意讓孩子戴好口罩?!保▏@氣)個案B:“下巴下面腫起來了,我還以為是炎癥,差點耽誤孩子了?!?/p>
2.1.3 心疼和絕望。周圍別人家孩子都沒得肺結核的,治療周期這么長,每天吃幾十顆藥,太痛苦了。個案都認為,自己孩子得了肺結核病,傳統(tǒng)意義上的“肺癆”,嚴重影響孩子的學業(yè),同時會造成校園和社會歧視。個案A:“最后確診得了結核病,轉(zhuǎn)診到傳染病醫(yī)院,整個人都崩潰了。他當時才10 歲呀,又是貴州人,還不知道啥時候能回貴州上學……(眼神飄忽不定)”個案J:“感覺是晴天霹靂,本來把孩子養(yǎng)大就不容易,再得肺結核,血氧飽和度可能更低了。”個案D:“心痛,這么小的娃就得了腸結核,聽醫(yī)生說療程會長些,關鍵是一直腹瀉,娃受罪啊?!?/p>
2.1.4 經(jīng)濟負擔過大。個案C:“自己在蘇州打拼非常不容易,因為孩子的病在單位請假很久了,職業(yè)前景就不提了,房貸車貸啥的壓得喘不過氣來?!眰€案F:“因為要做檢查項目,需要不少錢,我們的存款不知道夠不夠?!眰€案A:“家里還有哥哥,兩個孩子的開支,再加上現(xiàn)在一個人失業(yè),沒有父母的金錢幫助是不可能的。”
個案E:“孩子一咳血,整個人就慌了,醫(yī)生護士交代的注意事項都忘記了?!眰€案H:“家里有個親戚得了結核性胸膜炎,孩子是不是被傳染的啊?接下來居家消毒怎么做真的不清楚,雖然醫(yī)務人員說了很多,但是具體做起來還是有困惑?!眰€案E:“醫(yī)生說可以補充小安素,不過孩子她不愛喝奶粉,平時也挑食,不知道怎么做營養(yǎng)美味的飲食?!眰€案J:患兒男,13 歲,身高165cm,體重只有33kg,屬于營養(yǎng)不良。個案J 父母卻對這件事習以為常。
2.3.1 支持不足。兒童結核病群體仍是小眾,周圍人大多都不懂,加上病情的特殊性,患兒和照顧者大多都處于一種孤立無援的狀態(tài)。個案C:“怕孩子發(fā)生肝損和不良反應,還不能去咨詢朋友?!眰€案A:“希望有一個交流群,不過現(xiàn)實很難?!?/p>
2.3.2 社交活動受限。孩子患了結核病,父母的生活秩序被打破,同時多多少少會有社會歧視。照顧者因為孩子可能會失去原先的社交圈,與外界聯(lián)系淡化。個案G 的母親暫時離職了。個案B:“以前在外拼工作,疏忽了孩子的成長,今后要加以補償?!眰€案E:“自從孩子懷疑支氣管結核,做氣管鏡后,我沒有一天可以放松,我不敢走親訪友,我已經(jīng)沒有自我了?!?/p>
家有結核患兒,尤其是急性血型播散型肺結核,癥狀明顯,對自己和孩子考驗都是巨大的,另一方面是長期服藥和定期復診對家庭依然是痛苦和煎熬[4]。同時,結核病作為創(chuàng)傷性事件帶來的漫長的康復歷程,孩子可能被改變的人生軌跡,使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也進一步促使對自己和孩子的人生進行重新規(guī)劃。個案F:“社會大環(huán)境造成我們家長一心看成績,經(jīng)此一事,覺得健康平安才是最重要的。”個案D:“只要孩子能好起來,我做什么都是值得的?!被純汉驼疹櫿吖餐?,最后戰(zhàn)勝病魔,重獲健康的經(jīng)歷也會進一步強化親子關系,是人生一次回憶,雙方都會經(jīng)歷創(chuàng)傷后成長。
3.1 目前我國傳染病醫(yī)院所能提供的服務有限,而且存在一定程度的社會歧視。兒童結核病情更趨個體差異,治療和用藥均和成人有顯著的差異,需要社會給予更多的關注,但是全社會能提供的支持很有限。本研究中,好幾個個案均是從其他地區(qū)來治療的,此種情況會造成患兒的極大不便,了解到他們面臨著自身心理負擔過重、缺乏相關知識、社會支持不足等問題,他們需要得到針對性的、及時有效的幫助[5-6]。
3.2 建立、完善結核病服務網(wǎng)絡。結核病防治專員定期上門為結核病患兒和家庭提供專業(yè)指導和心理疏導等,提供可靠的延續(xù)服務,或者為其提供此類的信息。建議主要照顧者到心理治療專業(yè)人士處尋求幫助,以緩解親屬的照顧壓力[7]。同時,做好結核病密切接觸者的管理,最大限度地進行結核病的科學防控。
3.3 成立教育部門關愛小組。聯(lián)合學校管理者、班級教師、校園醫(yī)務室專業(yè)人員等,需密切關注患兒的心理健康。在復學后營造溫馨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同時及時與患兒的照顧者溝通交流,遇到問題及時解決[8]。
本研究為質(zhì)性研究,深入探討了結核病患兒照顧者在子女患病過程中的照護體驗,結核病患兒需要社會和學校、家庭的全方位支持,應盡一切努力滿足患兒家屬的需求,重視患兒以及家屬的心理變化,第一時間幫助他們,從而減輕他們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