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建英
[摘? ? ? ? ? ?要]? 以學生為中心是素質教育教學追求的目標,也是新時代教育教學的根本理念。尤其是在中職教育教學中,結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開展教學,既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科成績,也能為學生早日適應社會做好準備,使教學更具實用性和思想性,使教書育人這一目標落到實處。
[關? ? 鍵? ?詞]? 中職數學;學生;課堂教學;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2)13-0079-03
不可否認,中職生與普通高中生相比,他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心理、學習狀態(tài)、習慣、思想等,由于中考失利,他們學習中的消極情緒居多。針對這種情況,作為中職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戰(zhàn)勝自己,進而改變自己,并通過努力學習技術、知識,塑造思想,拓寬認知,為自己更好的成長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一、中職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一)忽視學生的主體性
中考有失有得、有成功有失敗,這很正常,但不管是社會還是教師都會不自覺地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職生。比如,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有些教師認為中職生本來就不愛學習,又缺少學習主動性,文化課對于他們來說只是走過場,教好教壞無關緊要。殊不知,教師的這種態(tài)度會對中考失敗而被消極緒情控制、內心比較自卑的中職生造成二次傷害,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對數學學習徹底失去興趣、喪失信心。再加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關注學生動態(tài),自己唱獨角戲,更讓學生覺得他們是一群失敗的孩子,給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埋下不利的因素。
比如,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設計沒有結合中職生的實際情況,方法枯燥不說,內容設計也非常程式化,沒有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中職生之所以進入職業(yè)學校,可能與他們的學習習慣不好有關系,但這并不能證明學生現在也不好好學習。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基礎,分解教學難點,并采用有趣的方法吸引學生,他們還是能學好數學,為他們學習技術以及綜合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打好基礎。“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作為新時代的中職數學教師,要正確認識中職生,與他們和諧相處,與學生一起創(chuàng)造積極的數學課堂環(huán)境,一起在教學中成長,才更有利于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對學生個體缺少關注,影響整體教學效果
正因為中職生的不同經歷,所以他們的心理容易變得敏感、自卑、多疑,對于學習多少有抵觸心理。這不是因為他們不愛學習,而是他們還沒有從學習的失敗中走出來,還沒有找到突破自己的方式。針對學生的這種情況,我們在教學中要盡量做到關注學生個體,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學習狀態(tài)、學習需求,有針對性地在教學中做他們的教師、伙伴,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促使學生有效學習,從而保證班級數學教學順利推進。
可事實并非如此,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中職生進了職校,學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yè),總是悶悶不樂,無法進入學習狀態(tài)。顯然,這些學生的狀態(tài)、認識、心理,不但影響了自己的學習與成長,也多多少少會影響身邊的同學。在談到這些學生時,教師沒有對他們進行個性化的引導、教育,促使他們擺脫之前的失敗,走出消極情緒的擺布,進入正常、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尤其是中職數學教學,教師如果在教學中缺少對學生個體的關注,首先不利于數學教學,其次還會無形中拉開師生距離,給數學教學造成不必要的障礙。
(三)教與學嚴重脫節(jié),導致教學效率低下
由于教師對中職生缺少足夠的認識,對學生的學情、學習習慣、心理狀態(tài)等不了解,在教學中沒有根據學生需要施教,導致學生難以進入學習狀態(tài)。如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等,這些都會造成學生的學習障礙,從而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然而在調查中發(fā)現,大多數教師對此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進而做出一定的調整,還是按照固有的方法和擬定的計劃進行教學,不考慮學生是否能聽懂、能跟上,使教與學嚴重脫節(jié),極大地弱化了教學的意義。
首先,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沒有考慮到中職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的安排缺乏科學性、難度大、內容密集,再加上中職生基礎較差,他們對于課堂內容根本來不及吸收、消化,導致學習效率不高。
其次,中職數學教學缺少實踐性,沒有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眾所周知,中職生畢業(yè)后要走向社會,他們需要學習能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工作問題的數學知識、數學思維或者數學工具,而不是停留在教材、卷面上的數學成績。他們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更多地融入實踐內容,讓他們把課堂所學運用到實踐操作中,提升運用能力,增強競爭力和自信心??上Ы處熆紤]的是自己的教學任務和進度,運用自己習慣的教學方法與模式,導致教與學嚴重脫離,教學效率低下,預期的教學目標難以實現。
二、以學生為主的中職數學教學策略
(一)關注學生個體,促進數學課堂教學
中職生雖然是中考失利走入職校的,但是他們失敗的原因各有不同。有的是失常發(fā)揮,有的是成績一直不理想,有的是還沒有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作為中職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關注每個學生,改變他們并激活他們學好數學的欲望,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從而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比如,在我所教班級有這樣一個學生,在課上心不在焉,課下不與同學交流。這種狀態(tài)對他自己的學習與成長不利,對于班級的學習氛圍也造成一定的影響。之后,我先是找到同班同學了解他,也聽取了其他教師對他的評價。然后找他談話,果然不出所料,他和很多學生一樣進入家長想讓他上而他不想上的職校,而且還學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yè)。這個學生其實喜歡繪畫,可是他目前學的是護理專業(yè)。針對這種情況,我鼓勵他先學好文化課,學好目前的專業(yè),等以后有能力再轉行?;蛘甙炎o理當作一種謀生的手段,把繪畫當成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同步發(fā)展。經過幾次深入的溝通,這個學生思想慢慢有了轉變,學習的態(tài)度也端正了,數學成績逐漸有了提升,同時我發(fā)現他與同學們的相處也融洽、自然了很多,班級的學習氣氛也有所改變。
(二)堅持以學生為本,改變教學的主體性
相對于普通中學生來說,中職生的數學基礎比較薄弱,教學難度較大。正因為如此,中職教師更應該以學生為本,在具體的教學中突破自己慣有的思想認識,改變模式方法,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制訂教學計劃,促進學生積極參與。
1.多鼓勵學生
中職生經歷了中考失敗,總是能從大人不經意的嘆息聲中聽到大人對他們的失望與否定。在中職數學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學好數學,教師就要多鼓勵學生,消除學生心中對自我的否定,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比如,在學習“分段函數”這一節(jié)時,筆者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如“媽媽在從家到單位的往返途中搭上了一輛出租車,此車起步價為10元,超出起步價后,每公里要增加4元,請同學們用函數的形式表達出來”。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用巧妙的語言和手段鼓勵學生思考。如果學生沒有回答出來,也不要否定學生的能力,要淡化學生自身原因,多鼓勵學生,只要認真聽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等。事實證明,恰當的鼓勵不但能增強學生學習的熱情、樹立學習自信心,還能提高教學效率,實現預期的教學目的。
2.教學要有針對性
每個中職生由于基礎、能力、習慣等不同,他們在數學學習中表現的狀態(tài)也是不同的。作為中職數學教師,我們要認識到中職生的特點如差異化大、學習積極性不高等,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式能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進而提升數學成績。還是以“分段函數”舉例,有些基礎差的學生連分段函數的概念都沒掌握,很難進行下一步的教學。針對這樣的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他們多鞏固、積累基礎知識,慢慢從理論走向實際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習能力,實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目的,為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創(chuàng)造條件。
3.點燃學生的希望
筆者在調查走訪中發(fā)現,由于年齡的關系中職生無法面對中考失敗,被中考失敗這個事實剝奪了希望、信心,在學習中完全沒有主動性、自覺性,只能機械性地在學習。作為中職數學教師,要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這種心理狀態(tài),采用講故事、樹榜樣的方式點燃學生的希望。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穿插一些勵志的故事,結合學生的特點、個性,與他們多交流、溝通,鼓勵他們,增強學生對自我的認同感,再次點燃學習的希望,使他們在學習中變得主動、積極。在獲得更多知識的同時,思想、認識也能不斷地得到發(fā)展,實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目的。
(三)靈活教學方法,強化課堂的代入感
教師在課堂上要客觀看待中職生,了解他們的學情、能力、興趣與習慣。為了讓他們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根據課堂內容、學生情況等靈活選用教學方法,增強課堂的代入感,讓學生樂意參與教學過程,并能主動、自覺地獲取知識。
首先,在信息時代,中職數學課堂上也不能缺少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如多媒體、電子白板、幻燈片等,更不能缺乏新媒體時代網絡資源的介入。比如,在為學生講授“三角函數”內容時,有的學生聽了三角函數的概念以及不同角的函數關系等,還是不了解其中的規(guī)律,不能靈活把三角函數的定義、關系等運用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有效消化知識,教師要借助多媒體,運用生動的課件為學生呈現內容脈絡,化解知識難點,用圖說明幫助學生理解?;蛘呓處熆梢越柚W絡資源給學生搜集科普類自媒體,讓學生結合三角函數設計的游戲、圖片的呈現以及別出心裁的講解,全面理解三角函數的內容等。這樣不但能完成三角函數的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還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進而為學生自主學習做好鋪墊。
其次,引入操作實踐,增強學生的參與感。由于中職生年齡小,再加上中考失敗,對于學習多少有抵觸和畏難情緒。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中既要落實知識的傳授,還要注意疏導學生的心理,讓他們客觀面對失敗,正確面對現在的學習。所以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參與感,喚醒學生的責任意識,使他們能主動融入學習過程,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比如,在講授“柱體、錐體的側面積和體積”等知識時,教師為了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內容,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柱體、椎體,使他們在制作過程中了解柱體、錐體的構造,對于它們的體積、側面積有直觀的認識,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事實證明,學生動手操作、參與教學過程,能促進他們對課堂內容更好理解的同時還能提升學習的熱情,激發(fā)他們積極參與的興趣,實現一舉多得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總之,中職生有其特殊性,教師在教學中既要實現知識傳授的目標,幫助學生提升文化素養(yǎng),增強學生信心,又要注重對學生的心理疏導,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改變枯燥、目標性極強的知識傳授方法,在教學中挖掘數學的人文素材,增加數學課堂的人文情懷,把人文關懷傳遞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關注和溫暖,從而樹立信心,重新上路。
參考文獻:
[1]劉仕琴,李靚琦,彭勝喜,等.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C語言課程教與學研究[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1,50(1):163-164.
[2]余珊.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的“教”與“學”研究[J].山海經(教育前沿),2021(8):292.
[3]張艷嬌,蔡金法.數學內容教與學研究的最新進展:《數學教育研究手冊》第二冊簡介[J].中學數學月刊,2021(6):1-5.
[4]張曙輝.中職數學建模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思考與策略[J].閩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報,2020(12):88-91,100.
[5]鄭波.核心素養(yǎng)的中職數學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15):122-123.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