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振
豐縣人民醫(yī)院兒科,江蘇豐縣 221700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又稱新生兒肺透明膜病,是新生兒出生后不久即出現(xiàn)的進行性呼吸困難及呼吸衰竭現(xiàn)象[1-2]。主要是指新生兒出生后因肺表面活性物質(zhì)缺乏多引發(fā)的肺不張、肺毛細血管-肺間質(zhì)高滲透性疾病[3]。該病多發(fā)生于早產(chǎn)兒,是一種有較強致命性的疾病,對患兒健康與安全的威脅非常大[4]。導致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發(fā)生的主要機制和早產(chǎn)兒肺結構不完善有較大關聯(lián),肺結構不完善則容易造成肺表面活性物質(zhì)不足,進而使得患兒出現(xiàn)肺泡廣泛萎縮、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并且還可能會造成毛細血管氣體彌散功能障礙,使得患兒缺氧、酸中毒癥狀加重,進而可引發(fā)該病發(fā)生[5-6]。患兒發(fā)病后多可見程度不同的呻吟、氣促、呼吸困難等癥狀,甚至可導致患兒死亡,嚴重威脅患兒健康與安全[7]。正壓通氣治療是臨床上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常用方式,為進一步改善患兒病情,該研究便利選取該院自2018年5月—2020年12月期間收治的48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為研究對象,并予以患兒正壓通氣治療的同時配合采用聚焦解決模式,現(xiàn)報道如下。
便利選取該院收治的48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為研究對象;將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胎齡27~37周,平均(30.44±2.52)周。觀察組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胎齡27~36周,平均(30.47±2.48)周;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經(jīng)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患兒均經(jīng)臨床診斷確診為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②患兒均可見程度不同的呼吸急促、呼吸性呻吟等癥狀;③患兒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先天性肺部發(fā)育不良者;②因胎糞吸入綜合征或濕肺所致的呼吸窘迫患兒;③合并有先天性心臟病。
對照組行常規(guī)正壓通氣治療,首先選擇壓力支持通光及呼氣末正壓通氣模式,結合患兒情況合理進行吸氣及壓力選擇;然后于設備基礎上連接鼻塞與呼吸機,最后予以患兒吸氧治療,治療期間嚴密觀察患兒病情及儀器情況,展開正壓通氣治療。
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配合開展聚焦解決模式,具體方法:成立專門的聚焦解決模式小組。小組成員選取有豐富經(jīng)驗的臨床護士,并組織小組成員進行系統(tǒng)化、針對性培訓,培訓內(nèi)容應包括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相關知識、正壓通氣治療的相關知識、聚焦解決模式的相關知識、干預重點等,以提升護理人員對于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及專業(yè)水平。
聚焦解決模式的實施。對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的臨床護理工作主要存在3個方面的問題:①患兒容易因分泌物清除不及時而引發(fā)誤吸等不良后果;②患兒受疾病及治療的影響,容易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情況。③患兒家屬缺乏對疾病知識的了解,處于對患兒病情的擔憂,容易出現(xiàn)明顯的負面情緒。針對上述問題進行聚焦解決干預,具體內(nèi)容如下。
①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兒分泌物清除的重視,包括口咽部分泌物、鼻咽部分泌物、氣管分泌物等;對于分泌物較為黏稠者,應予以患兒霧化吸入治療,以稀釋痰液,在此基礎上再行吸痰處理。在此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認真記錄患兒呼吸狀況,并且需嚴密監(jiān)測患兒提問、心率、呼吸、氧分壓情況等,以及時了解患兒情況,并結合患兒情況及時調(diào)整治療及干預方案,保證治療效果。
②在完成正壓通氣治療后,護理人員應將患兒置于保溫箱內(nèi),并應定時測量患兒皮膚溫度或肛門溫度,并盡可能維持患兒機體處于低耗氧量的狀態(tài);同時護理人員還應加強對患兒營養(yǎng)攝入干預的重視,對于無法母乳喂養(yǎng)者,可通過靜脈滴注方式維持患兒機體營養(yǎng)。
③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兒家屬心理疏導與鼓勵暗示的重視。護理人員應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兒家屬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正壓通氣治療的過程、效果等,以提升患兒家屬的認識度,減少患兒家屬緊張、擔憂等負面情緒,提升家屬的治療信心,促使家屬更好的協(xié)助患兒配合治療和干預。
①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后肺功能指標情況,包括潮氣量、動脈血氧分壓、功能殘氣量。
②統(tǒng)計對比兩組患兒機械通氣時間、氧療時間、住院時間。
③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前及治療48 h后動脈血氣分析指標變化情況,包括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分壓(PaO2)及pH值等指標。
④統(tǒng)計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前及治療48 h后通氣指標變化情況,包括平均氣道壓力(MAP)和呼氣末正壓(PEEP)等。
⑤統(tǒng)計對兩組患兒治療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肺出血、氣胸、腦室內(nèi)出血、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治療后各項肺功能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肺功能指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兩組患兒肺功能指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
觀察組患兒機械通氣時間、氧療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機械通氣時間、氧療時間、住院時間比較[(±s),d]Table 2 Comparis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oxygen therapy time,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d]
表2 兩組患兒機械通氣時間、氧療時間、住院時間比較[(±s),d]Table 2 Comparis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oxygen therapy time,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d]
?
觀察組患兒治療48 h后MAP、PEEP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通氣指標變化情況比較[(±s),cmH2O]Table 3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ventilation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mH2O]
表3 兩組患兒通氣指標變化情況比較[(±s),cmH2O]Table 3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ventilation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mH2O]
?
觀察組患兒治療48 h后PaO2及pH值均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動脈血氣分析指標變化情況比較(±s)Table 4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4 兩組患兒動脈血氣分析指標變化情況比較(±s)Table 4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0.00%,低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兒并發(fā)癥情況比較[n(%)]Table 5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為新生兒科常見疾病,患兒發(fā)病后多可見不同程度的呻吟、氣促、呼吸困難等癥狀,甚至可導致患兒死亡,嚴重威脅患兒健康與安全[8]。正壓通氣治療是目前臨床上治療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常用方式,該治療方式是一種輔助通氣方式,治療期間無需建立人工氣道;且在吸氣過程中可予以壓力支持,并可在呼氣時降低壓力,從而達到減輕患兒呼吸肌負荷的效果[9-10];同時通過予以患兒正壓通氣治療還可有效調(diào)節(jié)患兒呼吸參數(shù),提升其氧合功能、改善患兒臨床癥狀,發(fā)揮較好的治療效果[11-12]。但由于該病較為嚴重,且患兒年齡小,配合度低,為更好地改善治療效果,在治療期間還應及時分析患兒及其家屬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并進行針對性的、聚焦解決干預,以改善患兒病情、促進患兒恢復十分必要[13]。
聚焦解決模式是一種新型護理方式,通過分析患兒治療期間可能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的進行解決和處理,同時予以患兒有效的心理鼓勵暗示,從而通過心理疏導、專業(yè)護理等方式來達到更好的干預效果[14]。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中采用聚焦解決模式進行干預,可以及時清除患兒分泌物、減少患兒機體能耗、改善患兒營養(yǎng)狀況,同時通過予以患兒家屬知識宣教與心理疏導,還可提升患兒家屬對疾病的認識度,以緩解患兒家屬的擔憂情緒,有利于家屬更好的協(xié)助患兒配合醫(yī)護人員開展治療和干預[15-16]。此外,通過該護理模式的應用還可增加患兒家屬與護理人員間的溝通交流,對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提升患兒家屬的滿意度同樣有積極意義[17]。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血氣分析指標、通氣指數(shù)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0.00%低于對照組的25.00%(P<0.05);觀察組患兒機械通氣時間、氧療時間、住院時間為(3.38±0.15)、(2.53±0.33)、(18.23±1.99)d,均低于對照組的(5.19±0.34)、(4.61±0.52)、(26.43±3.06)d(P<0.05);這與劉亞萍[18]的研究結果相符,在其研究中采用聚焦解決模式的觀察組患兒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為(3.47±3.23)、(40.21±10.61)d,低于對照組的(6.78±3.94)、(52.21±14.23)d(P<0.05),提示聚焦解決模式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中的應用效果更理想。
綜上所述,在正壓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中開展聚焦解決模式干預效果理想,可促進患兒病情改善,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