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琳
關鍵詞:歸因方式;培養(yǎng)自信;活動設計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2)13-0045-03
【活動理念】
處在青春期的高中生,對事情采用不同的歸因方式會給他們帶來不同的情緒反應和行動方式。如果高中生能掌握合理的歸因方式,正確認識自己,往往能提高心理彈性,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樂觀地面對生活。反之,不合理的歸因方式會損害學習的積極性,影響人際交往的能力,最終損害自我同一性的形成。
【活動目標】
1.了解歸因的方式,了解自己的歸因特點,學會合理歸因的方式;
2.體驗合理歸因帶來的積極情緒和行動方式,學會合理歸因,養(yǎng)成合理歸因的思維習慣;
3.學會積極、合理歸因,樂觀面對問題,培養(yǎng)自信。
【活動準備】
學習單、PPT。
【活動對象】
高一年級學生
【活動過程】
一、熱身游戲:“抓”與“逃”
游戲規(guī)則:請同學伸出右手,打開手掌向下,同時伸出左手,食指向上,用左手食指抵住左邊同學的右手掌。接下來,我會讀一段文字,當同學們聽到關鍵詞“自信”的時候,用你的右手迅速去抓右邊同學的左手食指,同時你的左手要快速逃脫,不要被左邊同學抓住。
文字內容:
一個人如果想要認識自信,或許就一定需要明白,自卑其實是自信的因子,自信始于我們看到自卑的真相,不沉溺自卑,而是懂得去重塑自我,建立自我,我們的內心就會變得更為自信。
在剛剛我讀的這段文字里,一共有4個自信。想問一下大家,剛剛表現(xiàn)如何?
這位同學你來說一下,抓到了幾次,被抓了幾次?你感覺為什么會這樣呢?那當你這么想的時候,你心情如何?接下來還想玩這個游戲嗎?
師:像這樣,我們對一件事情的成敗尋找原因,做出判斷的過程叫歸因。通過這個小游戲,我們發(fā)現(xiàn)歸因方式會影響我們的情緒感受、接下來的行動甚至對自我的認識,所以學會合理歸因就非常重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方面的內容。
二、給我一個理由,好不好
剛剛我們通過“抓”與“逃”的小游戲,初步認識了“歸因”。接下來,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實際經(jīng)歷,寫下讓你印象深刻的成功或失敗的事件,可以是學習方面的,可以是生活方面的,也可以是人際交往方面的。分析當時自己對于結果是如何歸因的?當時的情緒如何?接下來采取了什么行動?
師:從同學們的分享當中,我發(fā)現(xiàn)大家的歸因都比較客觀、積極,一般都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樣的歸因方式也是我們所提倡的。接下來我們一起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歸因。
三、心理學看“歸因”
心理學家維納從認知的角度把原因分成了三個維度:內因和外因,穩(wěn)定和不穩(wěn)定,可控和不可控。六個因素:能力、努力程度、任務難度、運氣、身心狀態(tài)以及外界環(huán)境。
我們來看一下每個因素的維度特點,比如能力,你們說它是內部還是外部的,是否穩(wěn)定,是否可控?比如外界環(huán)境……其他幾個因素大家也可以看一下。
(一)心理情景劇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個心理情景劇,邀請兩位同學到前面來表演。要求:有情緒表現(xiàn)。
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結合維納的歸因理論,你發(fā)現(xiàn)小樂同學和大貝同學的歸因風格的規(guī)律是什么?
(2)你更喜歡哪種歸因方式呢?為什么?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你的歸因風格傾向于哪位同學?
大貝:哎,小樂,我昨天去參加英語演講比賽初賽,被刷下來了。
小樂:我也沒通過初選呢。
大貝:看來是我的能力沒有達到比賽的要求呢,哎,我覺得我還是太菜了。我好菜啊!
小樂:嗯……其實不一定是我們能力有問題,可能是我們運氣不太好。遇到的評委比較嚴苛……
大貝:我沒過還是自己不行吧,我從小就不聰明,長得也不是很好看,這些都是沒有辦法去改變的吧。
小樂:別這么想啊!你看我們這次因為時間倉促,也沒做多少準備,我們下次做好充分的準備就好了。再說,沒有人會一直這么不走運的呀!
大貝:也有可能吧……可是,我還是好難過。我覺得我的缺點好多,簡直一無是處,也難怪評委老師會不選我。
小樂:你不會一無是處的,這次初賽沒過,可能只是某一方面出了一些問題,比如我,可能是英語口語發(fā)音不夠標準,所以,我準備多花時間練一練,你要跟我一起練嗎?
大貝:哎,那我也和你一起練練吧!
一學期后……
小樂:大貝,這次英語演講比賽,我通過初賽啦!
大貝:哇,太好了,我也過了耶!
小樂:看吧,我們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
大貝:我覺得我這次能過應該是因為我的運氣比較好。
小樂:哎呀,運氣只是運氣,可我們的實力一直都在那兒的呀!
大貝:可是,運氣不會一直都在呀,要是下次,運氣沒有那么好了,我該怎么辦呀?
小樂:哎呀,你怎么總是不往好的方面想呢?我們一定是因為各方面比較好,所以這次才能通過初賽的??!
大貝:我覺得也不是啊,我感覺自己還有很多方面還是不行的,這次評委老師可能只是覺得我的口語還可以吧……
思考與分享:
(1)看完兩位同學的表演,你看出小樂同學和大貝同學在歸因風格上有什么規(guī)律了嗎?
(2)你更喜歡哪種歸因方式呢?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你的歸因風格傾向于哪位同學?
從表1看,雖然不能說小樂的歸因方式完全是合理的,大貝的歸因方式完全是不合理的。但從本質上來說,大貝的歸因方式傾向于外在、不可控的因素,如果長期這樣歸因,會讓人情緒消極、逃避問題。
(二)點亮心燈
小組討論: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利用歸因理論,真正做到合理的歸因?
(1)多維:不能單一地只從自身或外界他人角度找原因,要內外歸因相結合,多維度、全面看待問題;
(2)客觀:尊重客觀事實,歸因不是給自己的錯誤和失敗找借口;
(3)內部:盡量從自身內部找原因,激發(fā)自我的責任感;(努力)
(4)可控:要盡量找自己可以控制的原因,不要過多歸因于難以控制的原因。(比如“努力”是可以控制的原因,而“能力”“運氣”“外界環(huán)境”都是不可以控制的原因)
四、心理訓練
如果你遇到了下面這兩件事,你會如何合理歸因,積極地應對呢?
1.自從進入高中,一學期以來你的物理成績直線下滑。
2.在班級的迎國慶晚會上,你唱歌了,但是唱跑調了。
課堂小結:
合理歸因的目的不是為失敗找借口,而是尋找努力的方向,不是一味自責,而是相信自己可以完善。合理的歸因是對過去事情的全面總結,更是下一步行動良好的開端。
事情本身沒有意義,所有的意義都是我們自己賦予的,希望大家通過今天的學習,在學習生活中能夠經(jīng)常覺察自己的歸因方式,學會合理歸因,收獲樂觀和成長。
【活動反思】
本堂課總的來說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歸因方式,學會積極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但在具體的課堂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心理學知識課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區(qū)別,不拘泥于“標準答案”,學會靈活應對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建立自信。
比如,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抓”與“逃”的游戲中,面對被抓很多次,學生可能會歸因于自己反應慢?;谶@樣的歸因,有的同學會覺得挫敗,從而不想繼續(xù)玩這個游戲,而有的同學仍然愿意玩這個游戲,因為他能坦然地接受這個“缺點”,也能看到自身其他的優(yōu)勢,從而擁有較高的心理彈性,面對問題積極、樂觀。
所以,歸因方式和自信水平都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反應,三者是互為影響的關系。本堂課,我們要通過學會積極的歸因方式,從而對提升自信和建立良好情緒產(chǎn)生正向影響。
編輯/衛(wèi) 虹 終校/石 雪